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越边境:闯关到缅甸的中国偷渡客
http://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1920688
汪佳燕 Ann Wang
我不想再作共产党党员了!
在缅甸北掸邦教中文的老刘(化名),在教室内跟我说起当年离开中国的原因。年过40岁
的他,大约是在十年前,从云南的瑞丽坐上摩托车,非法偷渡进入缅甸木姐的。之后,他
再也没回过中国了。
“中国迁至缅甸的移民早有几世纪的历史了”,著有《Establish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life in Myanmar》的中缅研究学者奥林加莎侬(Stephanie Olinga-Shannon)
,透过Skype跟我说明,“第一个具有规模的移民潮,是从英国殖民缅甸的时候开始,中
国人搭船从英属马来亚或是新加坡到缅甸,或是从云南越境到缅甸的矿场跟柚木场工作。
第二波则是在1985年,当时奈温在缅甸推行社会主义,导致缅甸日常用品短缺,中国人在
这个时候做起了中缅边境贸易。”
奥林加莎侬解释,因为缅甸长期受到西方制裁,中缅边境成为合法跟非法物资进入缅甸的
主要通道,“但就我的观察,近期前往缅甸的中国人,都是以投资为目的,而非长期居留
。”。
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是为了投资,才来到缅甸的。老刘就是一个例子。
老刘不是佛教徒,但在抵达缅甸后,马上落发并披上袈裟,因为寺庙是最能够避人耳目的
地方。之后,为了学缅语他离开了生活了一年半的寺庙,前往缅甸第二大城瓦城,在那边
的餐厅打工赚取生活费。因缘际会之下,再辗转来到北掸邦的一所中文学校,担任中文老
师,开始了稳定的缅甸生活。学校里的老师,有一半是从中国来的,另一半则是缅甸的华
裔。
在缅甸的中国人不在少数,并不是特别受当地人欢迎——缅甸人普遍认为中国人是来抢他
们的地、霸占他们的市场。这股愤怒对准所有的华人,不论是华裔缅人或只是来投资经商
的中国人。甚至,缅甸的报章杂志所刊载的讽刺漫画上,被讽刺的主角常都是穿着中国传
统服饰的人物。
老刘当然也知道这股反华的情绪,所以特别谨慎小心——早上六点参与学校的拜佛仪式;
下课后在学校打理图书馆,或是看书;晚上则老老老实实地遵守学校宿舍九点的门禁。老
刘平时也不常出门,虽然在路上会跟学生家长打招呼,但外出添购生活用品时,只去熟识
的店家,关于自己的身份来历,几乎是绝口不提——老刘的缅甸身份,是六年前透过华裔
的移民局人士,花了四万缅币买来的。
“身份问题”是当今缅甸相当棘手的一个问题;最常被国际媒体关注时是缅甸西部,来自
孟加拉的洛兴亚穆斯林族群,但其实中缅边界的问题亦不遑多让。奥林加莎侬很坦白的直
接跟我说:
我没办法想像缅甸开放中国移民进入,缅甸各族的民族主义太强烈,对大量中国人涌入感
到恐惧。这种害怕被中国人潮淹没的情绪,在其他许多国家也都可以看到,包含我的国家
澳洲。这样的情绪都会对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产生影响。
但中缅关系在今年起,翁山苏姬担任缅甸国务顾问兼外交部长后,开始产生微妙的变化。
就在前几天,翁山苏姬才刚结束为期五天(8月17日至22日)对中的国是访问。
我们相信作为我们的好邻居,中国会尽其所能地帮助缅甸促进国家和平。
翁山苏姬在访中时对媒体表示,这是她14个月内第二次出访中国。当被问及出访目地,翁
山表示:“如果你问我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那无非就是国家的团结与和平,没
有和平。我们就无法发展。”
此趟中国行所达成的外交成果,包含中方将提供缅甸十亿人民币的援助,并允诺在仰光跟
瓦城两大城内,各兴建一座医院,同时在离中国边境约32公里的滚弄(Kunlong)盖一座
桥。滚弄镇是进入果敢的一条主干道并且设有检查站;果敢平日就是果敢武装部队跟缅军
交战的主要场所,前者在去年2月战败,从山路退后至云南。
一直与缅军抗战,且拒绝签署和平协议的几个少数民族武装部队,其中亦包含果敢民族同
盟军,在翁山苏姬访中期间发出联合声明,表示愿意参加8月31日在缅甸举行的“21世纪
彬龙会议”。果敢民族同盟军、高龄84岁的主席彭家声,甚至在翁山出访前就释出善意,
声明支持新政府。
在中缅经济上,缅方示欢迎一带一路的发展,而极具争议性的密松水坝(Myitsone dam)
是否会如中国期望,重新开工,翁山苏姬仅表示已交付给新成立的调查委员会处理,希望
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案。
这件于2006年宣布,但在2011年被时任缅甸政府(吴登盛总统时期) 冻结的水坝开发案
,由中资斥资36亿美金兴建,预备建在伊洛瓦底江上,为世界第15大的水坝。缅甸民众普
遍反对该案,原因除了极度不平均的用电权——虽然缅甸政府可向输出至中国的电征收出
口税,但总发电量里缅甸仅能获得10%,其余90%皆输往中国——该项目的兴建亦将对周遭
自然环境造成极大影响,估计有四十七座村庄需要迁离。一直想要重新开工的中国政府,
自停建宣布以来,不停歇地与缅甸交涉。
翁山苏姬此次访中成果丰富,但中缅关系复杂性并未减弱。尤其是人权、民主、华裔身份
、中缅边界劳工等问题,在这次的中国行中皆被忽略。此趟国是访问带回的外交成果,能
对缅甸反华情绪起多少效用,也需持续观察下去。但在缅甸国内种族冲突未获得改善前,
中国大规模的出资,甚至参与缅甸内战的调和,真的是现阶段缅甸人民所想要或需要的吗
?
翁山苏姬的下一站,是九月份出访美国。那老刘的下一站呢?
老刘认定家中年迈的父母已过世,回中国已豪无意义了。对他来说,一个能够安心的地方
就是家,而那个家,现在已经是缅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