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美伐谋 中日伐交 中越伐兵

楼主: awsd (随你猜)   2014-06-10 11:04:37
标题:中美伐谋 中日伐交 中越伐兵
新闻来源: http://www.chinesepress.com/a/__xin_/20140609/2585.html
香港媒体9日讯,谈到军事外 交斗争的策略选择时,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对此有过精
当表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将旷日持久容易
造成国力损耗的内伤 性“攻城”举措放到最后,将容易造成大量战斗人员死伤的外伤性
“伐兵”举措放到倒数第二,在此之上,“伐谋”又优于“伐交”。 “伐谋”、“伐交
”、“伐兵”、“攻城”的先后摆布,折射出中国古人的斗争智慧和和平主义思想。当
我们用这样的尺度来度量今天中美、中日、中越关系时,会 很有意思的发现其中的贴合
之处。
  中美之间“伐谋”味浓。美国提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是“伐谋”,中国提出的
“新型大国关系”主张也是“伐谋”,“亚太再平衡”战略和“新型大国关系”主张从
根本上说,就是两国在整体谋略上的较量。
  美国借“亚太再平衡”战略将资源收缩性调整到中国周边的亚太地区,在军事上增
强存在、经济上提出TPP主张、外交上借助于日菲等国为战略支点构 筑针对中国的战略
围困。在从军事、经济到外交的每一方面,美国都不直接和中国对抗,但是每一个动作
后面的战略思想又无不针对中国。中国的“新型大国关系” 提出了不冲突、不对抗,合
作共赢等主张,但是谁都知道,“新型大国关系”实际上蕴含着中国人高明的韬光养晦
思想,其意图被很多人解读为是要消弭美国人对中 国崛起的敌意,试图悄悄的、和平的
完成中国在亚太的战略布局,将美国人挤出西太平洋区域。中国在最近提出的主场外交
思想、亚洲事务应该由亚洲国家主导等主 张,实际上都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
延伸,具有非常明显的战略指向。
  中美最近在各个领域的激烈争吵,就是这种战略较量的具体体现,是双方在“伐谋
”思想落地过程中的碰撞。中美关系的危险性在于,如果任由这种战术 层面的争吵对抗
蔓延升级,导致双方高层在战略层面的“伐谋”定力出现摇晃或者发生误判,双边关系
就可能从“伐谋”滑向“伐交”,再从“伐交”滑向“伐 兵”。如果这样,对中美和整
个亚太,乃至世界而言,都会是很大的灾难。中美双方必须要在“伐谋”的同时培养战
略互信,管控战略分歧,控制战术层面的争吵对 抗,强化双方在经贸等领域的共同利益
,分担在区域及世界范围内需要共同承担的人道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美关系“
斗而不破”,“伐谋”不会滑向“伐 交”或“伐兵”。
  中日之间更多的是“伐交”。所谓“伐交”是指双方在外交战线上的较量。中日双
方在日本单方面发起所谓“购岛”行动以来,双方的在外交层面的攻伐就已经开始,自
安倍晋三内阁成立以来,“伐交”进入高潮。几年来,日本积极配合美国的“亚太再平
衡”战略,同时也为了搭上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顺风车实现成为“正常国家”的
梦想,卖力遏制中国崛起,致力于对中国构筑外交包围。
  中日双方在外交领域激烈争夺,使得环绕中国周边的亚太和南亚国家成为争夺焦点
。在过去几年,安倍晋三利用双边或多边场合在东南、南亚各国不止一 次的宣扬中国威
胁,号召东盟和南亚各国与日美一道同中国保持距离,并和菲律宾、越南等亲密互动,
试图在中国周边打造反华联盟,在外交上孤立中国。对此,中 国也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
应,不久前在新加坡召开的香格里拉安全会议就是中日“伐交”争夺的集中投射。
  最近两年,中日“伐交”又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延伸。 2014年1月安倍晋三访问一向
并不被日本重视的非洲。值得注意的是在安倍访问非洲之前和之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
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先后对非洲进行了 系列访问。对此,中国驻非盟代表,同时也
是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的解晓光表示,安倍访非的本质目的是试图阻止中国在非洲的
外交影响力。
  今年3月24日至4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了欧洲四国,习近平主席刚刚离开
不久,安倍晋三就立马对欧洲六国进行了外事访问。距离中日两国有万里之遥的非洲和
欧洲,已经成为中日“伐交”的海外主战场。
  中日双方的“伐交”举措还体现在两国的直接交往领域。双方政界高层已经多年没
有进行互访,在多边外交场合也避免互相沟通。日本在外交上玩阴阳两 手,一面声称要
和中国改善关系,一边在钓鱼岛、侵略历史等问题上刺激中国。对此,中国也开始以两
手应对,一面继续在政治上和日本保持距离,对安倍政府施加 压力,一面又派出民间或
卸任官员到日本民间示意,不久前胡德平访问日本,以及此次唐家璿的日本之行,就体
现了中国对日“伐交”的战略思想。
  如果说中美两国是“伐谋”层面的角力、中日两国是“伐交”层面的争夺,那么中
越两国则是“伐兵”层面的交锋。
  中越之所以在“伐兵”层面直接交锋,主要是由中越关系的特殊性质和实力对比所
决定。中越关系和中美不同,中 美两个都是世界性大国,都是核武器国家,经济上的互
相依存度又很高,至少在目前为止,双方还都承担不起“伐兵”的代价。中越关系和中
日关系也不一样,中日 之间军力差距不大,互相“伐兵”都没有必胜的把握,更重要的
是日本背后有《日美安保条约》的庇佑,中日如果发生军事冲突,美国也会积极介入,
这就决定了中日双方虽然在从领土争端到历史问题到东亚主导地位争夺上都有激烈争夺
,但是双方关系却很难从“伐交”跌落到“伐兵”的地步。
  相对于中美、中日关系,中越关系要简单得多,实力差距更是极为悬殊。而且中越
之间的领海争端是两国之间的争端,和美国、日本等国无关。中越两国 如果“伐兵”,
中国既不用担心美国的军力介入,更有充分的信心能以可以承受的外交压力或经济、军
力等代价来战胜对手,同时还能有效转移国内矛盾,增强执政 者的国内政治地位。也正
因为此,中越之间的矛盾冲突有很大可能会升级为局部军事冲突,中越双方舰船在争议
海域的碰撞,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突然擦枪走火,打上 一场小规模海战。有不少人也许认
为,中越“伐兵”,中国会有以强欺弱的嫌疑,但事实可能就是这么残酷,乌克兰事件
告诉我们,国际政治的丛林规则并没有改变。一个小国恰好处在一个崛起的大国身边,
如果不想挨打,那就不要太让大国闹心+香港媒体9日讯,谈到军事外 交斗争的策略选择时,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对此有过精
当表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将旷日持久容易
造成国力损耗的内伤 性“攻城”举措放到最后,将容易造成大量战斗人员死伤的外伤性
“伐兵”举措放到倒数第二,在此之上,“伐谋”又优于“伐交”。 “伐谋”、“伐交
”、“伐兵”、“攻城”的先后摆布,折射出中国古人的斗争智慧和和平主义思想。当
我们用这样的尺度来度量今天中美、中日、中越关系时,会 很有意思的发现其中的贴合
之处。
  中美之间“伐谋”味浓。美国提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是“伐谋”,中国提出的
“新型大国关系”主张也是“伐谋”,“亚太再平衡”战略和“新型大国关系”主张从
根本上说,就是两国在整体谋略上的较量。
  美国借“亚太再平衡”战略将资源收缩性调整到中国周边的亚太地区,在军事上增
强存在、经济上提出TPP主张、外交上借助于日菲等国为战略支点构 筑针对中国的战略
围困。在从军事、经济到外交的每一方面,美国都不直接和中国对抗,但是每一个动作
后面的战略思想又无不针对中国。中国的“新型大国关系” 提出了不冲突、不对抗,合
作共赢等主张,但是谁都知道,“新型大国关系”实际上蕴含着中国人高明的韬光养晦
思想,其意图被很多人解读为是要消弭美国人对中 国崛起的敌意,试图悄悄的、和平的
完成中国在亚太的战略布局,将美国人挤出西太平洋区域。中国在最近提出的主场外交
思想、亚洲事务应该由亚洲国家主导等主 张,实际上都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
延伸,具有非常明显的战略指向。
  中美最近在各个领域的激烈争吵,就是这种战略较量的具体体现,是双方在“伐谋
”思想落地过程中的碰撞。中美关系的危险性在于,如果任由这种战术 层面的争吵对抗
蔓延升级,导致双方高层在战略层面的“伐谋”定力出现摇晃或者发生误判,双边关系
就可能从“伐谋”滑向“伐交”,再从“伐交”滑向“伐 兵”。如果这样,对中美和整
个亚太,乃至世界而言,都会是很大的灾难。中美双方必须要在“伐谋”的同时培养战
略互信,管控战略分歧,控制战术层面的争吵对 抗,强化双方在经贸等领域的共同利益
,分担在区域及世界范围内需要共同承担的人道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美关系“
斗而不破”,“伐谋”不会滑向“伐 交”或“伐兵”。
  中日之间更多的是“伐交”。所谓“伐交”是指双方在外交战线上的较量。中日双
方在日本单方面发起所谓“购岛”行动以来,双方的在外交层面的攻伐就已经开始,自
安倍晋三内阁成立以来,“伐交”进入高潮。几年来,日本积极配合美国的“亚太再平
衡”战略,同时也为了搭上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顺风车实现成为“正常国家”的
梦想,卖力遏制中国崛起,致力于对中国构筑外交包围。
  中日双方在外交领域激烈争夺,使得环绕中国周边的亚太和南亚国家成为争夺焦点
。在过去几年,安倍晋三利用双边或多边场合在东南、南亚各国不止一 次的宣扬中国威
胁,号召东盟和南亚各国与日美一道同中国保持距离,并和菲律宾、越南等亲密互动,
试图在中国周边打造反华联盟,在外交上孤立中国。对此,中 国也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
应,不久前在新加坡召开的香格里拉安全会议就是中日“伐交”争夺的集中投射。
  最近两年,中日“伐交”又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延伸。 2014年1月安倍晋三访问一向
并不被日本重视的非洲。值得注意的是在安倍访问非洲之前和之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
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先后对非洲进行了 系列访问。对此,中国驻非盟代表,同时也
是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的解晓光表示,安倍访非的本质目的是试图阻止中国在非洲的
外交影响力。
  今年3月24日至4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了欧洲四国,习近平主席刚刚离开
不久,安倍晋三就立马对欧洲六国进行了外事访问。距离中日两国有万里之遥的非洲和
欧洲,已经成为中日“伐交”的海外主战场。
  中日双方的“伐交”举措还体现在两国的直接交往领域。双方政界高层已经多年没
有进行互访,在多边外交场合也避免互相沟通。日本在外交上玩阴阳两 手,一面声称要
和中国改善关系,一边在钓鱼岛、侵略历史等问题上刺激中国。对此,中国也开始以两
手应对,一面继续在政治上和日本保持距离,对安倍政府施加 压力,一面又派出民间或
卸任官员到日本民间示意,不久前胡德平访问日本,以及此次唐家璿的日本之行,就体
现了中国对日“伐交”的战略思想。
  如果说中美两国是“伐谋”层面的角力、中日两国是“伐交”层面的争夺,那么中
越两国则是“伐兵”层面的交锋。
  中越之所以在“伐兵”层面直接交锋,主要是由中越关系的特殊性质和实力对比所
决定。中越关系和中美不同,中 美两个都是世界性大国,都是核武器国家,经济上的互
相依存度又很高,至少在目前为止,双方还都承担不起“伐兵”的代价。中越关系和中
日关系也不一样,中日 之间军力差距不大,互相“伐兵”都没有必胜的把握,更重要的
是日本背后有《日美安保条约》的庇佑,中日如果发生军事冲突,美国也会积极介入,
这就决定了中日双方虽然在从领土争端到历史问题到东亚主导地位争夺上都有激烈争夺
,但是双方关系却很难从“伐交”跌落到“伐兵”的地步。
  相对于中美、中日关系,中越关系要简单得多,实力差距更是极为悬殊。而且中越
之间的领海争端是两国之间的争端,和美国、日本等国无关。中越两国 如果“伐兵”,
中国既不用担心美国的军力介入,更有充分的信心能以可以承受的外交压力或经济、军
力等代价来战胜对手,同时还能有效转移国内矛盾,增强执政 者的国内政治地位。也正
因为此,中越之间的矛盾冲突有很大可能会升级为局部军事冲突,中越双方舰船在争议
海域的碰撞,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突然擦枪走火,打上 一场小规模海战。有不少人也许认
为,中越“伐兵”,中国会有以强欺弱的嫌疑,但事实可能就是这么残酷,乌克兰事件
告诉我们,国际政治的丛林规则并没有改变。一个小国恰好处在一个崛起的大国身边,
如果不想挨打,那就不要太让大国闹心
作者: lkcs (缤纷之狼)   2014-06-10 11:23:00
中越不可能开战,无聊的话题
作者: richjf (jeff)   2014-06-10 12:10:00
打什么?中国不要广州、香港了吗?
作者: mickeylo (mickey)   2014-06-10 12:22:00
一楼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中越不可能开战?
作者: 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   2014-06-10 12:27:00
两边都要钱而已,况且越南政府主战派似乎不强
作者: mickeylo (mickey)   2014-06-10 12:39:00
但中越间还是有擦枪走火的可能
作者: wo2323 (狡猾小狼)   2014-06-10 13:26:00
中越不会开战的 光用经济搞就够了 中日还比较有可能
作者: schooldance (D.A.K.)   2014-06-10 13:26:00
越南是赤脚的 中国是穿鞋的XDD
作者: 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   2014-06-10 14:33:00
顶多走火一下,你看延坪岛也没让朝鲜起大火
作者: chenglap (无想流流星拳)   2014-06-10 14:37:00
要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前题就是让大家先觉得这不可能.这样大家才会放胆去引爆炸弹.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2014-06-10 21:44:00
中越是不可能开战﹐矛盾还不够。夫妻吵架虽然有可能最终变离婚﹐但那也是要累积到矛盾足够才行。
作者: mickeylo (mickey)   2014-06-10 22:02:00
越南不像日韩菲,背后有美国撑腰,中国要对越南动武的话,考虑没那么大
作者: ianlin45 (Ian)   2014-06-10 22:08:00
中越还有生意要做咧
作者: cheng399 (cheng399)   2014-06-12 03:01:00
好好的钱不赚,傻子才打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2014-06-12 20:11:00
有人被洗脑太多﹐动不动就觉得中、俄“邪恶国家”要打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