[新闻] 观察家:特朗普总统在以谈判和施压并用的接触政策对付中国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0-09-17 07:34:36
标题: 观察家:特朗普总统在以谈判和施压并用的接触政策对付中国
新闻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www.voachinese.com/a/us-china-engagement-20200916/5586051.html
2020年9月17日04:15 林森
华盛顿—
华盛顿政界很多人认为,美国过去几十年间与中国的接触政策是失败的。不过一些前美国
外交官和学者则认为,关于对华接触成败的争论源于对中国未来走向期待值的不同,美国
仍有许多对华接触的手段可用,而且恰恰是特朗普总统激活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接触资产。
美国对华接触的成与败
美国知名智库兰德公司(RAND)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认为,美国在全球的外交影响力已经
日益减弱。这份报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奠定了在全球的领导地位,致力于
建立一个基于非侵略、开放和非歧视贸易原则的全球新秩序;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20年
间,美国的全球影响力逐步下降。在这个时期,美国经历的外交政策遭受挫折远比取得成
就更频繁。
华盛顿政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几十年来的对华政策的失败,正是美国全球影响力不断
式微的一个佐证。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今年7月在尼克松总统图书馆发表讲话时质疑以往美
国的以接触促进中国走向自由和民主的对华政策,认为美国与中国接触的传统做法已经失
败;在过去半个世纪的与中国接触交往中美国人民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
不过一些亲身参与美中接触外交的前外交官和学者则认为,接触外交作为一项针对中国的
有效战略并不过时,而是应该继续展开对中国的接触政策,以接触促进美中两个世界大国
之间的“竞争性共存”(competitive co-existence)关系。
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管理和政治经济学教授黄亚生(Yasheng Huang)在跨党派美籍华人团
体“百人会”主办的一个活动中表示,关于对华接触成败的争论源于对中国未来走向期待
值的不同,并不意味着对华接触政策的失败。
黄亚生将美国对华接触政策的评估比作政治制度方面的“供需关系”,其中的需求品是指
人们的愿望,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的思想。
黄亚生认为,这对供需关系中的需求方中国,已经得到了其所需的东西。他指出:“实际
上,接触在创造中产阶级方面非常有效,而且在中国创造了中产阶级的价值观”。
而从供应方美国的角度来说,“在供应方面,接触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政治制度的运
作方式,也没有改变中国政治体制选择领导人的方式,” 黄亚生说。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前美国负责东亚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谢淑丽(Susan Shirk
)赞同黄亚生的分析。“美国没有人过高地期望中国会成为美国这样的民主体制,或者像
是欧洲或日本等其它国家那样的民主国家,”她说。
另一位前美国负责东亚事务助理国务卿柯特·坎贝尔(Kurt M. Campbell)表示,美国以
往的对华政策,过多地局限于思考如何“放缓”或者“阻止”中国的崛起,而没有更
多地考虑如何在美国本身寻找资源。“美国真正了解亚洲战略职能的人数相对比较少,我
们必须逐步建立起来这样的一支专业队伍,” 他说。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黄亚生认为,所谓美国对华接触政策的失败,是美国的前几届政府没有
充分激活美中两国近50年接触交往所创造的接触资源,而不是与中国接触不起作用。
“我认为,特朗普政府做得很正确的一件事,是激活了美中之间30年的接触所创造的接触
资产。贸易、金融、投资,所有这些都是可以积极影响中国政治发展方向的工具,” 黄
亚生说。
前助理国务卿坎贝尔认为,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并没有下降。历史证明,二战后美国曾经经
历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冷战的低谷,每次都有人担心美国可能无法从国内困境和国际
挑战中自拔;但是每次美国都成功地重塑了自己,重振了经济能力,证明美国仍然有能力
继续领导全球事务。
“未来美国中国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与盟国和朋友接触。作为一项针对中国的有效战略,不
是过时了;而是应该继续提倡。这将需要与盟国和朋友进行更实质性的对话和讨论。 "
继续对华接触能否改变习近平?
曾经担任美国副助理国务卿的谢淑丽说,虽然美国并没有过高地期待中国能够最终成为美
国这样的民主国家,但是从21世纪中叶开始,中国的行为发生了变化,成为一个明显的转
折点。这种变化甚至在习近平上台之前的胡锦涛第二任期就开始了。北京开始在国内和国
际上采取一些超越以往的行动。
谢淑丽认为,这是集体领导在弱势领导人胡锦涛之下运作的结果。“我们在此期间看到的
是,中国开始在南海区域欺负其它邻国、骚扰美国船只在国际水域的航行。中国在南海的
这种行为,确实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后成为什么样大国的看法:是负责任的还是侵
略性的,”她说。
习近平上台后,在国内做出的改变是:邓小平发起的市场改革停滞不前,国家恢复了包括
技术发展在内的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在经济和技术发展领域增加了国家权力,导致渐进式
的政治改革也彻底停止了。
谢淑丽说,特别是近几年来习近平加强了共产党对媒体、互联网和民间社会的控制,导致
美国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担心中国正在日益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也
开始思考,美国此前的接触政策是否已经不起作用,华盛顿应该如何调整未来的对华战略
和政策。
麻省理工学院的黄亚生说:“接触政策不会自动导致中国民主和政治多元化兴起,认识到
这一点背后的原因才是完全正确的做法。”
如果说对华接触政策仍然不失是一种有效的促进中国改变的策略,那么是否可以尝试以谈
判和施加压力相结合的方式,劝诱并逼迫习近平改变中国的政策呢?习近平是否意识到目
前全球对中国反弹,是对中国目前采取的一些行动的反应呢?
谢淑丽表示,她“一直在寻找北京开始收敛的迹象,看习近平政府是否听到了国际反弹的
声音,并准备限制其行为以降低中国目前所遭遇的成本,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最近的
欧洲之行可以视作是安抚和承诺的努力”。
谢淑丽说,但是这一举动却被王毅弄巧成拙了,因为他觉得他必须说北京愿意听的话,而
不是欧洲人民愿听的话;并且对颁发诺贝尔和平奖给香港民主活动人士,以及捷克希望改
善与台湾关系等问题,发表了威胁性的言论。
“因此,在我看来,中国政府似乎还在不断地犯错误;这让我担心习近平已经集所有权力
于一身,而只是在自己的宣传的回声室里做决策。身边没有一个人真正想告诉他这个坏消
息,即中国的行为正在引发全球的反弹。”
谢淑丽说,谈判和施压并用的接触措施或许不一定奏效,但是我们需要试一试才知道。
───────────────────────────────────────
美中关系委会会长:华府对华政策失败 伤害人民
https://bit.ly/33w2tJk
【明报专讯】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Stephen Orlins)昨在中国智库“太和论坛”组织的线
上媒体采访时说,当前美中关系明显处于历史最低谷,这与两国政府都选择错误的对抗冲
突政策有关。两国政府有必要各自让步恢复正常关系,以共同应对疫情、气候变化、金融
危机,以及打击恐怖主义等诸多危机。
欧伦斯说,在过去4年中,总体而言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是失败的,严重地影响和伤害
了美国人民,也无益于中国人民。以美国政府对华采取加征关税而言,其逻辑和目的是要
让美国制造商撤回美国,但这并没有切实的信息作为支持,也没有明确信息表明有美国企
业因此回到美国。而美国限制中国留学生的政策,不仅影响中国留学生,还影响了美国的
大学。此外对于中国通过《港区国安法》,美国回应不是直接与北京交涉,而是以制裁香
港的方式,惩罚了香港市民。
欧伦斯认为,中美两国政府正在无限放大国家安全的范围和定义,因此有必要谨慎确定一
个能被两国政府都接受的新定义,并各退一步使两国重新回到正常关系上。但他同时也认
为,持多边主义态度的美国总统候选人拜登一旦当选,可能会重建美国同盟;由于美国国
会对华态度强硬,可能会使中国处境更加艰难。
(中美角力)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十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标题选用"新闻",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作者: ArthurCurry (不为谁而作的歌)   2020-09-17 08:28:00
欧伦斯那篇真的是讲鬼话,还什么共同应对咧,中南海若是开放透明,今天全球疫情会变成这样?且对中开放、自由化贸易,这几十年铁锈带是有过的比较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