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特朗普冲击波”下的美欧防务“再平衡”

楼主: laptic (无明)   2019-09-07 11:12:34
标题: 【美欧关系】赵纪周:“特朗普冲击波”下的美欧防务“再平衡”
文章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www.sohu.com/a/339267640_618422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2019-09-06 12:28 作者单位系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
内容摘要
近年来,“特朗普冲击波”已从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的“特朗普现象”演变到如今同全球主
义对立的“特氏民族主义”。特朗普极力推行遵循“美国利益优先”原则的外交政策,导
致欧洲强烈的情绪反弹,加剧了美欧之间的分歧。“特朗普冲击波”,特别是其有关北约
和盟国的激进言辞,给欧洲带来巨大的压力,但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欧盟防务一体化取得
重大进展的外部驱动力。然而,受美国态度、欧盟内部分歧及其防务能力欠缺等因素的影
响,在北约框架内的美欧防务“再平衡”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美主欧从”的关系格局
仍将延续。本文检视了“特朗普冲击波”和欧洲的反应,梳理了欧盟防务一体化的进展,
旨在以安全与防务领域为例分析和探讨特朗普时期美欧关系的现状与走向。
2016年11月,唐纳德·特朗普 (Donald Trump) 当选美国新一届总统后,除延续其反传统
、反建制的激进言论风格外,更是极力贯彻“美国利益优先”的外交理念。相较于奥巴马
时期,随着特朗普的上台美国的外交战略“向现实主义转向”的特征更加明显。在安全事
务上,特朗普要求欧洲的北约盟友承担更多责任,这给欧洲和跨大西洋关系带来了巨大冲
击。“特朗普冲击波” (Trump Shockwaves) 究竟引发了欧洲何种反应?欧盟防务一体化
有哪些进展?特朗普时期的美欧防务“再平衡”面临什么障碍?这些问题是当前美欧关系
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对上述问题做一探讨。
一、“特朗普冲击波”对美欧安全关系的影响
地产大亨和电视名人出身的特朗普在其竞选期间公开支持英国“脱欧”;宣称“北约过时
”,应重新审视其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指责欧洲盟国“搭便车”,称如果后者不增加防
务支出,美国将放弃北约和欧洲。同时,他大力赞扬俄罗斯总统普京。这些言论让欧洲人
接连受到巨大冲击,尤其是特朗普对战后美国保护欧洲的安全政策的严重质疑和挑战导致
美欧安全关系的不确定性上升。法国时任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 (Francois Hollande)
曾表示,特朗普如果当选将促使世界政治向右转向,其过激言论“令人作呕”。
美国大选结束后,欧洲人在祝贺特朗普获胜的同时,仍不确定他的上台对美国的国际角色
与美欧关系将产生何种影响。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 (Angela Merkel) 甚至表示,特
朗普的胜利意味着“冲突难以忍受”。奥朗德认为,美欧关系进入不确定的时期。可见,
欧洲对特朗普当选总统的反应较为谨慎,甚至有些排斥。这反映了欧洲的复杂心态——虽
不希望看到特朗普上台,今后却将不得不与这位美国新总统打交道。同时,欧洲有多重担
忧:一是特朗普的理念与欧盟的价值观大相径庭;二是特朗普的胜利有可能助长欧洲民粹
主义政党的气势,2017年举行大选的法德等国对此尤为紧张;三是在欧俄关系因克里米亚
危机陷入低谷的背景下,特朗普对普京的赞誉与对北约的批评让欧洲人对自身安全备感不
安。
对此,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 (Jens Stoltenberg) 表示,北约正在改善成员国
防务费用分担不公的状况,欧洲各国也在增加军费投入。他还强调,战后以来,美欧通过
北约团结成为了最亲密的盟友,“一个强大的北约对欧洲来说很重要,对美国也是如此”
。2017年3月,在北约转型研讨会期间,欧洲国家表示,强大且运作良好的北约是欧洲安
全的基石,它们支持北约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同年4月,特朗普表示北约
“不再过时”,英法等国跟随美国对叙利亚境内的军事目标进行空袭。同年5月,特朗普
首次出席北约 (布鲁塞尔) 峰会,重申美国坚定支持北约,并与欧洲国家讨论了打击恐怖
主义、北约责任分担等议题。应该说,特朗普对北约态度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欧
洲国家。
但“特朗普冲击波”对欧洲特别是德国和欧盟的“伤害”升级,引发了后者的强烈不满和
反击。特朗普不仅严词抨击默克尔的移民政策,还指责德国在贸易、北约军费投入等方面
表现不佳。德国对特朗普的不满以及对美国作为盟友的可靠性的怀疑则不断累积、上升。
2017年5月,特朗普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文称:“我们与德国之间的贸易逆差很大,而且
他们在北约和军事上的投入远比应支付的要少。对美国来说,这非常糟糕,这种情况将会
改变。”对此,德国时任社民党马丁·舒尔兹 (Martin Schulz) 直言称,特朗普是“西
方所有价值观的摧毁者”,一个更强大的欧洲才能应对特朗普的挑战。
进入2018年后,欧洲接连遭遇“特朗普冲击波”:3月,特朗普以“国家安全”为由对欧
洲强征关税;5月,美国不顾欧洲反对退出伊核协议;7月,特朗普同普京在赫尔辛基举行
会晤,还在北约 (布鲁塞尔) 峰会上指责欧洲盟国是“赖账者”和美国权力的“搭便车者
”——这被认为主要是针对德国的攻击。特朗普点名批评德国在北约防务投入上“欠债”
太多,却花巨资购买俄罗斯能源而沦为后者的“俘虏”,他还要求欧洲国家必须立即按北
约标准 (各国GDP的2%) 支付军费而非到2025年之前。除德国外,特朗普还攻击欧盟,称
其是美国的“敌人”,甚至将其列为“头号地缘政治敌人”。尽管欧洲理事会主席唐纳德
·图斯克 (Donald Tusk) 回应称,“美国和欧盟是最好的朋友,称我们为敌人是散布假
新闻”,但马克龙和默克尔认为,这是特朗普对欧洲发出的直接威胁。美国国务卿迈克·
蓬佩奥 (Mike Pompeo) 在一次演讲中更是直接抨击了联合国、欧盟等多边机制,嘲弄欧
洲有缺陷的多边主义愿景是“自取灭亡”。
近来,“特朗普冲击波”的发展让欧洲更加感觉不安。2018年10月,在美国中期选举前的
一次集会演讲中,特朗普不但表明其反对“全球主义”的立场,还首次公开称自己为“民
族主义者”。然而,欧洲曾经饱受民族国家之间战争的摧残,“民族主义”言论也很容易
让欧洲人联想到二战时期的NAZI政权。因此,特朗普给自己贴上的“民族主义者”的标签
在欧洲遭到了批评。2018年11月,马克龙含蓄地批评了特朗普的“美国利益优先”政策对
全球主义和国际机制的损害,称民族主义是对爱国主义的背叛。
综上,“特朗普冲击波”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竞选期间的“特朗普现象”、
特朗普上台后强力推行“美国利益优先”原则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发展到后来特朗普提出
的“民族主义”。目前来看,“特朗普冲击波”似乎越来越带有“以美国利益优先的民族
主义” 的意味。事实上,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外交政策,包括退出多个国际组织和多
边机制以及对北约盟友的指责等,已经改变了世界。而“特朗普冲击波”的升级导致欧洲
人对特朗普及其外交政策的负面情绪由厌恶、不满日益上升到愤怒和坚决反击。马克龙当
选法国总统后曾一度试图迎合特朗普,但发现未能奏效后,转而批评“特朗普式的民族主
义” (Trump-style nationalism)。因此,当前美欧关系的裂痕已经随着“特朗普冲击波
”的升级进一步扩大。
二、欧洲的回应:防务一体化
面对特朗普要求北约改革、批评盟友的言论及其对欧洲安全的“推脱”态度,欧盟深刻地
认识到了加快推进防务一体化、增强战略自主性以及平衡美欧 (防务与安全) 关系的紧迫
性。面临上述“机遇窗口”,欧洲共同防务合作这一“老问题”获得了“新动力”。
(一) 启动防务合作新机制
能力问题一直是欧盟共同防务建设的最大短板。在美国的安全战略有所调整的状况下,欧
盟防务一体化开始取得突破性进展:2017年11月,欧盟23国 (除爱尔兰、葡萄牙、马耳他
、丹麦和英国) 签署合作文件,建立了欧盟防务“永久结构性合作” (Permanent
Structured Cooperation,PESCO) 机制。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费德丽卡·莫盖
里尼 (Federica Mogherini) 将此称为“欧洲共同防务建设的一个历史性时刻”。
PESCO机制的渊源和法律基础是《里斯本条约》,其目的是推动有意愿的成员国在防务与
安全领域开展更多的合作。根据2009年12月生效的《里斯本条约》有关条款 (《欧洲联盟
条约》第42[6] 和46条) ,具备特定条件的成员国可通过建立永久结构性合作来加强在军
事方面的合作。对于PESCO,欧盟委员会主席让-克洛德·容克 (Jean-Claude Juncker)
曾将其喻为“《里斯本条约》的睡美人”。自2009年底《里斯本条约》生效以来的近10年
间,欧盟防务合作虽已具备必要的法律基础,包括“永久结构性合作”、“相互援助”与
“相互团结”等条款,却一直步履维艰。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
下,欧盟成员国纷纷忙于挽救自身经济、大幅削减防务预算,在防务合作方面缺乏必要的
意愿和资金。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对北约和欧洲盟友的批评使得美国保障欧洲安全的承诺出现了不确定性
,欧盟迫切地认识到了必须要加强自身的防务能力建设。2017年7月,德国发布了近10年
来的首部国防白皮书,提出适时重启“欧洲防务共同体”构想,以及“创建指挥欧盟军事
行动的联合司令部”和“深化欧盟成员之间永久性防务合作”等倡议,致力于建立一支统
一的“欧洲军队”。此外,德法两国决定根据《里斯本条约》启动“永久结构性合作”,
并规划了大致方案。同年9月,莫盖里尼提出“在部分成员国组建永久性军事机构代表欧
盟采取军事行动,并负责欧盟战斗群和18国军队部署工作”、“在布鲁塞尔成立欧盟军事
策划和行动总部”等具体计划,得到了欧盟多个成员国的支持。至此,PESCO“苏醒”的
时机日渐成熟。
2017年11月和12月,欧盟23个成员国以及爱尔兰和葡萄牙两国,先后签署了合作协议,欧
盟25个成员国 (除丹麦、马耳他和英国外) 加入了PESCO成员行列。2018年3月,欧盟防长
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首次“PESCO模式”的会议,欧盟25个成员国敲定了首批17个
防务合作项目。目前,PESCO机制下的合作项目总数已达34个,涵盖军事培训、能力开发
、陆海空战备、后勤保障、救灾和战略指挥以及网络防御等。PESCO协议兼具包容性和约
束性,包含一份参与国的“承诺清单”,如“定期增加国防预算,在2024年前达到占本国
GDP2%的目标”、“将国防开支的20%和2%分别用于军备采购和技术研发”以及“为开展联
合军事行动提供人员、物资、训练、演习、基础设施等支持”等。
在PESCO框架下,2018年6月,领导部分欧洲国家成立“网络快速反应小组”的立陶宛宣布
,欧盟9个成员国同意成立该小组,以应对网络攻击。同月,法德英等欧盟9国承诺将组建
一支欧洲联合军事干预部队,该部队可在北约不参与的情况下快速开展军事行动、撤离战
区平民及提供灾后救援等。此前,2017年9月,马克龙发起了“欧洲干预倡议”
(European Intervention Initiative) ,提出在防务领域要确保欧洲的自主行动能力以
作为对北约的补充。该倡议旨在联合包括英国在内的其他国家自愿新建一支在欧盟框架之
外的欧洲军事力量,及时应对各种安全威胁。长期以来,英国一直反对建立可能挑战北约
的欧盟军事合作机制,但它同时希望在“脱欧”后与欧洲国家维系多边合作,因此在参与
组建欧洲联合军事干预部队上表现“积极”。2018年11月,“欧洲干预倡议”成员国首次
部长级会议确定了2018—2019年度军事合作主要方针,并接纳芬兰成为参加该倡议的第10
个欧盟国家。
此外,为克服部队和装备在欧盟境内运送受成员国物理边界、法律管辖等因素的制约,在
2017年9月欧盟国防部长会议期间,立陶宛、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提议在PESCO框架
下建立“军事申根区” (Military Schengen Zone) ,以便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快速部署军
队和物资。同年11月,欧盟23国签署了PESCO协定,这为建立“军事申根区”提供了可能
。2018年3月,PESCO成员国防长会议同意将就此问题进行协调;同年4月,欧盟委员会公
布了有关行动计划,包括:
(1) 汇总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军事需求;
(2) 评估泛欧洲的交通运输网络,确定适合军事运输的基础设施,规划新建或升级改造军
民两用基建项目;
(3) 成员国之间简化或取消对军事行动的边检手续,加强在跨境军事行动中的协调配合。
因此,作为PESCO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申根区”的建立将提高欧盟的军事机动性
,为欧盟在2025年前建立起全面防务联盟迈出了重要一步。
综上,欧盟正式启动PESCO推进防务能力建设,有英国“脱欧”因素的影响,但回应特朗
普对北约重要性的质疑和对欧洲的指责乃是欧盟防务合作的重要外部驱动力。如今,欧盟
已经意识到,它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利益。未来,欧盟有望通过执行
PESCO协议提升防务能力,弥补同美国的能力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严重依赖美国和北
约的局面。欧盟防务一体化是实现美欧防务“再平衡”的必然选择。
(二) 增加军费投入
近年来,欧盟逐步增加防务预算和军费投入,这也与“特朗普冲击波”的“推动”密切相
关。按照北约的规定,为平等分担角色、风险和责任,成员国应该遵循两项原则:一是防
务开支应维持至少占本国GDP2%的标准;二是至少20%的防务开支要用于主要装备方面。
2018年7月,北约 (布鲁塞尔) 峰会的主要议题就是成员国防务开支,当年欧盟成员国中
只有英国、希腊、爱沙尼亚的军费支出达到了北约的标准。特朗普多次抱怨欧洲没有履行
对北约出资的义务,要求后者增加军事投入以尽快达到北约的标准,甚至威胁将终止对欧
盟的“无偿保护”。对此,欧盟各国深感压力,意识到自己需要加大防务投资力度,向特
朗普传达欧洲愿意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的信号,以尽量缓和跨大西洋关系的紧张局面。
北约责任分担与防务投入问题是美欧关系中的“老”矛盾。“9·11”事件后,美国在阿
富汗、伊拉克进行的反恐战争导致军费高涨。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实力相对
下降,军费负担日益沉重。在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要求欧洲
承担更多安全责任。2011年利比亚战争后,美国逐渐放弃“确保领导地位”战略,实行战
略收缩,并希望盟友协助承担防务负担。而欧洲大多数国家的军费投入长期普遍低于北约
的标准,这令美国很不满。美国前防长罗伯特·盖茨 (Robert M.Gates) 曾直言,美国政
界很多人认为应该停止再为那些不愿投资的国家买单,因为后者“不是合格的伙伴”。
但是,特朗普要求欧洲增加军费的言辞行事和风格对欧洲刺激很大。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就
质疑美国是否应该继续保护盟友。2017年5月,他再次指责北约大多数成员国的军费投入
不足。特朗普认为,北约的存在实际上是用美国的军队与防务开支为欧洲盟国提供保护并
维持该地区的和平,这一义务是在美国经济繁荣时期确定的,而在目前经济衰退的背景下
已成为美国脱困的障碍之一,因此需要对北约进行改革,重新分配各国应该承担的防务开
支份额。
面对特朗普的施压和英国“脱欧”的冲击,欧盟加大了防务投入的力度: 2016年9月,容
克宣布建立“欧洲防务基金” (EDF) ,以帮助成员国更快、更加团结并以更经济有效的
方式发展和获得主要的战略防御能力。布鲁塞尔认为,欧盟内部的防务合作不佳是一个主
要问题,例如,成员国由于“重复性浪费”每年损失1000亿欧元,而如果它们共同采购军
备,将节省约30%的军费支出。为此,欧洲防务基金将投入5亿欧元用于2019年和2020年购
买和开发军事装备,如资助无人机和机器人等高科技项目研发。此外,2020年前欧盟委员
会将为欧洲防务基金拨付5.9亿欧元,并建议自2020年起每年拨付至少15亿欧元。不过,
该基金并非要取代成员国的防务投资,而是为了推动和加速欧盟在防务领域的合作。欧洲
防务基金的设立将为欧洲国家在PESCO框架下的联合研发、生产与采购装备、加强网络安
全及提升陆海空作战能力等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
面对特朗普关于欧洲国家“欠费”、“赖账”等批评,法德等国也都积极行动起来,采取
了一系列加强防务能力建设、缓解同美国日益紧张的关系的举措。2018年1月,马克龙宣
布将逐步增加国防预算,在2025年达到北约规定的占本国GDP 2%的标准。同年2月,法国
公布一项新的军事计划法案,即从2019年至2025年逐步提高军费开支,总额将达2950亿欧
元。其中,2018年法国军费预算将达到342亿欧元,并以年均17亿欧元的增速持续到2022
年;2023年至2015年的增速将提高到每年30亿欧元,用于补充军队空缺职位、升级武器装
备等。2018年3月,德国表示希望承接北约筹建中的联合支援与赋能司令部 (主要负责后
勤保障) 落户乌尔姆,并已获得北约盟友的支持。同年4月,默克尔赴美同特朗普举行会
晤,议题涉及美欧贸易摩擦和伊核协议等。特朗普借机再次要求德国提高军费开支,默克
尔表示,2019年德国军费投入将增至GDP的1.3%,到2025年增至GDP的2%。
三、美欧防务“再平衡”面临三大障碍
目前,美国尚未退出北约。从战略和长远的角度来看,美国应该不会完全撤离欧洲、真正
抛弃欧洲盟友。就欧洲而言,启动PESCO合作机制、增加防务开支等对于欧盟拥有独立防
务能力、建立全面防务联盟和提升战略自主性等的实际作用尚未可知。本文认为,鉴于美
国的态度、欧盟内部的分歧与防务能力不足等因素,欧盟不愿、也很难从根本上撼动美国
在北约内部的领导地位。因此,北约框架下的美欧防务“再平衡”仍将是一个任重而道远
的长期过程。
(一) 美国的态度
长期以来,美国对欧盟防务一体化发展的程度十分警惕。在冷战时期,北约成为美国控制
欧洲、抗衡苏联的工具。冷战结束后,美国仍将欧盟安全与防务问题纳入北约框架,以限
制欧盟发展独立防务的能力。例如,美国前国务卿玛德琳·奥尔布赖特 (Madeleine
K.Albright) 曾提出三“D”政策:
(1) 不脱离 (de-linking),欧洲安全不能脱离北大西洋联盟的安全;
(2) 不重复 (duplication),欧盟防务建设不能与北约能力建设重复;
(3) 不歧视 (discrimination),欧盟不能歧视北约中的非欧盟成员国。
后来,北约前秘书长洛德·罗伯逊 (Lord Robertson) 提出了三“I”说法,即
(1) 改善欧洲的防务能力 (improvement);
(2) 容纳北约中的所有非欧盟成员国 (inclusiveness);
(3) 不割断大西洋联系的纽带 (indivisibility)。
但实质上,这与三“D”政策并无根本区别。
近年来,欧盟一些领导人公开表达了对欧盟“独立自主”的期待。2018年9月,容克在欧
洲议会发表题为《欧洲主权时刻》的演讲。容克认为,在美国权力撤离世界舞台的特朗普
时代,欧洲需要展示更多的领导力,建立一个“全球”欧洲;“地缘政治形势决定了欧洲
时代的到来”,“欧洲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同年11月,马克龙则提议组建一支“欧洲
军队”,这得到了默克尔的原则性支持。此前,马克龙在2017年提出了“欧洲干涉倡议”
。对于上述欧洲明确向外界尤其是美国所传递的“寻求更多独立自主”的信号,美国人当
然不会置若罔闻。很快,美国驻欧盟大使戈登·桑德兰 (Gordon Sondland) 表态,希望
欧盟能更清晰地表述其发展自主性防务意愿的立场,在组建防务力量时应与北约互为补充
而非取代北约、破坏其稳固性。而莫盖里尼不得不站出来回应美国的质疑,称欧盟是一个
政治联盟而非军事联盟,不会建立“欧洲军队”。欧洲人的雄心壮志被迫在美国的压力面
前低头,其纠结与无奈可见一斑。
纵观欧洲一体化的历程,美国的态度始终是不可忽视的外部影响因素。一方面,美国在防
务开支、军事能力等方面指责欧洲国家,希望欧盟提升防务能力、帮助美国分担责任,但
另一方面,美国又对欧盟防务一体化充满疑虑,担心欧盟在北约外发展独立防务会影响其
在北约的领导地位以及对欧洲安全事务的主导权。如前所述,近年来“特朗普冲击波”导
致欧洲人的不满、愤怒等负面情绪有所积累与升级,也迫使欧洲人进行了强烈反击。但是
欧盟在提升防务能力、加强其战略自主性的同时,也着重强调其目的并非取代北约,以消
除美国疑虑、避免激怒美国。总体来看,在美欧安全关系中,“美重欧轻”的状态很难改
变。
(二) 欧盟内部的分歧
欧洲防务自主与一体化依然处于震荡反复与踌躇不前的状态,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欧盟内
部存在很多难以弥合的分歧。
1950年代初,欧洲 (西欧) 国家就曾尝试建立“欧洲防务共同体” (EDC) ,但这一关于
防务一体化的最早探索因法国议会的否决而失败。在冷战期间,由于美国和北约提供核保
护伞,欧洲政治合作的步伐相对于经济一体化的成就明显滞后,安全与防务议题则长期在
一体化议程之外处于沉睡状态。冷战结束后,欧盟将安全与防务合作纳入1992年建立的共
同外交与安全政策 (CFSP) 范畴,但科索沃战争令欧盟外交政策的软弱无力暴露无遗。继
1998年英法首脑 (圣马诺) 会晤决定建设欧洲军事力量后,1999年12月,欧盟科隆峰会启
动了欧洲安全与防务政策 (ESDP) 。2003年12月,欧盟出台首份《欧洲安全战略》 (ESS)
,阐述了后冷战时期的欧洲安全观,包括面临的威胁与挑战、应对方式和具体手段等。在
此后的5年里,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包括采取了数十次民事和军事行
动,并在2009年12月生效的《里斯本条约》中正式更名为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
(CSDP) 。但是,在欧洲深陷主权债务危机后,欧盟各国致力于恢复经济、发展民生等,
而无暇顾及安全与防务议题,欧盟防务一体化被迫再次进入“慢车道”而一度乏善可陈。
2009—2017年间,欧盟在防务领域的PESCO机制长期处于“沉睡”状态,这也与英、法、
德等国之间的巨大分歧密切相关。毕竟,防务合作乃是欧洲一体化中的敏感议题,加之经
济危机的冲击,欧盟各国都不愿轻易做出让步。英国对所有进一步强化“制度性”合作的
倡议都高度警惕,认为PESCO机制应严格限于防务力量的“发展”而决不能触及“拥有”
和“使用”的问题。法德两国之间也有分歧:法国曾呼吁建立欧盟海外行动基金,让各国
为“法国代表欧洲”在马里和中非等非洲国家的行动买单;德国则表示,不会资助柏林没
有参与决策的海外行动。
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成员国常常要让渡一定的主权,但安全与防务议题涉及主权的核
心内容,成员国的合作意愿和力度是决定欧盟防务一体化发展快慢、成就多寡的重要内因
。而且,由于欧盟与北约拥有很多共同的成员国,在安全与防务领域的能力建设问题上,
不可避免地存在争夺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现象。对欧洲国家来说,对欧盟或 (和)
北约防务开支的增减以及安全责任的分担等究竟应该平等对待还是偏重一方则在无形中考
验着它们对两个联盟和美国的“忠诚度”。在这方面,波兰对美国和北约的“逢迎”可作
为例证。2018年5月,波兰表示愿为在其境内部署美军常驻基地支付20亿美元;同年9月,
波兰总统杜达访美期间提议将该基地命名为“特朗普堡”。
(三) 欧洲自身防务能力不足
首先,欧洲军工产业发展的分散现状不利于防务能力的快速提升。虽然2016年6月欧盟出
台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全球战略》 (EUGS) 文件指出,欧盟必须发展全方位的行动能力作
为其外交与安全政策综合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系统地鼓励防务合作并努力发展可
靠的欧洲防务产业”,但其成员国还是更关注本国军工产业的发展和防务能力的提升。
2018年6月,法国国防部长弗洛朗斯·帕尔丽 (Florence Parly) 表示,应在军工领域建
立欧洲规则体系,不过法国可能更多关注自身防务能力与军事技术的发展。同年9月,帕
尔丽表示,面对可能发生的“太空博弈”,法国未来的挑战将主要来自太空监控方面,应
加强其卫星监控手段与能力。因此,尽管欧盟25国参与了PESCO协议,但其仍可能选择以
“单干”的方式提升自身军事能力,这将导致欧州一体化中的“重复建设”和浪费等现象
难以杜绝。
其次,欧洲国家现有的军事设施严重老化。近年来,英国皇家海军舰队的潜艇因维修或维
护等原因难以执行任务;德国的基础军备供给不足,战斗机缺乏夜间作战能力。德国国防
部的《2017年德国联邦国防军主要武器系统的作战准备情况报告》显示,德国224辆“豹2
”坦克中可用的数量不到半数,适航的海军护卫舰也是如此。2017年2月,德国国防部宣
布将加大扩军规模,使现役军人总数在2024年达到19.8万,但这仅比现役军人数目 (约
17.8万) 新增2万人。同年9月,德国国防部公布了一项改善联邦国防军装备的计划,目标
是到2031年实现军队全面现代化、数字化,加强在网络战等方面的能力,此外还将实现所
有军人装备的统一。然而,这些措施的实施与结果如何,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综上,美国的态度、欧洲的内部分歧与防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将使得美欧之间的防务“再
平衡”处于一个长期的过程。实际上,在面临网络攻击、恐怖主义等新安全问题的环境下
,北约和欧盟都无法独自应对上述威胁和挑战,加强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仍是明智选择。
2018年4月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未来美欧关系将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伙伴关系”。近年
来,美欧之间就北约与欧盟的合作达成了一些共识。例如,2017年12月,北约外长会议就
加强北约与欧盟合作的40多项提议达成一致,包括:加强战略沟通共同应对“混合战争”
的威胁;提升后勤支持和信息共享,协作开展军事行动;在防务能力建设方面相互协调;
共同支持乌克兰等周边地区稳定等。
四、结语
总体来看,“特朗普冲击波”对包括安全关系在内的美欧关系造成了较大影响,招致了欧
洲人的不满与愤怒情绪的上升。特朗普对北约和盟友的批评及其对欧洲安全的“推脱”态
度,使欧盟深刻认识到了加快推进防务一体化、增强战略自主性以及争取实现美欧防务“
再平衡”的紧迫性。近年来,欧盟防务一体化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也是实现美欧防务“再
平衡”的必由之路。但是,在美国的疑虑和警惕之下,由于内部分歧与防务能力不足等因
素,欧盟既没有彻底坚决的意愿,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挑战美国对北约的主导地位,未来美
欧防务的不平衡状态预计仍将持续。
同时,美欧在防务领域的合作性的一面不容低估。美国借助北约在欧洲长期保持军事存在
,除裹挟欧洲一起遏制和应对俄罗斯的威胁外,也可防止欧盟朝更加独立自主的方向发展
。2016年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向特朗普“喊话”时称,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是美欧伙
伴关系的基础,美国不能放弃北约,特别是面对“更加强硬”的俄罗斯的威胁。言外之意
,如果美国在欧洲安全上采取收缩战略,强硬的俄罗斯可能向欧洲推进,但这也表明欧洲
自身尚未对一种“后北约”的未来做好准备。因此,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欧仍将互为战
略依托,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北约内的防务能力“再平衡”,但“美主欧从”的结构性关系
将会延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