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世卫组织总干事:“供给民族主义”加剧疫情 防止“疫苗民族主义”乃当务之急
新闻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0/08/1064742
2020 年 8 月 18 日
健康及卫生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今天表示,新冠疫情是国际社会有史以来在物资供应和物流领
域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疫情暴发之初,部分国家在物资供应领域的民族主义态
度加剧了病毒的传播,是导致全球供应链失灵的原因之一。
谭德塞在今天于日内瓦召开的例行在线记者会上表示,疫情开始向更多的国家蔓延后,对
医用口罩、防护服、手套和面罩等个人防护用品的需求激增。然而“多个关键国家的生产
企业处于'封锁'之下,对于向全球运输物资至关重要的航空网络也出现中断。”
谭德塞表示,“部分国家实施了出口限制,还多次出现了征用关键医疗物资供本国使用的
情况”,这导致一些国家的医务人员缺乏必须的医疗用品,对许多国家而言,这种情况至
今仍未改善。
谭德塞表示,为扩大生产规模并确保供应链的正常运转,世卫组织在疫情初期就定期与关
键企业举行会议,并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儿基会、盖茨基金会、马云公益基
金会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等机构合作,确保个人防护用品和医疗物资的全球采购和运输。
谭德塞表示,上述情况所带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是,“虽然各国领导人希望优先保护本国
国民,但应对疫情必须采取集体行动。这不是做慈善,惨痛的教训使我们明白,结束疫情
和重启经济最为快速的方式,就是从保护全球各地风险最高的群体做起,而不是仅仅保护
个别国家的全体国民。”
谭德塞强调,“以合理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分配有限的物资,符合每一个国家的利益。除
非人人安全,否则无人安全。”只有团结合作,才能确保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人员能够获
得保护,确保有需要的患者能够获得地塞米松等经证明有效的治疗药品。
谭德塞指出,随着全新诊断方式、药品和疫苗逐渐涌现,各国必须避免再犯疫情初期的错
误,“我们必须防止疫苗民族主义”,为此,世卫组织正与各国政府和私营部门合作,加
速疫苗研发,并确保疫苗能够被送到世界各地每一个有需要的人手中,“从风险最高的人
群开始”。
谭德塞表示,全球是如此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我举一个很小的例子,由一个国家研发的
疫苗,可能需要被装进由另一个国家生产的密封小瓶子里,而制造小瓶子所使用的优质玻
璃,或许只有从第三个国家才能获得。”
谭德塞表示,这意味着我们必须立即在最高层面进行合理规划,为疫苗的全球供应做好准
备,在科学加速前进的同时,团结也是应对疫情不可或缺的一环。“就像一支管弦乐队,
我们需要让每件乐器琴瑟和鸣,才能奏出悦耳的声音,仅有一两件乐器‘唱独角戏’,势
必无法让侧耳倾听、翘首期盼的全世界满意。”
───────────────────────────────────────
儿基会:新冠疫情导致上百个国家的儿童保护服务中断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0/08/1064762
2020 年 8 月 18 日
健康及卫生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一项全球调查,在新冠病毒病大流行期间,暴力的预防和应对服
务严重中断,导致儿童面临更大的暴力侵害、剥削和被虐待的风险。
对儿基会《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调查》做出回应的136个国家中,有104个国
家报告了与暴力侵害儿童行为有关的服务中断。大约三分之二的国家报告说,至少有一项
服务受到严重影响,其中包括南非、马来西亚、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此外,南亚、东欧
和中亚报告服务供应中断的国家比例最高。
儿基会执行主任福尔表示,我们才刚刚开始完全了解儿童受到的伤害,因为他们在新冠大
流行封锁期间暴露在更多的暴力中。她表示,学校的持续关闭和行动限制让一些孩子被困
在家里,随着家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对儿童施虐的行为也因此增加。而保护服务和社会工
作者因疫情受到影响意味着孩子们无处求助。
由于各国采取防控措施遏制新冠疫情,许多重要的暴力预防和应对服务因此暂停或中断。
一半以上的国家报告说,儿童福利和社会工作者对面临虐待风险的儿童和妇女的案件管理
、推介服务和家访中断。这些回应表明,许多国家的暴力预防方案、儿童向福利机构求助
的机会以及国家求助热线服务也受到了影响。
儿基会表示,即使在新冠大流行之前,儿童遭受暴力的情况就十分普遍,世界上约有一半
的儿童在家中遭受过体罚;大约每4名2至4岁的儿童中约有3名经常受到各种形式的暴力管
教;每3名15至19岁的少女中就有1名曾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受到亲密伴侣的伤害。
对过去流行病和危机的研究表明,这些情况对暴力侵害儿童行为的报告和相关服务的提供
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例如,在西非埃博拉疫情期间,儿童福利结构和社区机制被削弱,儿
童保护应对被推迟或受到其他影响。此外,在新冠疫情这样的疾病大流行期间,与朋友、
老师、托儿工作者、大家庭和社区成员等非正式支持网络的接触有限,使儿童和家庭更容
易受到伤害。
因此,儿基会正在支持各国政府和合作伙伴为新冠疫情期间受暴力影响的儿童维持和调整
关键的预防和应对服务。例如,在孟加拉国,儿基会为社会服务工作者提供了口罩、洗手
液和护目镜等个人卫生用品,以支持流落街头、贫民窟、受气候影响和难以到达地区的儿
童的安全,并为全国儿童求助热线招聘和培训了额外的社会工作者。
福尔指出,儿童保护系统已经难以预防和应对针对儿童的暴力行为,而现在的全球大流行
即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也束缚了那些本应保护处于危险中的人和机构。
她表示,太多的儿童依赖儿童保护系统来确保他们的安全。在危机时刻,各国政府必须出
台立即和长期的措施来保护儿童免受暴力侵害,包括指定投资社会服务工作者作为基本工
作人员,加强儿童求助热线,并提供积极的育儿资源。
───────────────────────────────────────
新冠时代》好消息!《纽约时报》:我们与“群体免疫”的距离,可能比想像中更近
https://www.storm.mg/article/2954816
钟巧庭 2020-08-19 07:10
全球新冠肺炎(武汉肺炎)疫情持续延烧,在疫苗经试验有效且大规模上市前,各国只能
冀望在一定人口感染病愈后达到“群体免疫”,使病毒不再于社区内传播蔓延,甚至有科
学家主张,仰赖群体免疫将比对全体人口施打疫苗更有效率。但究竟要多少比例的人口染
疫,才能达到群体免疫,俨然成为举世当前最重要的数学难题。
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意指病毒在人群中传播,多数轻症者在染病、痊愈后自然产
生抗体,在整体人口达到一定程度的免疫后,从而阻断病毒的传播链,若达到病毒R0值(
病毒基本再生数,亦即每名感染者平均传染的人数)小于1的状况,传染病就会逐渐消失。
学界主流意见认为,至少要有7成人口因接种疫苗或染病痊愈具有免疫力,才能实现群体
免疫,但《纽约时报》(NYT)访问的十多位科学家,对于群体免疫的阈值(门槛)却给
出更为乐观的答案—根据他们建构的模型,只要社区内半数甚至更小比例的人口曾感染病
毒,就有可能达到群体免疫!《纽时》指出,若这群科学家的估算无误,人类靠群体免疫
抵御第二波疫情来袭的日子,将比想像中更快到来。
群体免疫门槛 因人因地而异!
群体免疫阈值的初始计算方式,是建立于社区中每个人被感染机率、与他人接触的频率皆
相同的假设之上,但“这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耶鲁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Yale
School of Global Health)所长奥默(Saad Omer)举例说明,青少年可能会将病毒传播
给数十名接触者,但本人依然健康无症状;高龄族群虽然较少与他人接触,对病毒却毫无
招架之力,而病毒在人口稠密都市的传播速度,也必定远快于在郊区或乡村的蔓延速度。
因此奥默表示,达致群体免疫的门槛,会因人口密度与组成结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少数
学者甚至向《纽时》表示,一旦将这些因素考量进去,群体免疫门槛的估计值将下降至只
要10%至20%人口(具免疫力),病毒即难以在社区内持续存活传播的程度。
从疫情重灾区到“免疫社区”
“我乐意相信,在纽约与伦敦的许多地方,基本上已具有(群体)免疫力,”哈佛大学公
卫学院的流行病学家哈纳吉(Bill Hanage)并非唯一这么想的学者。多数受访者告诉《
纽时》,他们相信在纽约布鲁克林(Brooklyn)、印度孟买(Mumbai)部分受疫情重创的
社区,如今已实现群体免疫,不会爆发第二波疫情。
印度研究人员日前在孟买进行的随机采检结果显示,高达57%的贫民窟居民都验出了新冠
病毒抗体;布鲁克林的犹太区今年3月爆发严重社区感染,一个月内冲破数千人确诊、数
百起死亡病例,当地护理师马库斯(Blimi Marcus)说,那段时期太过痛苦,记忆中仿佛
破了个大洞,但在近两个月,当地医疗院所只有不到1%采检者验出阳性结果,同时在近8
成患者体内验出抗体,“不知何故有种自满的感觉......仿佛我们都得过了(病毒),所
以现在很安全。”
群体免疫“不完美但有用”
无论如何,将城市或国家人口依年龄、种族或社会互动划分为不同群体,有机会帮助政府
将关注焦点放在最易受感染的族群,甚至在未来率先对“高危险群”接种疫苗,更快速有
效率地达到群体免疫
不过《纽时》也在报导中指出,就算群体免疫的估计阈值下修,要达到该门槛仍须付出大
量人口染病甚至病故的高昂代价,且目前仍无法笃定哪个城市已有足够人口免疫,得以幸
免于第二波疫情,而染疫痊愈者的免疫力能维持多久也是未知数,因此仍不能掉以轻心。
哥伦比亚大学流行病学家沙曼(Jeffrey Shaman)强调,模型得出的数字都仅是猜测,不
应据此制定政策:“如果我们假装做到了(群体免疫),就像是在玩火自焚。”耶鲁大学
公卫学院的皮瑟尔(Virginia Pitzer)则点出,在前述被点名已达成群体免疫的城市,
居民的日常生活仍与疫情相差甚远,“以为我们可以什么都不做就回复常态,病例数字也
不会攀升,是错误的想法。”
皮瑟尔也提醒,光是在纽约市的各个街区,居民验出抗体的比例就有大幅差异,此前逃过
新冠风暴侵袭的地区,仍可能逃不过第二波疫情的破坏。但诚如澳洲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的数学家米勒(Joel Miller)所言,就算纽约将来再度浮现疫情,
蔓延程度肯定较4个月前轻微不少。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十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标题选用"新闻",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