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当外人能比自己更轻松地进入家园,会是什

楼主: AsamiImai (今井麻美)   2020-04-21 22:09:04
当外人能比自己更轻松地进入家园,会是什么感觉?──我在“以巴关口”的见证
Yi/一踏无途
自以色列对台免签后,以色列成为国人热门的观光目的地。有着宗教故事以及国际事件的曝光度,很难不吸引人们的目光。到了以色列之后,也很难不注意到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有什么好玩?前往巴勒斯坦的欧美游客,很多是虔诚教徒,其他的人们,或许是为了亲睹世界上最“冲突”的地区之一长什么样子。人说观光为观他国之光,而巴勒斯坦人民的生活真的有光可言吗?游客的到访,对他们而言带着什么意义?
我起初也是在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的状态下,进入了巴勒斯坦。
最冲突的地区
从耶路撒冷进入巴勒斯坦关卡重重,提醒游客这个号称全世界安检最严格的地方所潜藏的矛盾与不安。持枪的以色列军人在两层楼高的哨站上扫视人群,清一色的巴勒斯坦人排著哀怨的队伍,准备“回家”。
外国人只要出示护照,以色列军人会报以友善微笑,准许快速通关,而他们一撇头,却换了张脸,对巴勒斯坦人毫无来由地咆哮。外人比自己还要轻松进出家园,这会是何种感觉?
我到巴勒斯坦的原因,大概如前所述:可以安全无虞地见证到世界上最冲突的地区之一,简直是高回馈的行程。踏入巴勒斯坦之后,首先使人印象深刻的,是围墙上密密麻麻的讽刺涂鸦。数量庞大,带着强烈的意象,仿佛正安静地大声抗议。
巴勒斯坦的街道与耶路撒冷截然不同。摩登的建筑退化成低矮的土色平房。人民的穿着也大相迳庭:对比犹太小孩的衣装笔挺,这边的儿童只有单薄的 T 恤。这些巨大的视觉改变,不过一墙之隔。
然而,如果说走过这一程有产生任何感想,那也仅是轻飘飘且不踏实的。就像逛完博物馆,对于眼前的物件,产生遥远的情感却仍无从深入。我想时过境迁就会逐渐淡忘了吧。毕竟我只是个过客啊。
带着这样的收获,我循着来时路,在傍晚准备离开巴勒斯坦。
最后的通关
那原本只是普普通通的通关。我是外国人,所以我享有那对比当地人不合逻辑的特权。
正当我要穿过旋转门时,却毫无来由地被以国军人挡了下来。
在那个关口,以方在两区中间建起了一条铁栅栏组成的廊道,出入口处是铁制旋转门,有个比较宽的空间让人群聚集受检。后来回忆起来才发现,那里活像个牢笼。而我就被困在那。
后到的巴勒斯坦人不断向前推挤,很快地整条廊道就塞满了人。我高举护照,表明外国人身分,请求军人让我先行通关,但不获回应。后来听到耳语,是因为耶路撒冷市区发现疑似爆裂物,才紧急关闭以巴关口。
男女老幼不断向前推,狭小的空间空气越来越稀薄,我几乎要窒息。
全都是巴勒斯坦人。
人们开始鼓譟,对着军人嚷嚷。有人举起特许通行证要求放行,那应该是有特殊地位或是受特殊单位邀请才能够取得的,某种快速通关的通行证。平民无计可施,仅能不断念念有辞,在烈阳之下,仿佛试图煮沸怨气。没有任何一个人出得去,人群的抗议声越来越大。
以色列军人起初不以为意,后来开始使用扩音器喝斥群众安静。好像声音越大越能取得优先权,人群制造的噪音越发凶猛,几近嘶吼。面对如此骚动,以方军人竟一度亮枪恐吓民众,鼓噪声才因此戛然而止。
在一波波的抗议之下,我逐渐放弃发声,任由摩肩接踵带来不适,瞄着人们脸上因紧张而绷紧的线条,试着去揣想,他们一生之中要经历多少次这样身不由己的时刻。
封关后一个多小时,以色列军人终于从人群中认出我,请我到最前头检查护照。又过了十几分钟,小门打开,我自由了。只有我。
以方军人示意我快速离开。我回头看了眼那一边攒动的人头,他们无奈的神情和紧蹙的眉头,心中很是激动。
高墙与鸡蛋
我回想起那些从来不是出于消遣而创作的涂鸦,传达出扎扎实实的心声。我想起了我曾短暂对话过的巴勒斯坦青年,他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迫切地想向我表达他对现况的怨恨。这些事竟到此刻才变得鲜明。
如果我不是经历了这些,我可能从来没有机会去了解作为巴勒斯坦人任何一点的苦衷。我还会若无其事地与人讨论巴勒斯坦好不好玩,以到过巴勒斯坦这个世界上最冲突的地方之一,而感到一种旅行者常犯的,开疆辟土的虚荣。
村上春树曾说:在高大坚硬的墙与鸡蛋之间,我永远选择站在鸡蛋那方。这样的个人领悟或许从没办法有效推倒高墙,但正确的选择价值,能帮助堆积有效的主流力量,阴暗的地方也就能一直有光。
期许每个人在面对他人乃至于国际事件时,都能尝试用更多的同理去感受,因为在某些时刻,我们都不只是个局外人。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3278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