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默克尔:英国退欧对欧盟是一个“警醒”
新闻来源: https://is.gd/7ZQdyy
将于2021年卸任的德国总理以冷静理性闻名,是一名善于妥协的政治人物,但她面对一个
不妥协的世界。她的对策是加强欧盟,提高具竞争力。
这是柏林一个阴冷的冬日,而政治氛围与天气颇为相称。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无论把目光投向何方,都看到乌云密布,她在整个政治生涯中推崇的价值观遭到
持续攻击。在新一个十年开始之际,这位欧洲首屈一指的女政治家似乎突然站到了历史的
错误一边。
不久之后,英国将退出欧盟(EU)。一位反复无常的美国总统正在冷落他的盟友,并在中东
地区以只顾自己的方式行事。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正在修改俄罗斯宪法,
并插手利比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事务。贸易紧张仍在继续,威胁著作为德国繁荣基
石的开放边境和全球化价值链。
曾是一名物理学家的默克尔以冷静、理性的行事方式而闻名,是一名善于妥协的政治人物
。但现在,她面对的是一个毫不妥协的世界,在这里,自由派原则被丛林法则挤到了一边
。
她的解决方案是加倍押注于德国的支柱——欧洲。“我把欧盟视为我们的人寿保险。”她
表示,“德国太小,无法靠自己施加地缘政治影响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利用单一市
场的全部优势。”
默克尔在总理府内的“小内阁会议室”(Small Cabinet Room)——这是一间气派的木板墙
大厅,俯瞰著柏林蒂尔加滕公园(Tiergarten)——讲这番话时,并没有让人感觉到她受到
压力。她神态平静,即便有些谨慎,字斟句酌,很少流露感情。
但她在这次难得接受的采访中传达的信息是紧迫的。在她政治生涯的暮年——她的第四个
也是最后一个任期将于2021年结束——默克尔决心维护和捍卫多边主义。在特朗普执政、
英国退欧和俄罗斯卷土重来的时代,多边主义这一概念似乎从未像现在这样孤单。
指引她前进的“坚定信念”是:追求“最佳的双赢局面……在世界各地践行造福于双方的
合作伙伴关系”。
她承认,这个观念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她表示,欧盟和联合国(UN)等超国家机
构的体系“基本上是汲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之前几十年的经验教训”。如今,随着目睹
了那场战争且仍然在世的人已寥寥无几,这一教训的重要性正在减弱。
当然,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说得没错,世界贸易组织(WTO)和联合国这样
的机构确实需要改革。“这些都是毫无疑问的。”她表示,“但我不会对世界的多边结构
提出质疑。”
德国一直是北约(NATO)、欧盟扩大和全球化的极大受益者。自由贸易为其世界一流的的汽
车、机械和化学品开辟了广阔的新市场。在美国核保护伞的保护下,德国几乎没有考虑过
自身的安全。但“本国优先”民族主义的兴起,可能会让它在经济和政治上失去根基。在
这个意义上,欧洲对于德国的利益和身份认同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性。
因此,默克尔希望加强欧盟——她或许比在世的任何一位政治人物都更能代表这个机构。
她带领欧洲度过了欧元区债务危机,尽管有些迟缓;在欧盟因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而制裁
俄罗斯时,她领导欧洲保持团结;面对英国退欧带来的创伤,她维持了其余欧盟成员国的
团结。
英国退欧的乌云将继续笼罩布鲁塞尔和柏林——英国与欧盟的贸易协议谈判进入倒计时阶
段时,恰好轮到德国在今年下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柏林方面担心,退欧之后的英国
将保留在商品、工人权利、税收和环境标准方面偏离欧盟规则的权利,从而在德国的家门
口出现一个强大的经济竞争对手。
但默克尔仍是一个谨慎的乐观主义者。英国退欧对欧盟是一个“警醒”。她表示,欧盟必
须通过提升自己的水平来做出回应,变得“有吸引力、创新力、创造力,变成一个适合开
展研究和教育的地方……这样,竞争就会富有成效。”
这就是为什么欧盟必须继续推进改革,形成数字单一市场,推进银行业联盟(对欧洲各银
行进行集中监督和危机管理的计画),以及推进资本市场联盟以整合欧洲碎片化的股票和
债券市场。
听起来像是一项新的欧洲产业政策的是,默克尔还表示,欧盟应该识别自己所缺乏的技术
能力,然后迅速采取行动填补空白。她表示:“我认为,芯片应该在欧盟内部进行制造,
欧洲应该拥有自己的能够无限扩大规模的巨型企业,应该能够生产电池。”
它还必须有信心设定新的全球数字标准。她引述《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为例,支持
者将该法规视为隐私保护的黄金标准,并且证明欧盟在数字经济领域可以成为一个规则制
定者、而非规则接受者。
欧洲可以提供一种有别于美国和中国的数据处理理念。她说:“我坚信,个人数据不属于
国家,也不属于企业。必须确保个人对自己的数据拥有主权,能够决定与谁——以及为了
什么目的——共享自己的数据。”
欧洲大陆的规模和多元化也使得各方难以就改革凝聚共识。欧洲已陷入深度割裂:2015年
的移民危机在自由派的西欧与欧尔班‧维克托(Viktor Orban)领导的匈牙利等国之间撕开
了一道至今仍未弥合的裂缝。就连德法这样的亲密盟友偶尔也会发生不和:柏林对埃马纽
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 2017年提出的改革倡议反应冷淡,引发巴黎方面的不满
,而法国总统去年单方面向普京递出橄榄枝,也激起柏林方面的不快。
而在欧元区改革的问题上,财政上捉襟见肘的南欧国家与财政上正统的新“汉萨同盟”
(Hanseatic League)北方国家之间依然存在分歧。默克尔在一定程度上仍受制于德国公众
舆论。
她承认,德国在建立银行业联盟的问题上仍“略有犹豫”,“因为我们的原则是,每个国
家首先需要降低本国现今的风险,然后才能让大家共同承担这些风险”。资本市场联盟可
能要求成员国寻求在破产法等问题上更紧密地对齐。
但与在特朗普主政的美国与欧洲之间的巨大鸿沟相比,上述分歧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德国
已成为特朗普政府的头号出气筒,因其相对较低的国防支出、巨额经常账户盈余以及进口
俄罗斯天然气而受到美国猛烈抨击。德国商界担心特朗普兑现其威胁,对欧洲输美汽车加
征关税。
这对在两德统一后投身政坛的默克尔来说是痛苦的。在去年的一次采访中,她描述了自己
在共产党统治的东德长大的过程中,多么渴望体验一次经典的美国公路旅行:“眺望落基
山脉(Rocky Mountains),听着布鲁斯‧斯普林斯廷(Bruce Springsteen)的歌一路驱车—
—那是我当年的梦想。”她对《明镜周刊》(Der Spiegel)表示。
默克尔和特朗普之间的话不投机已被媒体广泛报导。但德美关系最近的紧张态势仅仅是领
导人个人层面的——还是另有原因?“我认为这里面有一些结构性原因。”她说。
多年以来,欧洲和德国在美国优先事项清单上的地位一直在下滑。她说:“已经发生了转
变。奥巴马总统已经在谈论亚洲世纪——从美国的视角看。可以这么说,这也意味着欧洲
不再处于世界事件的中心。”
她还表示:“美国对欧洲的专注度在下降——无论谁当总统都将如此。”
答案是什么?“我们欧洲人,尤其是德国人,需要承担更多责任。”德国已承诺最迟在本
世纪30年代初达到北约(NATO)的支出目标,即国防支出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默
克尔承认,在那些已经达到2%目标的联盟成员国看来,“这自然是不够的”。但不可否认
的是,德国在这件事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其国防预算自2015年以来已增长40%,这
“在德国人看来是巨大的一步”。
默克尔坚称,跨大西洋关系“在我看来仍然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事关价值观和世界各地利
益的根本问题上”。然而,欧洲也应该发展自己的军事能力。可能有一些在北约主要关注
范围以外的地区,在这些地区,“欧洲必须——如果有必要的话——做好介入的准备。我
认为非洲就是一个例子,”她说。
国防支出问题并非德美之间争论的唯一焦点。贸易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刺激因素。柏林方
面震惊地目睹美中两国在2018年陷入激烈的贸易战:它仍担心德国受到连带损害。“欧盟
会夹在美中之间受到压力吗?这种情况有可能发生,但我们也可以设法避免。”
德国对中国没抱什么幻想。德国官员和商界人士和他们的美国同行一样,对中国窃取知识
产权、不公平的投资行为、国家支持的网络黑客以及新疆等地的侵犯人权感到愤怒。一度
被视为战略伙伴的中国,如今在柏林方面日益被视为一个系统性竞争对手。
但柏林方面无意效仿美国的“脱钩”政策——切断与中国的外交、商业和金融联系。相反
,默克尔坚定捍卫德中密切关系。她表示,她“建议不要仅仅因为中国在经济上取得成功
,就将其视为威胁。”
“与德国一样,(中国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勤劳、创造力和技术技能。”她说。
当然,有必要“确保贸易关系是公平的”。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地缘政治野心意味着它是美
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但问题是:“就因为这种经济竞争……难道德国和欧洲想要拆除所
有互连的全球供应链?”她补充称:“在我看来,与中国完全隔离不可能解决问题。”
她呼吁对话和合作,让她与自己党内的一些人产生矛盾。基民盟(CDU)中的对华鹰派人士
与美国一样不信任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Huawei),担心它会被北京方面用来实施网络
间谍活动或破坏。
默克尔采取了更为温和的路线。德国应该收紧其对所有电信设备提供商的安全要求,并使
供应商多样化,“这样我们就不会在5G领域依赖于一家公司”。她说,但“我认为就这么
把某家公司排除在外是错误的。”
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人们对德国未来竞争力的担忧。而这种经济“焦虑”在默克尔第四个任
期的高烧政治中找到了回声。她与社民党(SPD)的“大联盟政府”因争论而破裂。民粹主
义的德国新选择党(AfD)已进入德国16个州议会。默克尔卸任后的继任者争夺战已经打响
,基民盟的一批重量级人物都在角逐最高职位。许多政治精英担心,在默克尔时代的最后
几个月,国际影响力将会减弱。
尽管她仍是德国人气最高的政治人物之一,但德国人在问,她将留下什么政治遗产?对她
的许多前任来说,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康拉德‧阿登纳(Konrad Adenauer)让战后的德国
扎根于西方;维利‧勃兰特(Willy Brandt)缓和了与苏联的关系;赫尔穆特‧科尔
(Helmut Kohl)实现了德国统一。那么,人们将如何铭记默克尔呢?
她对这个问题置之不理。“我不考虑我在历史上的角色——我做我的工作。”但是,那些
认为默克尔时代只是得过且过(durchwurschteln)的批评人士呢?她罕见地恼怒回应道,
这个词“不属于我的词汇表”。
尽管默克尔素来以渐进和谨慎而闻名,但她无疑将因两件改变德国的大胆举措而被人们铭
记:一是在2011年福岛(Fukushima)核事故后下令关闭德国的核电站;二是在2015年难民
危机最严重时打开国门。
后一个决定是她作出的最具争议的决定,德国仍然有人不原谅她。但官员们表示德国承受
住了这波难民潮,收容了2015至2016年间抵达的逾100万名难民。
她更喜欢指出一些不那么明显的变化。德国现在对世界事务投入得多:她说,看看德国联
邦国防军(Bundeswehr)在非洲和阿富汗的行动就知道了。在科尔时代,就连派一艘船到亚
得里亚海去观察南斯拉夫内战的构想都是有争议的。
她还提到了为结束乌克兰的战争所做的努力、在伊朗核协议中扮演的角色、承担越来越多
的“外交乃至军事责任”。她说:“未来可能会更多,但我们肯定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
默克尔时代以危机为标志性特征,但在她的领导下,大多数德国人的日子很少像现在这么
好过。问题是,世界对一个强大、繁荣的德国及其下一任总理的期望更高。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十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标题选用"新闻",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