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伊拉克战争调查报告》公布,重击英国政坛
http://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1812916
七年的追究、260万字的报告、179名阵亡将士、一个毁灭破碎的国家:英国公布《伊拉克
战争调查报告》。
在历经七年的调查之后,英国政府所委托的《伊拉克战争调查》报告终于在7月6日正式公
布。这份总字数超过260万字的报告,重新梳理了英国政府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战争决定
,并指当时的布莱尔(Tony Blair)政府“过度评估侯赛因(Saddam Hussein)所造成的安
全威胁”,开战后的作战与重建准备也“完全不足”,而这样混乱而冒进的国家政策,也
导致伊拉克战争无可挽回的结果悲剧。
7日所公布的《伊拉克战争调查》报告,是由工党籍的英国前首相布朗(Gordon Brown)
在2009年应国会之请所发起,并委由英国枢密院顾问委员——资深事务官齐尔考特爵士(
Sir John Chilcot)——主持调查团队,针对英国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战争决策问题,
以及开战后的作战与重建问题的准备应证,作出深度的调查研究,以作为公众对政府政策
的检讨与反省之用。
布朗内阁原本规划齐尔考特调查团应该以“2至3年”的时间完成报告,但借由政府文件、
通联、以及当事人访谈、专家回顾等方式,齐尔考特报告的规模与深度却越滚越大,直到
工党下台后多年,总字数超过260万字的报告才正式于2016年7月定案。
在伊拉克战争中,从2003年发动入侵至2011年全面撤离为止,英军在伊拉克境内投入了上
万兵力天价军费,但除了造成179名将士阵亡之外,却从未带给伊拉克当初承诺的“稳定
与和平”,其辖下负责的巴斯拉战区更曾一度失控,混乱所诱发的教派、信仰与部族冲突
,更衍生成伊拉克眼下崩溃、恐怖如ISIS等组织崛起的长期原因。
报告发布前,齐尔考特特别强调:这份报告并不具备“审判”或“定罪”的目的与职权,
其调查的宗旨,仅是希望能重现完整的决策全貌,以作为英国未来的政府与社会,在未来
决策过程中的警惕依据。
在报告中,齐尔考特团队重现了英国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对于美国小布什政府的“大
力支持”。报告指出,在2002年7月时,布莱尔就已对小布什发出私人承诺:
不管怎样,我都挺你。(I’ll be with you, whatever...)
而小布什政府也在2003年1月,向布莱尔表明了入侵伊拉克的计画。当时布莱尔曾试图说
服美国“取得联合国的行动背书再开战”,最终却在美方的坚持与影响之下妥协,并于情
报不完整、不具说服力的状况下,向国会提出参战的说服要求。
报告指出,综观战前的各种资料与分析,当时的伊拉克侯赛因政权“根本无法造成明显的安
全威胁”,但英国政府与布莱尔内阁,却在资讯不完整、不具备充分证据的状况下,接受
了“伊拉克或持有、或正研发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并以作为诉请开战的依据;同时在开
战后的作战准备,战后的伊拉克重建安排里,各方的协调与规划,都陷入一团混乱而不可
收拾。
“开战显然不是当时政府最后的可行手段。”调查团队显示,在战前过份强调伊拉克威胁
的布莱尔政府,明显低估了作战与政治重建的复杂难度,虽然日后布莱尔反复重申“当时
的我们没有‘后见之明’(hindsight)来判断伊拉克战争的艰困层次”,但齐尔考特报
告却指出,“包括伊拉克内部分裂的风险、伊朗渗透角逐区域权力的态度、中东地区加剧
的不稳可能、和盖达在伊拉克的趁虚而入....这里的每一项(“后见之明”)状况,在入
侵之前都有充分的资讯足够供以决策参考”,而远非布莱尔自称的“战争迷雾”。
“这份报告与其说是突破大家对伊战的想法,还不如说是强化了(社会对于反战)的既有
意见。”《BBC》的政治部门主编昆斯柏格(Laura Kuenssberg)表示,虽然齐尔考特报
告中所提出的资料观点并不突破、甚至在摘要后显得老生常谈,但其调查研究的份量之重
、一手资讯之丰却让其成为“最重量级”的伊战讨论依据——而其“精准明白、不失礼数
,但又要命的报告内容”,更统合了所有权威资讯,重重地砍倒了时任首相布莱尔的政治
威信。
报告发表的同时,布莱尔也在7日同步召开了记者会,重申了自己的立场——开战的情报
是错误,但局势结果无可避免;对于死难者感到遗憾,但不对战争道歉;所有的责任由他
一肩扛起,但过程决策中他并没有刻意误导英国与伊拉克走向战争与毁灭。
“我的遗憾、懊悔与歉意,远比大家所能想像得更为深刻。”布莱尔表示,在过去的13年
中,“自己没有一天不曾反思与懊恼”,当时错误、失准的情报与战略预测也都将国家引
导上了另一条道路;但布莱尔却还是坚称,在当时的时空环境与资讯背景下,“我作了我
以为是正确的事”、“如果重来一次,我仍将选择同样的(开战)决定”:
因为在我判断中,没有了侯赛因的这个世界,无论是过去或现在,都变成了更好的所在。
布莱尔表示,他不会为开战一事道歉,因为战争虽然痛苦但“众人的牺牲绝非枉然”。
在2007年卸任首相的布莱尔,在离开唐宁街10号之后,即获聘为中东和平四方集团(
Quartet on the Middle East,由欧盟、俄罗斯、英国、美国所组成) 的“和平特使”
,代表英国参与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和平谈判。但8年中,布莱尔并未在以巴问题与中东
和平上取得明显的成就,过去的伊战经历反而让其国际威信大打折扣,各国民间团体甚至
还串联倡议,要求国际刑事法庭(ICC)调查布莱尔涉入伊拉克战争的“战争罪”罪行,
于是布莱尔才在一事无成的状况下,于2015年黯然辞去了和平特使一职。
报告出炉后,国会开议中的各个政党也都对“过往的教训表达遗憾”,而现任工党党魁柯
宾(Jeremy Corbyn)也为当初“开战的灾难性决定”,代表工党向世人致歉。
长期被工党内部称为“激进左派”的柯宾,在2003年3月的开战投票中,其实是坚决说“
不”的反战派主力,当时的柯宾与其党内的精神导师——80年代的工党大老,托尼.本恩
(Tony Benn)——一同参与了反战运动“阻止战争”(Stop The War),并随同数百万
的反战英国民众一同于街头示威、抵抗当时工党党魁布莱尔的开战决定。
不过讽刺的是,当年的老本恩在街头抗争、反战的同时,自己的次子——工党议员希拉里
.本恩(Hilary Benn)却站在了父亲的政治对立面。后来成为工党党内明星的小本恩,
当时不仅投票支持了布莱尔的领导,日后他更积极介入英国国会对于伊拉克战争重建的运
作,并多次拦阻、删减布莱尔内阁所提出的伊拉克重建补助款,“以避免联军占领伊拉克
的临时政府,将重建伊拉克的财务责任推给英国分摊。”
而当老本恩于2014年逝世之后,小本恩也曾于2015、16年间短暂地在柯宾主导的影子内阁
中,担任影子外相一职,但与柯宾在外交、军事与中东政策上的隔阂却仍持续。小本恩后
来也在2016年脱欧公投失利之后,成为工党内发起“政变倒柯宾”的主要策划者,而与柯
宾这位家族世交绝裂。
此外,近期因“脱欧公投”而获国际关注的几位英国政治人物——像是保守党的首相卡麦
隆(David Cameron)、脱欧大将强森(Boris Johnson)、英国新任首相大热门梅伊(
Theresa May)、挑战柯宾工党党魁大位的伊格(Angela Eagel)——当时也都选择“支
持开战”;不过站在反战一方的,除了柯宾之外,以发起苏独公投闻名的苏格兰民族党前
党魁萨孟德(Alex Salmond),当时也强烈地反对布莱尔的开战提议。
目前《伊拉克战争调查》的电子全文,已经于网站公开(
http://www.iraqinquiry.org.uk/),但关于伊战的究责与讨论,或还会持续延烧。由于
260万字的调查资料过于庞大,包括《卫报》与《BBC》也都已对外寻求开放支援,希望以
共笔调查深入探究伊拉克战争悲剧的决策过程。
在2003年英美联军入侵伊拉克后,包括18万平民在内,伊拉克境内已至少有25万条生命因
战火殒落。根据《半岛电视台》的报导,目前正逢开斋节日祝与巴格达重大爆炸案的悲喜
交逢的伊拉克舆论,目前除了无奈之外,并未对英国公布的这份报告有过多的情绪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