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亲中的经济苦果浮现:零确诊破功前,缅甸

楼主: cangming (苍冥)   2020-04-02 13:30:08
标题:
【投书】亲中的经济苦果浮现:零确诊破功前,缅甸政府的考验早开始
连结:
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covid-19-myanmar-economic-challenge
今年(2020)1月中旬开始,中南半岛上各国陆续传出COVID-19(亦称武汉肺炎、新冠肺
炎)的第一起确诊案例,而且这些初期的案例都是境外移入,患者均是中国籍。随着
COVID-19在世界各地扩大蔓延,开始有人从传染路径上归纳出“愈是亲中的国家,疫情愈
加严重”这样的论点。
这样的说法,却很难在缅甸这个国家的疫情发展上获得强烈证明。在中南半岛五国中,与
中国无论是地缘或是政治上都很亲密的缅甸,至3月22日为止,神奇地保持着零确诊的纪
录;直到23日晚间11点多,缅甸卫生部终于宣布出现2名由美国与英国入境的缅籍确诊患
者。
只是,即使同时期缅甸的COVID-19患者数目,相较于其他周边中南半岛国家动辄几百例的
情况相比,显得有惊无险,但这样的纪录并没能让缅甸政府松口气,因为该国经济已在全
球疫情延烧以及亲中的路线之下,逐渐陷入困境。
COVID-19先创经济灾情,缅甸渐尝亲中苦果
缅甸与中国虽有超过2,200公里的边界接壤,两国并非一直友好。上任总统登盛(Thein
Sein)任内,就曾因停建由中国出资位于缅北的密松水坝,以及数度发表亲西方言论而使
双方关系降至冰点。但事实是,中国早已成为缅甸在振兴经济与扩大内需路上一个无法忽
视的伙伴,根据缅甸的工商登记主管机关──投资及工商行政局(Directorate of
Investment and Company Administration)统计,自1988年至2018年这20年间,当局核
准的中国投资金额就占了全部外资的四分之一,以202亿美元居冠,而且中国也已经超越
新加坡成为缅甸最大的贸易伙伴,
在今年的1月18日,正当缅甸当局因为罗兴亚人饱受西方世界批评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
近平的年度首访却是选择了缅甸,这距离上次中国国家主席访缅已是19年前的事。在缅甸
遭西方国家孤立之际,习近平的造访犹如雪中送炭,此行标志着两国重修旧好以及开拓未
来合作的无限性。
然而在这波疫情下,中国今年1~2月工业、消费、投资三项主要数据都是历史新低,自身
难保。缅甸的观光旅游业、成衣加工业以及与农业相关的边境贸易更是先遭受中国停工影
响,接下来还要因应欧美需求减弱的第二波冲击。先从观光旅游业说起。
中客不来,观光业失去2成客源
缅甸自1980年代末解除锁国后,成为世界上旅游业成长最快速的国家之一。来自中国的旅
客,从2008年以来都是以双位数的速度成长,从3万人扩增到2019年的近75万人。
但是,根据世界银行刚出炉的COVID-19对东亚与太平洋各国经济的影响报告,缅甸今年的
经济挑战主要来自中国与世界需求的减缓,中国影响特别庞大。以广义来看,贡献缅甸
GDP达16%的观光旅游产业──包含饭店、餐厅、交通、旅游行程等,就感受到中国游客量
急剧下滑的冲击。
今年1月来缅的人数仍有超过20万人之谱,较去年同期成长了25%。然而随着疫情扩散,2
月起国际旅客开始取消行程,也让缅甸的观光业者感受到压力;特别是来缅的外来游客中
,又以中国游客占近2成为最大宗。
2月初的仰光,红灯笼仍高挂整条街道,还能感受到当地人欢庆农历年的余温,但一名仰
光市中心四星级饭店的女员工表示,农历年过后来客量明显下滑,她也开始担心接踵而来
的旅馆裁员潮。
另外,瓦城曼德勒是中国游客最爱到访的缅甸城市之一,由昆明出发的直飞航班提供了方
便的交通。拥有丰富佛寺遗迹的曼德勒总能见到许多前来朝圣的中国游客。然而,当地重
要圣地玛哈穆尼寺自1月以来每日的访客数量几近腰斩,虽然仍有西方游客,但中客的缺
席让寺庙的观光收入锐减近40%。
缅甸饭店旅游部副部长丁拉(U Tin Latt)向当地媒体表示,中国游客停止出国旅游,意
指他们直接失去了2成的客源;随着各国疫情升温所带来的旅游禁令,估计今年的缅甸观
光人数会比以往下滑20%至50%。另外,缅甸旅游旺季通常将在6月雨季来临后告终,政府
为了防疫也已取消了今年4月泼水节的所有活动,这无异于提早终结了今年的旅游荣景。
亚洲发展银行(ADB)更已预测,缅甸会因此损失至少10.6亿美元,甚至可能多达31.9亿
美元的观光收益。
成衣业无料可加工,近万女工面临失业
3月26日仰光的街头出现上千名年轻女性,因为成衣工厂预计要在隔周解聘共8,400名的员
工,她们就是其中的一员。事实上,这群女工的工厂并非特例。《缅甸时报》(The
Myanmar Times)3月26日报导指出,全缅甸500家成衣加工厂中至少有20家关门,将造成1
万名劳工失业。
缅甸,在全球成衣产业链里,属于来料加工的一环。工厂收到外国买主的订单,从中国进
口布料进行需要大量劳力的剪裁、缝制与包装后,再交由物流业运到买主指定的市场。缅
甸成衣加工业在过去几年呈现高速成长,出口总额从2015年的9.8亿美元成长到2018年的
45.9亿美元,占缅甸出口总额的比率则是一路从7.8%,拉高到30%。这个产业,同时支撑
著缅甸国内超过40万人的生计。
缅甸成衣厂用以加工的布料有9成仰赖中国供应,其余分别从印尼、韩国以及越南进口。
自从12月底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爆出COVID-19疫情后,中国的布料供应就逐渐减少,没布可
剪、可缝,15家工厂宣布倒闭,5家则是从1月开始暂停营运,其他400多间仍在营运中的
厂家,也陆续资遣员工、实施无薪假或是减薪。
一名遭资遣的成衣厂员工向当地媒体表示,4月泼水节期间是很难找到工作的,再加上同
一地区的成衣厂也都面临同样的问题陆续关闭,人们只好试图到更远的地方寻求生机。如
她一般,靠着每月约新台币5,200元支撑一家五口生计的人们不在少数,因此缅甸的劳权
组织也严阵以待,除了要帮助失业的员工尽速重回职场外,也要全力防堵经营不善的业主
利用疫情作为剥削劳工、非法解雇的借口。
当中国原物料恢复供应,欧美买主又弃单
虽依照中国当局的报告指出,原物料供应应到4月底才能恢复到正常规模,缅甸当地工厂
业者则是“听说”中国布料供应商在农历新年前生产的料会开始慢慢输出到缅甸。只是,
供给端恢复了,但是需求端的欧美市场,则是才开始面对挑战。
占缅甸成衣出口量70%的欧盟国家,由于当地逐渐实施全面暂停非必要商业活动的防疫政
策,许多店舖无法正常营业,自3月中起便告知缅甸业者取消订单。缅甸成衣制造协会(
Myanmar Garment Manufacturing Association)主席梭敏(U Myint Soe)就表示,他们
已经开始从中国方面取得原料,但欧洲买主却开始取消订单,这使得成衣厂只能继续关闭
甚至遣散员工。另外,美国方面也开始取消订购,目前只剩日韩尚未停止进口。
边境贸易前所未有的萧条
缅甸邻国包括印度、孟加拉、中国、老挝与泰国,与中国的边境长达2,200多公里,两国
之间边境贸易往来频繁,根据缅甸商务部的统计,在COVID-19扩散前,边境贸易区加总的
单日贸易金额是在1,000万到1,400万美元,疫情爆发后,每天只剩下100到200万美元。
在缅中边境贸易中,位处东北的木姐(Muse)是最大关口,高峰期一天进出的金额就可以
拉到300万美元。
根据关注缅甸动态的媒体《伊洛瓦底》()报导,与中国的交易自1月底起
,近乎完全停止,木姐稻米统销中心的代表告诉该报,这是史上第一次,95%的商业活动
全数暂停。除此之外,保鲜期短的农产品像是西瓜、甜瓜等在乏人问津的状况下,许多种
植者为了避免在运输费用上加重损失,任由作物就地腐烂或是低价抛售。据估算,自1月
27日起,光木姐一个口岸就让缅甸一天损失了与中国800万美元的贸易额。
除了货物销售不出去之外,运输业者也受到波及。从以前一天10台载货量到现在一天不到
一台。业者纷纷转往泰缅边境和更遥远的印缅边境寻求生机,而邻国的疫情加剧后也将陆
续关闭陆路边境,此一倒退在短期内看起来很难重振。由此萧条衍生出来的问题,包含下
一季度农民将没有足够资金再产出足够出口的农作物量,政府势必得研拟提供补助以及低
率的贷款来帮助农民度过难关。
政府启动第一波纾困,但业界已受严重冲击
面对提供就业人口与关键国内生产总额的三大产业──观光旅游、成衣加工与农业都遭受
冲击,缅甸国务资政翁山苏姬也意识到了疫情带来的经济危机,她在3月11日于彬乌伦(
Pyin Oo Lwin)的公开演讲中,坦承国家的确正在承受COVID-19所带来的经济伤害,并向
人民喊话政府已着手计画振兴国内经济的相关措施,隔了一周,3月18日缅甸整府宣布第
一波的振兴计画,包括贷款、减税等措施,隔周央行宣布降息。但这些举措对已经遭受冲
击的业界来说,不够。
缅甸工商总会执行委员会成员梭吞(Dr Soe Tun)认为,降息虽然不错,但是对企业主来
说,人事成本是目前大问题,“其他国家政府是在帮忙企业付薪水,而不是任其倒闭。”
虽然缅甸政府从社会安全基金拨出500亿缅元成立振兴基金,但梭吞认为企业并不适合运
用这些资金,因为社会安全基金是从劳工与企业主共同贡献,是为全国人民社会福利所用

防疫措施节奏缓慢、不到拍
就在缅甸于3月23日出现第一起COVID-19确诊案例,隔周在3月31日就出现了第一起死亡案
例。疫情快速升温的同时,值得检视的是,缅甸政府是否准备好要打一场防疫战争?
缅甸虽然维持长时间的零确诊,但在防疫的措施上,尤其是针对中国的防堵,可说是相当
缓慢且消极。除了在2月1日宣布取消中国游客的落地签之后,再也没有更进一步积极针对
中国的防疫作为。
在观光业上,政府仅仅呼吁国内旅游业者不要接待中国访客,而看似弹性的政策,却是两
面不讨好。缅甸国人害怕此一消极作为将造成疫情扩散,而中国游客自疫情爆发以来,来
缅人数已直线骤降。缅甸官方直到世界卫生组织宣布COVID-19为全球大流行后,才于3月
15日中央政府发出最新肺炎防疫措施旅游禁令,当中却仅禁止过去14天到过中国湖北与韩
国大邱的外国人入境。之前曾经到过中国的旅客,却不在居家隔离对象之列。直到3月25
日缅甸官方才全面升级旅游禁令,本周宣布禁止所有国际民用航班落地、也暂停核发签证

零确诊神话背后,检验能量极不足
先暂时止住外部疫情的进入,然后再把目光拉回缅甸内部。
缅甸之所以能够在3月之前维持零确诊纪录,有一说是因为检验数太少。疫情之初缅甸国
内并没有检测盒可以检验COVID-19,所有可疑病例检体都须送至香港或是泰国受验。自3
月初,缅甸才陆续收到从新加坡、中国送来的检验盒,开始自主检验。直到公布确诊者前
,缅甸5,600万人口中仅检验了200个可能的对象。
即便有了来自国外供应的检测盒,检验能量不足依旧是个大问题。缅甸国家卫生实验室是
目前唯一有能力做检体筛检的地方,虽然有200个工作人员,但只有7个微生物学家有能力
进行RT-PCR检测,4台机器,《缅甸前线》(Frontier Myanmar)采访这个实验室的负责
人泰婷博士(Htay Htay Tin),她透露,目前政府正计划在缅北盖另外一个实验室,只
是能够执行的人手依旧不足,“我们需要志工,任何在微生物与医药领域有经验的人,请
来帮助我们。”
尽管中国当局宣布疫情获得控制,武汉的日确诊数已降到个位数甚至清零,但全球才正开
始大流行。当世界各国与病毒的抗战如火如荼,缅甸虽看似完美挺过第一波的疫情,其从
容又保守的防疫措施,在面对经济衰退的迅速变局以及零确诊神话的破灭之后,恐怕属于
这个国家最严峻的挑战才正要开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