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南》缅甸零确诊的背后:新冠肺炎的负面影响
司徒宇/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华语文教学硕士学位学程专案助理教授
中国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笼罩中国,包含新加坡
、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在内的多个东南亚国家也陷入疫情风暴。尽管根据缅甸卫生部的
统计,从1月31日至2月22日止,缅甸累计排除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共40例,且目前完全无确
诊病例。但笔者询问多位缅甸友人,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看法以及当地状况,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指出边境防疫是否确实、人民对疫情缺少关心,还有缅甸长期落后的医疗环境与资源,是最令人担心的部分。以下,将从“社会概况”、“产业冲击”与“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等三个层面,阐述新冠肺炎疫情为缅甸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社会概况
首先,在边境防疫的部分,缅甸是中国西南方的重要邻国,与中国共同拥有超过二千一百公里的边界线,约占中国全国陆地边界线的十分之一。缅甸政府目前在各出入境关口皆已设立筛查点,当地的卫生防疫人员每日密切监测出入人员的体温与身体状况,但一位居住在缅北腊戌的朋友告诉我,靠近中缅边境的云南瑞丽地区,许多店铺和工厂已在2月中旬重新开工,使得每天有上万名的缅甸工人进出边境口岸到瑞丽上班,如此一来病毒传播的机率可能大幅提高。
再者,虽然缅甸卫生部的网页每日更新疫情状况,包括全世界和缅甸的即时数据,而全缅
各地卫生单位、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在地非政府组织也都投入预防措施的宣导工作,但据腊
戌当地友人的观察,目前大概只有10%的行人会戴上口罩,就连有近距离飞沫传染机会时(
例如:打麻将),也未见有人戴口罩,婚丧喜庆皆照常举行,可见人民防疫的意识仍非常
薄弱。然而,与此同时,一位在非政府组织工作的朋友却告诉我,目前缅甸政府最担心的
是,脸书上已开始散布关于新冠肺炎的假消息(例如:口含7片干胡椒,就能有效防疫),毕竟在缅甸多数人们用脸书来搜寻新闻,在尚未分辨何为个人意见或不完整、不正确的讯息时,便迳行转发,若造成人民听信谣言或过度恐慌,防疫工作将更加困难。
第三,是缅甸落后的医疗环境与资源。缅甸于1948年脱离英国独立,但是自从1962年的军事政变后,虽然历经几位不同的军人统治者,缅甸政府的本质并未改变,一直是被军人控制的独裁政府,长期下来,无论政治、经济、社会或安全层面都暴露出相当多的问题。以医疗资源严重低落的情况为例,根据WHO的统计,自2001年至2011年的十年间,缅甸政府的医疗相关支出仅占国内生产毛额(GDP)的2.0%至2.4%,为东南亚国家之最低。
2011年,拥有军方背景的登盛(Thein Sein)就任缅甸总统,出人意料地采取诸多措施以实行民主改革,再到2015年,翁山苏姬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赢得国会多数席次,取代军方势力成为国会最大党,使许多机构与学者认为缅甸已和过去大不相同,有逐步走向开放的趋势。在医疗预算上的比例,也因新政府致力改革医疗体系而大幅提高,以2015 / 2016年的医疗经费占比来说,已经成长至3.5%,约5.92亿美元,缅甸政府更设下2020年医疗预算达总预算6%的目标。
然而,尽管医疗预算持续增加,仍无法满足缅甸5,200万人口的需求,不管在医疗机构、人员和器材的数量上,缅甸皆有待加强。近年缅甸私人医疗机构的数量虽有增长,但大多集中在城市地区,偏乡地区的医疗服务提供仍以公共医疗机构为主(例如:医疗站或乡村医疗中心);另外,专业医疗人员也相当缺乏,远低于全球标准;医疗器材则多数须仰赖进口。
针对新冠肺炎病毒,缅甸政府发言人佐泰(U Zaw Htay)也表示,缅甸目前并无能力进行检测,所有样本需送到泰国或香港检测,约一周才能得到结果。在此情况下,若疫情不幸在缅甸爆发,该国是否具备在医疗上可予以回应的软硬件资源,确实令人堪虑。
二、产业冲击
根据《伊洛瓦底杂志》(The Irrawaddy)的报导,缅甸成衣工会近日表示,由于该国服装
供应链90%之原物料是从中国进口,其余则由印尼、越南、泰国与韩国供应,但新冠肺炎疫
情的爆发,导致中国对原物料实施进出口管制,严重冲击缅甸成衣产业,恐遭遇断货危机
。由于纺织品的生产比缝纫需要的资本更高,虽然各个品牌的生产基地已逐渐走向分工化
、多样化,但原料生产还是以中国为大宗,因此中国在全球成衣产业仍居主导地位。目前
缅甸许多工厂纷纷将工时由每日10小时减至8小时以降低成本,并取消假日加班;甚至有负
责人提到,如果疫情不能在短期内获得控制,中方无法恢复稳定原料供应,解雇员工甚至将工厂暂时关闭都是不得不为的打算。
再者,自1964年开办,已发展为缅甸主要盛事的“玉石珠宝展”,原订今年3月在首都奈比
都举办第57届,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宣布延期。主要原因即为中国人与香港人是历
年最大户买家,但目前受到政府旅游限制,无法前往缅甸;尽管缅甸自2011年已实行改革
开放,欧美国家也逐步取消对缅甸的经济制裁,但玉石珠宝市场却并未吸引更多西方买家
,除了中国与香港外,其余买家大多来自泰国或台湾。在主要买家缺席的情况下,此项能为缅甸带来丰厚经济利益的展览势必得先行暂停。
另外,目前受到中国实施疫情管制的影响,中缅所有物流皆呈现停滞的状态。以日前因5名
武汉居民逃入而获得新闻关注的“木姐”(Muse)为例(此名出自掸语,意为繁华热闹的
城市),它是位在缅北掸邦的中缅最大陆路贸易口岸,也是缅甸16个边境口岸中最重要的
一个。根据2017-2018的统计,此口岸完成之中缅贸易额约占二国边贸总额的86%,而木姐
与中国之双边贸易额也一直被视为解读中缅贸易状态的关键指标。由木姐出口的项目除了
农产品、木材、矿产外,数量较大的就是水果(缅甸有将近一半的蔬果出口由中国市场吸
收),过去平均一天约有500-700辆载满西瓜、甜瓜…等蔬果的卡车由木姐输往中国。然而
,现在受到疫情影响,人员移动被严格限制,在缺少买家的情况下,许多无法在缅甸国内市场消化的农作物(其实国内市场的利润也远低于出口中国),即使运至边境也乏人问津,面临腐烂败坏的窘境。此外,疫情爆发也连带造成中国赴缅游客减少,以及进口物资短缺等问题,在在都使边境人民的生计面临不小冲击。
三、中缅经济走廊建设
最后,就区域位置来看,缅甸位处东亚、东南亚与南亚的大陆交界地带,对中国向西南的
开放与发展,占有极重要的经济与战略地位。因此,中国一直将缅甸视为“一带一路”建
设的关键伙伴。2017年11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访问缅甸时提议,建设北起中国云南省省
会—昆明,南下至缅甸中部第二大城—曼德勒,而后分成二路,一路往南直达缅甸经济中
心—仰光,另一路向西延伸至若开邦的皎漂港,总长约一千七百公里的“人字形”中缅经
济走廊。而后,中缅二国于2018年9月针对共同建设经济走廊签署谅解备忘录,并于2019年初正式动工。2020年1月中旬,中国国家主席习
近平第一次访问缅甸,并在奈比都与翁山苏姬会面时,也再度强调必须发挥好中缅经济走
廊的作用,聚焦龙头专案,加强二国互联互通,并深化基层人文交流。
然而,根据《路透社》在2月19日的报导,这一切计画可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而陷入延
宕,在中国全力对付疫情的当下,不仅多项建设内容(例如:昆明至皎漂铁路、皎漂深水
港、边境经济特区等)的进程因中国工厂停工而面临暂缓,即便复工后也无法在短期内赶
上进度,而人民的移动也因旅游限制遭到禁止,致使许多负责开发案的中国重要技术或管
理人员,从农历年过后便无法返回缅甸复工。如同一位负责铁路建设的高阶主管所言,目
前只能先行处理难度较低的部分,其他必须等专业技术人员回来才能继续。由前述可知,
新冠肺炎疫情除了在缅甸当地造成人民疑惧与产业冲击外,也让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在2020年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开始,并且为后续进度带来莫大挑战。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08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