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极权一夜变天可能吗?——《普京对人民》

楼主: AsamiImai (今井麻美)   2020-05-22 19:58:04
极权一夜变天可能吗?——《普京对人民》读后
文︰王家豪(香港教育大学社会科学系研究助理)、罗金义(香港教育大学社会科学系副教授)
《普京对人民》(Putin v. the People),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作者是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俄罗斯研究所主任Samuel A. Greene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政治学教授Graeme B. Robertson
俄罗斯总统普京是强人领袖的佼佼者,但大家曾否想过其实他比想像中脆弱?《普京对人民》从社会学角度探讨普京与人民的互动,提出普京的强人管治由他和俄罗斯人共同构建的。普京塑造俄罗斯,而俄罗斯人也塑造普京。身为极受欢迎的独裁者,普京其实患得患失。高民望促成普京的强势领导,但同时令倚赖民意的他变得脆弱。
早于2011年底普京宣布出选总统,触发莫斯科大型反政府示威。克里姆林宫其后收编电视台,又派遣网军操控网上舆论,但其议程设置的能力始终不及反对派。“克里米亚危机”为普京带来全盛时期,全因俄国人一面倒支持“收复”克里米亚。俄国人民族自豪感激增,普京亦成为民族英雄,使大部分批评政府的声音被淹没。再者,老百姓普遍仍恐惧社会动荡,形成追求政治稳定的共识,产生投票支持政府的从众行为。
然而,三年前俄国各大城市爆发反贪腐示威,矛头直指时任总理梅德韦杰夫,以纳瓦尔尼(Alexei Navalny)为首的反对派再次抬头。《普京对人民》竭力论说的是,普京不可撼动的地位是个假象,当国家机器停止运作,社会情境转变,普京政权会瞬间失去民意支持,随时如苏联解体般一夜变天。
“我们的克里米亚”
过去有关“克里米亚危机”的讨论都聚焦在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和普京的帝国野心,鲜有触及俄国当时的社会情境。《普京对人民》希望填补这漏洞,提出“收复”克里米亚的广泛民意基础,普京选择顺从这民意而行。这也解释了西方国家对俄实施制裁,期望普京会因民意压力而让步,其实纯属西方一厢情愿。
俄国人相信,克里米亚是俄国的,当日举行公投只是纠正历史错误。俄罗斯早于1783年将
克里米亚纳入版图,只是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在1954年错误地将克里米亚“转赠”给乌克兰而已。按此历史观,俄国人普遍支持普京出兵保护侨民,甚至不认为俄国违反国际法。说到底,俄国人附和普京的谎言、对克里米亚的亢奋,源于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他们不甘被当成冷战的输家、受西方列强欺凌,因为他们认为其实是苏共的戈尔巴乔夫主动结束冷战以寻求与西方共同发展。普京让克里米亚“回归”俄国,为苏联解体后首次扩张领土,标志?俄国重拾大国地位。
近年普京的民望回落,但要操弄重演“克里米亚模式”,谈何容易?多年来,不乏俄国民族主义者(例如Alexander Dugin、Vladimir Zhirinovsky等)提倡入侵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爱沙尼亚的东维鲁县(Ida–Viru)和拉脱维亚的拉特加尔(Latgale)等地,以“保护”当地俄裔侨民,但在俄国人眼中,这些地区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不能跟克里米亚媲美,对提振普京民望的作用有限。
逆权运动的意义
《普京对人民》指出,普京其实十分重视民意,因为他政权的政治力量源于社会情绪。他与全俄罗斯民调研究中心(VTsIOM)的总监定期会面,紧贴民情变易。
近年经过众多抗争运动,普京的民望徘徊在六成的“低位”,未见有复苏迹象。随?“克里米亚效应”逐渐消失,经济不振、人民生活水准下降等问题陆续浮现,激发社会动荡。2018年政府提出年金改革,大幅调升退休年龄门槛,民间强烈反弹,最终普京作出让步。近年各地针对民生议题的示威愈发频繁,如西北地区阿尔汉格尔斯克(Arkhangelsk)反对兴建垃圾堆填区、叶卡捷琳堡(Yekaterinburg)抗议公园改建教堂、新闻同业声援独立侦查记者戈卢诺夫(Ivan Golunov)被诬陷等等,而政府往往都从善如流作出各种妥协。
不过,普京对待反政府示威的态度始终强硬、寸步不让。去年夏天莫斯科爆发大规模示威去抗议反对派人士被禠夺市议会选举的参选资格,警方辣手对待,拘捕数千人。
然而,市议会选举最终如期举行,执政党的议席数目却减少近三分之一。普京民望下滑产生骨牌效应,引致执政的统一俄罗斯党(United Russia)和内阁政府遭受人民怨气渐多,其支持度跌至十年新低的31%,只有23%受访者认为它能代表人民利益。普京暂将施政重心从外交政策转移至国内经济发展,而且依赖强力部门(siloviki)控制局势。克里姆林宫“迷信”在缺乏政治竞争的情况下,普京的民望终将“止跌”。相对于拉拢民众支持,普京反而重视巩固管治精英的支持,这是否明智之举,让人拭目以待。
“俄罗斯的普京”,不是“普京的俄罗斯”
今年初普京宣布修改宪法,被指为自己永续执政而铺路,掀起“后普京时代”的热议。《
普京对人民》指出,俄国拥有极度个人化的政治制度,普京难以将支持度转移到其他人身
上,随时触发权力转移危机。不过,我们不能忘记普京掌权前也是名不经传。克里姆林宫
前政治公关顾问帕夫洛夫斯基(Gleb Pavlovsky)透露,普京强人、精力充沛的形象其实也是特意塑造,刻意与年迈、体弱的叶利钦造成强烈对比,让当时寂寂无名的普京顺利接捧。被视为普京傀儡的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拥有开明、亲西方的政治形象,又何尝不是悉心挑选的呢?领袖魅力还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克里姆林宫又有没有办法创造另一个普京呢?
俄国修宪的安排并无具体交代未来权力布局,但普京永续执政的意图几近毫无悬念。他或会再当总理,成为国务委员会主席、执政党主席之类,对各个延续权力的选项保持开放。这种步步为营的方式,既减少管治精英之间的内斗,削弱反对派的动员能力,也为他留有选择余地。当然,普京始终要面对权力交接的一天,而权力交接的制度愈迟建立、愈模糊,将对俄国的长远发展愈不利。
《普京对人民》提出研究俄国的新切入点:我们应该细察的是“俄罗斯的普京”,而不是“普京的俄罗斯”。深受国民“欢迎”的普京施政被民意制肘,正道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热爱柔道的普京,决策往往可能是基于形势所迫,而不是各种战略操作。当他渐失民心,俄国政局势必动荡。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5297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