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orgen (哇哈哈)
2019-05-30 17:33:01标题: 中国的拖延战术带来可观成果
新闻来源: https://reurl.cc/Ee0Gn
2019-05-30 12:30 新新闻
美中接近撕破脸,六月大阪G20能修补?
更合理的解释就是中国一直使用拖延战术。先是在谈判中让步委与虚蛇,最后关头无法再
拖才尝试反转。单纯以马基雅维利主义的角度考虑,中国采用这种策略并没有太多可以指
责之处,更何况对手川普也是极限施压的老手。
黎蜗藤
中美贸易战迅速升级。五月十日,美国如期把价值两千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关税提高到
二五%,还准备对“剩下”的三千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二五%的关税。总统川普(
Donald Trump)威胁除非在四个星期内完成谈判,否则不排除进一步的行动。
人民日报最高规格评论回应
中国商务部则在五月十三日深夜提出六月一日起,对价值六百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分四
个等级提高关税,分别提升到二五%、五○%、一○%和维持五%不等。
多少出于筹码不足的原因,中国没有列明各等级涉及的金额,大概只有专业人士才清楚中
国会多征收多少关税。中国也取消了从美国进口数千吨猪肉的合约。
五月十五日,美国终于正式公布一直“只闻楼梯响”的“华为封杀令”。川普颁发紧急状
态令,禁止美国公司使用“危害美国安全的电讯设备”。商务部随即把华为和全球七十多
间子公司都列入管制清单(Entity List)。
美国不但禁止本土使用华为设备,所有美国公司要卖零件和芯片给华为都要经过美国政府
批准,实质上禁止与华为做生意。华为的芯片子公司海思总裁何庭波十七日则发出“备胎
芯(晶)片转正”的公开信,表示华为有充分的替代方案。
与贸易战升级之初,中国媒体一言不发相反,随着加关税已成定局,中国官方媒体展开密
集的舆论战。除了《新华社》、《环球时报》及一众官方新媒体帐号发文外,最引人注目
的是《人民日报》出动了最“高级”的笔名“钟声”(意思是“中国的声音”)接连几天
发评论抨击美国,大有中苏论战时期的“九评苏修”之势。
中国各媒体评论主要围绕三个主题:
第一,鼓气,正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藉“国际锐评”表态称:“谈,大门敞开;打,奉
陪到底。经历五千多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
第二,把谈判濒临破裂的责任归诸美国,强调中国是言而有信,美国才是出尔反尔。
第三,分析贸易战有什么坏处,中国有什么好牌,及预言美国将“自食其果”。
协议草案上被中方“改得一片红”
中国媒体其实最在意的是第二点。然而,这类文章中大都语焉不详,且都回避了这次谈判
破裂直接的原因。可见英美媒体等报导的“中国谈判代表向美国递交了一份经过大幅修改
的协议草案”,而且“上面改得一片红”,很可能并非虚言。中国公司阿里巴巴拥有的香
港《南华早报》也有类似报导。而且由于报导指修改来自习近平的直接决策,外间直接把
矛头指向习大大,中国媒体才会在这个问题上如此高调辩护。
中共一向强调“伟光正”,要在舆论上抢道德高地。客观而言,中国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在
核心问题上退让。从去年十二月开始的第二阶段谈判中,习大大已公开讲过很多次“核心
利益不能谈”。这个立场本来就十分清晰,谈不上什么出尔反尔。
可是根据报导,似乎在前十轮的协议草案文本上,又确实退让了不少核心利益,文本显得
“相当不平衡”,这才需要大幅修改。这种明显的矛盾令人大惑不解。对此,各界大致有
几种解释:
一种是负责谈判的刘鹤是改革派,所以在谈判中做出更多的让步。这种理论把习近平和刘
鹤视为两个阵营,这是西方(和香港)传统对中国政治那种改革派和保守派二元对立的解
释,这忽视了中国现在已变为一元社会,更忽略了刘鹤本人就是习近平的核心亲信。
另一种是谈判文本原先是英文版,领导人最后看到中文版才指出不妥。这种理论把领导人
高度关注的中美谈判事项想像得太儿戏。
另一种是中国原先要求文本不公开,只出摘要,这样可以在文本中让步,同时保住面子,
但美国不答应,中国才不得不要求“文本要平衡”。这种解释或许有一定道理,中国以前
确实有这类先例。
可是中国理应一早知道,与美国签订的经贸条约是不可能守住祕密的。美国政府首先不太
可能答应,即使美国政府愿意不公开,现在众议院由民主党把持,议长培洛西(Nancy
Pelosi)随时能把财政部长、商务部长和贸易代表叫到国会作证。试想连通俄门报告都能
被公开,美中贸易协议怎么可能不公开呢?
先让步委与虚蛇,最后关头图反转
因此,更合理的解释就是中国一直使用拖延战术。先是在谈判中让步委与虚蛇,最后关头
无法再拖才尝试反转。单纯以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iavellian)的角度考虑,中国采用
这种策略并没有太多可以指责之处,更何况对手川普也是极限施压的老手。
最重要的是,这种拖延战术给中国带来的成果相当可观:中国至少拖住了美国五个月。宏
观角度上看,中国经济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且一带一路也出现积极的进展;微观角度上
看,中国也可以为贸易战做更多准备,比如华为趁这几个月内大量囤货,据说已足够一年
的生产需要。
川普是高关税高成长信徒
这与去年中兴科技被美国“一剑封喉”要立即停工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对中国来说,即
使谈判破裂,比五个月前还是好得多。
更何况中国可能还在赌博,即便文本大幅修改,美国也不一定会翻脸。因为中国政府估量
,川普需要一份中美贸易协议,以证明政绩去争取连任,不会让谈判破裂;所以说不定会
同意中方修改,或继续与中国“从长计议”再拖下去。
从中国媒体先沉默再爆发的反应模式来看,川普政府的强硬有点出乎中国的意料之外,但
中国对于谈判还抱有一定期望。
若真的如此,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倒是错判了川普政府的反应。川普本身就是一个贸易保护
主义者。在美国历史上,特别是十九世纪,美国关税长期高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高关税
与高成长几乎同步;在大衰退等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关税更是刺激国内经济的重药,于是
“高关税带来高成长”的理论至今还有不少支持者。二战之后,美国大幅降低关税,但一
些人看来,这样做等于“给全世界输血”。
此外,由于美国市场规模之大,美国把市场准入和关税做为外交武器之一,超出了单纯贸
易的考虑。川普本人就是这一系列关税理论的粉丝,在他看来,高关税本来就是好的。他
多次说:“没有协议也很好。”这不是虚言。
川普无疑爱吹嘘成绩,但如果取得一个无法达到美国目的的协议,对川普来说,成为民主
党攻击的借口,这反而是争取连任的负累。近两年美国朝野普遍达成对中强硬的共识,即
便是反川普的民主党在贸易战方面也赞同川普的主张,甚至更强硬。
民主党也不敢提亲中主张
有意参选的民主党籍前副总统拜登(Joe Biden)三月初说“中国不是美国威胁”,惹来
民主党同志狂轰滥炸。以代表民主社会主义者的桑德斯(Bernie Sanders),他是美国历
史上第一个与工会签订协议的总统参选人,明确支持对中贸易战。在这种反中情绪下,川
普对中国强硬只会带来好处,而不是相反。
无论如何,在封杀华为之后,美中双方几近撕破脸。六月在日本大阪举行的G20峰会或许
是挽救贸易关系的最后机会。这是检验川普是否“和习近平关系很好”,以及中国强调的
元首外交到底有没有用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