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法“闭塞社会” 改革掀抗争
新闻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goo.gl/mX5qs4
【明报专讯】“罢工”一直是劳工阶层用来迫使资方及政府退让的手段,在法国更近乎家
常便饭。旨在增加劳工市场弹性的劳工法改革掀起全国示威浪潮,工会上周更封锁核电厂
及炼油厂,造成能源供应紧张。工会声言继续发起示威,直至政府撤回改革为止,剑指下
周(6月10日)开幕的欧洲国家杯。法国总理瓦尔斯虽然态度强硬,但评论一般相信政府
最后关头或让步。法国改革举步维艰是工会势力太大,还是另有原因?40多年前曾被形容
为“闭塞社会”的法国,面对高失业率及公共债务,能否改革?
明报记者
法国人对罢工与劳资冲突可谓司空见惯﹕一度蔚成风潮的“绑架老板”(bossnapping)
以至去年法国航空员工将高层西装撕至纷碎等场面,都令人感到法国工人的威力。今次劳
工法改革争议已延续了两个月。政府声称劳工法改革可助创造职位,解决失业问题,工会
则指改革只是牺牲劳工来满足商家。
IMF促增就业 工会忧益商家
法国失业率目前在10%以上,劳工市场僵化令企业未能创造职位是原因之一。欧盟及德国
一直敦促法国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周称法国需要更多措施,创造就业。IMF
估计法国今年GDP增长约1.5%,未来5年平均亦有1.75%增长,IMF认为不足以减低公共债务
及失业率,必须推动更多劳动市场改革。
在欧盟中,法国并不独特。以25岁以下青年失业率为例,意大利与西班牙远比法国高,差
不多近半失业。不过两国2014年起推动改革后,青年失业率略有回落,法国同期却升至
26%新高。“法国需要改革劳动市场”的说法近20年不断响起,前总统希拉克与萨尔科齐
都曾试图改革劳动市场及公共财政,但失败告终。希拉克1995年试图改革退休金制度,结
果换来三周全国大罢工,政府最后撤回改革;希拉克2006年又推出首次雇用合约(CPE)
改革,增加雇主聘用弹性,最终也因年轻人反对而告终。
劳动市场僵化 1/4青年失业
劳动市场僵化下,年轻人是最大输家。法国政府称改革可帮助年轻人找工作,年轻人却不
领情,今年3月发起名为“彻夜未眠”(Nuit Debout)的集会,抗议改革。法国学生示威
反对政府差不多是家常便饭,但今次特别之处却是他们反对的是一个左派政府。
法国学生虽然自1968年以来便是社运中坚,不过一些观察家留意到,跟60年代火红岁月相
比,现在的法国学生再没有激昂理想,取而代之却是对前路茫茫的忧虑。劳动市场改革是
否足以解决法国年轻一代的问题成疑。法国高等教育部长芒东(Thierry Mandon)上周(
5月22日)在《星期日报》刊出的访问便指出,法国需要彻底政治改革。他说,法国人随
时代改变了很多,但政治体制过时,公民在数码资讯时代接收更多资讯,官僚却依然闭门
造车,制定法律时间亦太长。
官僚傲慢 难推变法
《金融时报》较早批评奥朗德政府上台4年仍未向国民清楚解释改革的需要,总理瓦尔斯
威胁绕过国会强推改革,亦引起激烈反弹。法国社会学家克罗齐耶(Michel Crozier)在
1970年代形容法国是一个“闭塞社会”(La Société bloquée),社会不会因政府下
达命令而改变,官僚由上而下的规条太多,导至人人互不相任,政客无法在关键时刻推动
改革,体制只能在危机中逐步发展。克罗齐耶分析法国工会策略时,抨击自小受精英教育
的官僚傲慢,不了解劳工阶层。
40多年后的今天,克罗齐耶这套分析对对法国仍然适用。面对反劳工法改革怒火,法国政
府利用社交网站宣传适得其反。政府在Twitter开设了为“劳工法”的户口,向民众呼吁
“我们互相了解一下,好吗?”结果换来“我们将你抛进垃圾桶,好吗?”等嘲讽。
(十个词汇看世界/ 罢工)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十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标题选用"新闻",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