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新任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如何以“地缘政治

楼主: AsamiImai (今井麻美)   2019-12-11 21:07:01
新任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如何以“地缘政治”重振欧洲?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491/4217637
12月初,欧盟执委会(European Commission)迎来第一位德国籍女性领袖——曾任德国国防部长的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作为欧盟实际总理,冯德莱恩当选时便宣布,她所领导的执委会将以地缘政治为导向,带领欧洲面对严苛的外来挑战。
以地缘政治为导向
若想理解冯德莱恩所谓的地缘政治执委会,或许可从去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中,时任德国外交部长加布里埃尔(Sigmar Gabriel)发表的妙喻得悉。就加布里埃尔看来,现今的世界里,欧盟是唯一的素食者,在肉食者的环伺下艰难度日。
那么谁是肉食者呢?包括追求强国梦的中国、倾向修正主义的俄罗斯,以及拥有非典型领袖、将欧盟视为敌人而不是伙伴的美国。为了争夺国际影响力和霸权地位,这些肉食者会采取各种手段让欧盟承受巨大压力,并挑战欧盟在国际合作上的努力。由于过去欧盟向来以较温和的角度看待其他大国,因此一下很难适应四面楚歌的形势。
除了和这些大国的关系亟需改善与重新定义,各个次区域的情况也会影响欧洲的安危。像是非洲大陆,欧盟得协助当地人民摆脱贫困,这不只是人道考量,亦是为了防止偷渡。又如中东和北非经常出现武装冲突,欧盟得投入资源维和,以免利益受损,或是再度出现大规模难民迁徙,破坏欧洲团结。
历年来最弱势的执委会主席?
面对这些议题,冯德莱恩与她的团队了然于胸。问题是,她虽然成功跨过当选门槛,却是腹背受敌。因为她并非是最初各方属意的候选人,一波三折后才被提名,在欧洲议会投票中惊险过半,有可能成为历年来最弱势的执委会主席。
需注意的是,其他欧盟国并不忧心冯德莱恩的上任,会更加巩固德国在欧盟的统治地位,因为反对声音最大的反而是来自德国。冯德莱恩作为梅克尔(Angela Merkel)的亲密战友,原本应得到她的强力支援,但在欧盟高峰会(European Council)的提名会议上,几乎全体会员国领袖都同意冯德莱恩,只有梅克尔是唯一弃权投票者。
这绝非两人反目成仇,而是来自德国执政联盟——基民盟(CDU)与社民党(SPD)的内斗结果,主要是SPD不满意提名冯德莱恩,对她每多掣肘,并强迫梅克尔弃权。其他党派,如绿党持保留态度,打算视议题合作;左翼政党不满冯德莱恩的保守派立场,担心社会主义者的声音被淹没;极右翼则觉得她在一些议题上,如难民问题不够强硬。
换言之,冯德莱恩并未得到来自祖国的奥援,她迄今最有力的支持者应属当初提名她的法国总统马克宏(Emmanuel Macron)。不只是因为冯德莱恩能说流利的法语,更因为两人都是欧洲统合论者,尝试打造一个更紧密的欧洲共和国;冯德莱恩专注于地缘政治的倾向,亦与马克宏扩大欧盟影响力的意图相符,双方可能就此议题结盟。
德法的欧盟权力核心之争
然而这样的合作,却未必对欧盟有利,原因在于欧洲内部正面临严重分歧,分歧正是来自被视为欧盟两大支柱的德法轴心。事件起源于马克宏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下称北约)正逐渐脑死,一旦美欧联盟的战略合作破裂,欧洲即需要加强国防竞争力。他并警告欧盟,如果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欧洲将在地缘政治上消失。
就历史观之,法国领袖从戴高乐以降,向来对于北约没有太多好感,但像马克宏直接向北约发起攻击也算罕见。在访问中,马克宏以美国从叙利亚撤军、促使土耳其入侵为例提醒欧洲,北约伙伴与美国在战略决策上缺乏协调,华府只把北约当作一种商业计画,提供地缘政治保护伞,并大量出售武器。他认为欧洲应该根据现实,重新评估北约的价值。
此点无疑刺激了德国,柏林同意欧洲在安全上需要加强合作,梅克尔政府也支持要有一致的欧盟防务计画,但北约与欧盟应是相辅相成。就柏林看来,巴黎不只是想以战略自主为名,寻求取代北约的方案,更想让法国以安全政策领导者的姿态,压过德国的经济领导地位,成为欧盟权力核心。
基此,马克宏想方设法寻找可靠的盟友,并安排进驻布鲁塞尔的关键职位,以促进法国的目标。目前看来,冯德莱恩非但无法缓解法德之间的紧张关系,对北约的态度也和马克宏截然不同,可能影响欧盟在共同防务上取得的进展。且随着马克宏的野心越大,与梅克尔政府的裂痕也将越深,政治不确定性势必会继续困扰欧洲。
欧盟的国际影响力下降
不过,如果把争议简化为马克宏与梅克尔的立场歧异、或是对于冯德莱恩的党同伐异,只是见树不见林。说穿了,人的因素是表面,结构因素才是根本,在对外与安全政策上,欧盟不仅缺乏整体的战略观,也欠缺乏必要的工具和手段,即军事能力。
以前者来说,欧洲必须承认,从冷战以来一直处于舒适圈,因为他们将绝大部分防务外包给美国,所以至少在中短期内,都无法脱离依赖美国。这种关系阻碍了欧洲团结,一些新加入的中东欧国家,如波兰、罗马尼亚等,并不信任德法轴心,也不想让法国坐大,更不欲危及与美国的双边关系,采取对抗华府的政策。
以后者来说,近年来欧洲确实在共同防务上取得成绩,包括启动旨在打造欧洲军队的永久结构合作(PESCO)、发展军事科技与组织的欧洲国防基金(EDF),以及监督国防预算的年度国防评估协调(CARD)。这些都是由前任执委会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完成,并得到梅克尔与马克宏的大力支持,虽然比过去有所进展,但若面对实际挑战,现有能力仍显不足。
先不论欧盟是否可投入大量资源,建立必要的军事能力,各国也常常缺乏政治意愿和共识来处理危机。以被马克宏诟病的叙利亚情势为例,欧盟指责川普政府的撤军,却不打算自行布署部队承担责任。即使知道若叙利亚再度爆发冲突,欧洲又将面临难民迁徙的后果,但在这之前,没有任何民选政府敢冒倒台的风险,出兵捍卫欧洲利益。
再加上,长久以来欧盟对外与安全政策建立在自由主义的基础上,不似美国习惯以牺牲对手甚至是伙伴,作为其壮大的代价。欧盟虽有经济实力,却疏于培养政治与经济能力,结果就是欧盟的共同政策几乎只能说是满足各方的最低标准,对国际危机往往没有足够的应变方案,对国际体系的影响自然有所下降。
共同对手是中国?
在容克时期,对于欧盟和其他伙伴来说,遏制俄罗斯是欧盟与北约的主要任务,而美国为此必须积极参与欧洲防御,跨大西洋防务应如过往般紧密。但华府的美国大战略出现了根本性调整,从欧巴马政府的重返亚太,到川普的关税大战,在在都显示中国成为美国的系统性竞争者,美国的战略焦点已不再是欧洲,俄国也只能说是次要对手。
尽管许多欧洲国家的政府逐渐意识到,他们的中国政策过于天真,应设法阻止北京在欧洲的影响力俱增。如欧盟在经济领域采取了初步措施,特别是建立了投资筛选机制,限制外国取得关键基础设施的所有权。但对欧盟来说,中国目前仍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不太可能采取与美国相同的对抗方案。
由此不难了解欧盟与美国的战略焦点大相迳庭,甚至就马克宏看来,俄国或中国都不是欧洲大敌,真正的敌人乃是恐怖主义。马克宏观点反映的是保护法国在非洲、中东等地利益,这与中东欧忧心俄国趁机入侵、德国试图以欧盟力量平衡美中竞争的思维也不相同,突显欧盟内部的严重分裂。
随着美中争夺霸权的情势越烈、印度等新势力的崛起,欧洲很快就会发现,如果无法形成对外与安全政策的共识,并更积极地投射欧盟的力量;如果仍旧是以3种、4种,或20多种意见发言,那么欧洲的声音将越来越小。如今,冯德莱恩将地缘政治视为施政纲领之一,就得继续整合欧盟对外与安全政策,也是她未来五年无可回避的任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