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女王的三叉戟潜舰:英国的海上核武战略

楼主: AsamiImai (今井麻美)   2016-09-07 09:03:17
女王的三叉戟潜舰:英国的海上核武战略
http://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1928906
英国下议院于7月18日以472票比117票,压倒性通过更新英国唯一的战略吓阻利器——三
叉戟潜舰计画。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这虽然是由新英国首相梅伊(Theresa May)主
导通过的议案,但提出者却是前首相卡麦隆(David Cameron),目的是:
脱欧后保持英国在世界的实力与影响力,其攸关英国的国家利益。
英国“三叉戟潜舰”计画在过去十几年,曾因为财政困境、苏格兰反核跟独立公投,多次
出现存续问题。今年,再次因为英国脱欧公投,重新带回更多不确定因素。但几经波折,
英国政府却依然坚持保有三叉戟潜射弹道飞弹,力挺核武吓阻能力。
究竟“三叉戟潜舰”是什么?英国的战略考量为何,且让我们从头说起。
▎英国的核子武器
1941年,当时美国还没展开研制核子武器的曼哈顿计画,英国的科学家已意识到必须研制
这类武器,但其需要的人力与财力,却完完全全超过已经身陷战争的英国所能负荷;于是
,时任英相邱吉尔于1943年8月19日与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魁北克协议》。
这份协议就是英美联合研制核武的协议,英国将其现有成果与科学家投入曼哈顿计画,英
美在资源与资讯共享的前提下,确保“不会对彼此使用核武、在未经对方同意下不会对第
三方使用核武、在未经对方同意下不会对第三方披露研究内容”等三原则。
不过这份协议在战后的1946年,因美国的《原子能法案》中,不得向外国泄露民用与军用
核能管理与控制资讯的规定,导致英国与加拿大等盟国不再像过去般,能够轻易取得美国
研究成果。最终,英国转向自力研发核武,并在战后首任首相艾德礼(Clement Attlee)
的全力推动下(尽管过程不算顺利),于1952年进行首次核试爆——“飓风行动”。
即便首次试爆成功,英国国内对于拥核与否仍抱持疑虑,当时英国国内分成三派论述:“
弃核派”以国防部首席科学顾问蒂泽尔博士为首,他认为,在美国战略空军的核保护伞下
,英国不该把精力投注在核武竞赛上,而是该恢复其传统作战力量;“并行派”以第一海
务大臣蒙巴顿勋爵与参谋总长坦普勒上将为首,其认为英国应维持核武发展能量,但同时
也得发展传统兵力,以因应苏联军力在欧陆的威胁;至于“拥核派”则以时任首相邱吉尔
为首,他强调英国“若不发展热核武器,就会在战略上完全依赖美国保护,等于放弃英国
作为世界一流强国的地位”。
最后邱吉尔再度靠着自己的演说天分与首相地位,赢得了辩论的胜利,并且奠定了英国发
展“独立吓阻能力”的论述,而他最有名的一句话如下:
如果纽约是如此容易受到攻击,美国将不会为了伦敦的毁灭对苏联发动核子打击,因此英
国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子力量,以及报复手段。
因此,一直到1960年代,支持发展核武几乎成为英国下议院“唯一的声音”。
▎英美再次携手
自1957年起,英国展开一连串氢弹实验,不过当时核武的主要投射方式,仍是由重型战略
轰炸机携带核子炸弹,飞到目标上空投掷,而且这一连串测试,一直到第四次才宣告成功

英国实验氢弹的成功,促成了1958年《英美共同防御协定》,这份协定最重要的内容,就
是确保英美之间在核子武器与载具的使用、研制、测试,乃至于军用反应炉的建造等多方
面的合作。
这份共同防御协定可说是英美“特殊盟友关系”的基础,因为英国就此能使用美国内华达
州的地下核试场,并且取得美国在核弹头设计与安全机制上的先进技术,甚至促成了英国
第一艘核动力潜舰“无畏号”(HMS Dreadnought, S101)的建造(其反应炉舱间与核燃
料皆是由美国进口)。
英国第一代实用的核子炸弹——“黄色太阳”(Yellow Sun),据信也是在美国提供部分
设计下,研制完成的。有趣的是,美国B28核子炸弹的安全性问题,也成为英国设计核武
的“前车之鉴”,迫使英国核武设计者不再“大量抄袭美国同业”。
不过这时的核武载具主力,已从轰炸机投掷逐步转为弹道飞弹投射,英美之间也曾经考虑
分工合作:美国研制长程洲际弹道飞弹,英国则研制中程弹道飞弹,打击苏联。
可是,由德哈维兰公司研制的“蓝色条纹飞弹”(Blue Streak)不但旷日废时,而且价
格高昂,英国转而投资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的GAM-87“空中闪电式”核子飞弹,而这个
计画则在1962年被“据信对英国人有独立核武力量不太舒服”的时任美国防长麦克拉马拉
取消。
英国虽然一度对此大为光火,原本一面倒支持核武的下议院也开始出现“反核武”声浪,
但美国很快给自己的“特殊盟友”新玩意儿——北极星飞弹,平息了英国人的怒火。
▎从北极星到三叉戟
1962年十二月,美国时任总统甘迺迪(John F. Kennedy)与英相麦克米伦(Harold
Macmillan)在拿骚(Nassau)会面,双方进行三天会谈后达成《拿骚协议》。协议规定
美国将提供英国先进的UGM-27“北极星”潜射弹道飞弹,英国则以租借苏格兰格拉斯哥附
近的“圣洁海湾”(Holy Loch),作为美军核子潜舰的泊地。而且英国的核子吓阻力量
将被纳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核吓阻力量的一部分,只有英国的核心国家利益遭到破坏时,
可以独立使用。
由于当时北约的核子吓阻力量可说完全由美国独撑大局,因此美国在提供给英国先进核子
武器,换得港湾泊地的同时,也以北约之名收编了英国核武的管制权,大幅削弱了英国独
立吓阻的能力,至于同时期取得核武能力的法国,则完全不买美国与北约的帐,直到近年
才重返北约体系之下。
1963年起,英国委由维克斯公司开始建造“决心级”(Resolution Class SSBN)飞弹潜
舰。每艘“决心级”能携带16枚射程为4千6百公里的“北极星A3”潜射弹道飞弹,每枚飞
弹上各搭载三枚弹头,但都瞄准同一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的“北极星A3”飞弹搭载
的弹头不是美制的W58,而是英国自制的ET.317。
英国最后共完成四艘“决心级”:“决心号”(HMS Resolution)、“反击号”(HMS
Repulse)、“声望号”(HMS Renown)、与“复仇号”(HMS Revenge),这四艘潜舰在
1969年以前已全部成军,构成英国第一代潜射核子吓阻力量。
在经过1970年代的低荡后,1980年代冷战与随之而来的军备竞赛再次加温,这时“决心级
”潜舰已服役超过十年,美国核子飞弹潜舰上的“北极星飞弹”也开始换装为新一代的“
三叉戟”飞弹,时任英国首相“铁娘子”柴契尔夫人,也决心要为自家的飞弹换装。
1982年,英美之间修改了飞弹销售协议,英国将取得65枚最新版的UGM-133“三叉戟二型
D5”飞弹(其中英国负担了百分之五的研发费用),美国负责这些飞弹的维护,英国则要
打造适合这些飞弹的潜舰与弹头。
四年后,英国宣布建造四艘新一代飞弹潜舰——“先锋级”(Vanguard Class SSBN),
其排水量是上一代的“决心级”的两倍之谱。每艘“先锋级”能携带16枚射程达1万2千公
里的“三叉戟二型D5”(Trident ll D-5)飞弹,每枚飞弹可搭载八枚弹头(美国版通常
携带到12个弹头,后受限武条约限制,基本上携带八个以下的弹头),而且其设计可打击
多个目标。换言之,一艘“先锋级”最多可打击128个目标,但实际服役时,每艘先锋级
平均只会携带大约50枚弹头。
虽然第一艘“先锋级”潜舰“先锋号”在1992服役时,冷战已经结束,但英国政府在一连
串的裁军声浪中,从未下决心裁撤这些潜舰。直到“先锋级”的设计寿命25年开始倒数后
,才出现比较激烈的辩论。
▎长达十年的辩论
2006年底,冷战已结束十多年,英国也面临新一波财政困境,加上苏格兰反核声浪扩大,
让英国唯一的核武能力——“三叉戟”计画——第一次出现存续问题。
当时估计维持与升级现役的“三叉戟”飞弹,耗资可能高达两百亿英镑,不过为了维持英
国的大国地位,以及英美长期的合作关系,时任工党籍首相布莱尔(Tony Blaire)却直
言,英国放弃核子武器将是“不明智且危险的”。英国当年度的国防白皮书也强调,三叉
戟系统是“最便宜、最安全”的吓阻选项。
最后,在2007年的投票中,下议院以409票比161票,保住了三叉戟。
三年后,保守党与自由民主党(LibDem)联合政府上台时,英国财政更受到全球金融海啸
严重打击,卡麦隆政府宣布了一连串的裁军政策,三叉戟系统也一度在可能名单之列。但
最后英国国防部宁愿大砍传统兵力,甚至让光荣的皇家海军面临长达十年的“无航舰时期
”,也不愿放弃核武吓阻能力。
为什么英国会如此坚持三叉戟潜射弹道飞弹?
英国由于国力限制,无法像美国般建立“陆基洲际弹道飞弹─战略轰炸机——潜射弹道飞
弹”的“核子铁三角”;英国自发展核武以来,顶多只拥有空射核子武器与潜射弹道飞弹
,但英国最后一款战略轰炸机——“火神式”轰炸机于1998年退役,在其空射自由落体核
子炸弹WE.177于1998年退役后,潜射飞弹成为英国唯一的核打击能力。在此情况下,更新
需求更形重要。
根据英国内阁办公室于2013年提出的研究报告,评估认为就核子吓阻的角度而言,如果要
放弃现役的飞弹潜舰的弹道飞弹,改由战机空射与攻击潜舰潜射核子巡弋飞弹为核子吓阻
主力,英国不但得要研制一款新的长程核子巡弋飞弹,还需要兴建两座“额外的”攻击潜
舰基地,同时其核子打击能力、打击载具匿踪性也遭到质疑。
这份报告遭到反扩散与裁军NGOs、苏格兰独立政党,以及环保团体的一致挞伐,因为其完
完全全只考虑核子吓阻,并未把环境保护、人道主义等要素考虑进去。但当时的英相卡麦
隆,“完全买帐”。
除此之外,反扩散与裁军智库“英美安全资讯委员会”(BASIC)自2011年起组成的跨党
派委员会,在经过三年的研究后,于2014年7月1日发表报告,认为英国“仍需保留核子吓
阻力量”,但也呼吁英国应“走在核子裁军的最前线”。
2015年,保守党在大选中大获全胜,其中一项政见就是兴建新一代核动力飞弹潜舰“后继
者级”(Successor class SSBN),其吸引选民的论述不只是保障英国安全,还包括兴建
这些舰艇能开创工作机会,促进英国国内就业。最后,如本文开头所言,英国下议院通过
兴建新一代飞弹潜舰,并且将于今年下半年展开初步的建造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英国新一代飞弹潜舰相关设计工作早在2009年就已展开,但其建造时
程长达17年,预计2028年才开始服役,其服役期程将持续至2060年代。
在此同时,英国也将加入美国2002年展开的“三叉戟飞弹延寿计画”,预计让现役的“三
叉戟二型D5”飞弹服役至2042年。
▎脱欧成最大变量
2014年初,俄国并吞克里米亚,并且展开一连串军事现代化行动,尤其大举更新核武弹头
与载具的行动,让欧洲终于惊觉身旁沉睡了二十多年的俄国“醒了”!
可是同年9月18日,苏格兰举办独立公投,最后结果虽未通过,但在公投辩论过程中,英
国皇家海军“三叉戟计画”的核心基地——位于苏格兰西南克莱德湾(Firth of Clyder
)的法斯兰海军基地与库尔港核武军火库,却成为讨论焦点。
苏格兰民族党(SNP)反对在苏格兰境内部署核子武器,但就皇家海军的立场,为了让飞
弹潜舰尽量维持匿踪,在其出港后必须尽快潜入深海当中,苏格兰的峡湾地形正好是个绝
佳的潜舰基地,因此英国军方在2014年四月发表声明,宣称如果英国的核子吓阻武力“被
迫”迁出苏格兰,会“严重憾动英国的核子吓阻能力”。
除了英国军方之外,多家智库也宣称如果苏独成功,英国可能得面临单方面核子裁军的选
项。
讽刺的是,当时英国经济已经逐渐好转,保守党政府已开始规划新一轮的建军计画(后来
这些计画陆续于2015年底至2016年初公布),以补足先前裁军时造成的防卫缺口,让英国
在欧洲集体安全体系中,同时担任重要的核子吓阻,以及传统兵力角色。
今年6月23日举行的脱欧公投后,英国正式走上脱欧大方向,则再次燃起了苏格兰脱离英
国的熊熊烈火,虽然截至目前为止,英国仍“不急于”启动脱欧程序,苏格兰二次公投也
止于政客的嘴砲,但在七月初于华沙举行的北约峰会上,整个欧洲都在担忧英国脱欧对于
欧洲安全造成的深刻影响。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卡麦隆在卸任前,会把新一代三叉戟飞弹潜舰的建造议案排入表决,而
有“二代铁娘子”之称的梅伊,也继承卡麦隆意志力推动此案。因为这不只是对英国维持
核子吓阻力量的承诺,也是对欧洲与北约喊话,强调英国或许因为民意而脱欧,但不会轻
易放下维持欧洲安全的连结与责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