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我是地方贼,喜欢偷走地方的故事,欢迎大家
偷走完整图文网志版:http://t.cn/RuiXGtY
可以顺便偷走贼的脸书追踪:http://t.cn/RmPbrSh
因为想要完整介绍各个地方的故事,所以会从历史和地方发展部分开始爬梳
所以文字会比较多,如果喜欢,希望可以脸书按赞追踪,支持我的文字
透过这篇文章,也希望能够和大家聊聊壮围地区的发展,不知宜兰的乡亲有什么想法
旅游园区是否能够带动壮围的发展,目前还不清楚,但也许大家会有些建议,谢谢
[策展 #宜兰壮围旅游园区] 偷走兰阳失落沙丘的新契机 #壮围 Juangwei/宜兰 Yilan
壮围,有着连绵的海岸线,夹在北方的头城乌石港,与南方苏澳的南方澳中间,却很少
有游人愿意为它驻足。即使是土生土长的宜兰人,也不熟悉这片宜兰的“失落海岸”。
为了让宜兰人及观光客重新认识这片海岸,并串联南北两个观光海岸热点,交通部观光局
东北角暨宜兰海岸国家风景区管理处便斥资上亿,在壮围海边兴建壮围旅游园区,吸引
游人前来。不过在贼贼分享这个旅游园区之前,先来聊聊壮围的历史以及其失落吧!
大家对宜兰开垦的历史,最熟悉的应该就历史课本会教的吴沙吧!乾隆五十二年
(1787年)吴沙由陆路进入宜兰,从石城、大里简附近的土地开始,逐渐往南。嘉庆二年
(1797年),吴沙逝世后,由其姪子吴化继位及开垦,另有他人依附,又再前进至头城
等地。嘉庆七年(1802年),以吴化为首,召集闽粤等地的汉人组成“九旗首”,进攻
五围(今宜兰市员山乡一带),并分地开垦。在此要注意的是,当年随吴沙进入宜兰的
乡勇,成功分得民壮围(今壮围乡),作为酬谢,该土地又被分成七块,从壮一到壮七。
这些乡勇多属漳州人,因而现在仍能在壮围看到奉祀“开漳圣王”的寺庙。
因为此时汉人开垦噶玛兰地区已众,必须派人进行管理,又要严防盗贼的侵入,嘉庆
十五年(1810年),宜兰收归清廷版图,并于嘉庆十七年(1812年)设置“噶玛兰厅”,
隶属台北府。光绪元年,噶玛兰厅改为宜兰县。日治前期则改为宜兰支厅,,后又改为
宜兰厅,在此之前壮围地区仍称为民壮围。大正九年(1920年),日本殖民政府实施
街庄制,民壮围改称为“壮围庄”,归属台北州宜兰郡,但壮一的部分则划入宜兰街。
昭和十五年(1940年),将壮二、壮三、壮四、壮七纳入宜兰市。国民党政府来台后,
一开始属台北县壮围乡。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改隶属于宜兰县辖下,壮围乡仅剩
壮五、壮六两地。
不过其实在吴沙入主宜兰平原前,这块土地是平埔族,尤其是噶玛兰族居住的土地。
根据中研院民族所数位典藏的资料,包括了喀国里远社(壮围乡大福村)、奇上板社
(壮围乡廓后村)、里目罕社(壮围乡新南村、功劳村)、抵美福社(壮围乡美福村)、
新仔罗罕社(壮围乡功劳村)、抵美抵美社(壮围乡美间村)等社。这些平埔族目前
可能已经汉化,或是因汉人侵入,压缩他们生活空间而往东迁至花莲海岸一带。
说完了历史,来谈看看,为何东部海岸区在壮围会特别的失落。壮围乡以宜兰河分界,
大致可分成三个发展区域来看:首先是宜兰河以北,包括五间、土围、古亭、十三股
等聚落;其次是宜兰河以南,也是壮围乡行政中心、公共服务主要集中的地区;最后
则是东侧滨海一带。整体来说,壮围乡产业发展以农、渔业等一级产业为主,即使是在
宜兰河以南商业机能仍低,多数居民多往宜兰市跑。
贼贼今天要谈到的则是东侧滨海的沙丘地区,过去的发展主要依赖滨海公路(台二
省道)的通过及养殖业的生产。针对台二线,壮围本不以观光为号召,再加上海岸离罗东
、宜兰等市区有段距离,即使有设置永镇等海滨公园,但因非重要据点,常被观光客忽略。
台二线在宜兰海岸便不是观光道路,而是给大客车快速通行的交通道。针对养殖渔业,
则因该产业为夕阳产业,壮围废弃鱼塭亦多,过去也难以与观光做结合。因此,壮围的
东侧海岸整体上仍属相当零星与低度的发展。
然而,当一级产业逐渐衰退,或需要附加价值协助转型时,观光便成为壮围能够抓住的
唯一方舟。地方居民长期对海岸观光发展抱有期望,但壮围沿海受到保安林地划设,
且多数地是国有地,用地取得复杂且困难,再加上壮围海滩自然条件差,东北季风又强劲,
也难以吸引私人度假村前来投资,这时就需要政府的观光政策用创意又在地的手法加以
吸引观光客。
在这个荒僻的沙丘设置一个旅游园区便成为观光局的招式之一,而且要成为一个指标性
建筑才有号召力。这个案子其实也谈了很久,作为壮围乡史上最大观光开发案,也早已
成为失落海岸上居民的一大期盼。自2014年开工以来,虽然曾被承包商跳票重新招标,
但也在四年后见客。中间换了许多定位,最后却是以一个极为“艺术”的风格,想要打造
不同于台湾其他游客中心的形式。
东管处这座旅游园区,既然设在宜兰,当然要找来宜兰首席建筑师“黄声远”与其
田中央事务所倾力设计。说实话,贼贼也不知道黄声远团队是否倾力,但他还是一如他
过去在宜兰的建筑既往,强调真实生活的设计,与当地地景的结合。因此,在壮围这片海岸
已形成百年的“沙丘”,成为黄声远团队的设计主题。透过在壮围建立游客中心这栋
指标性建筑的机会,黄声远团队试图找回这座失落沙丘的新契机,重新将它与宜兰居民
及观光客连结,让沙丘所蕴含的自然生态不再孤独。
除了黄声远这位深根宜兰,却扬名国际的建筑师外,东管处更找来了国际知名大导
“蔡明亮”以其近期展演于世界各地的作品“行者”进行布展,让游客能够在尘、风、
雨、潮、月亮与海等以大自然元素,感受到黄声远建筑的自然、蔡明亮作品的深刻,以及
壮围沙丘地景的真实。
黄声远表示,希望团队所设计的这栋游客中心能成为游客休息的地方。他提到了“等待”
这个字眼游人能够在这等待家人相聚,一起欣赏沙丘的时光。而沙丘则是终于等待有人
能够欣赏它独特的美。我不知道游客在游客中心开幕后,能不能从建筑物体会到等待的
浪漫,但壮围乡民却是等待够久了,希望这件作品能够为他们迎来壮围曾未有过的人潮
那就得看看这栋建筑物能够带给观光客们什么样的惊喜!
建筑物内以不规则的方式,创造出带有线条的流动感。这种流动感不仅导引观众来回
自在的游走于各个展览室,也导引著光与风,从室外流动于室内的沙丘。 而地面也刻意
设计的高低不平,让人透过行走也能感受沙丘的真实,甚至展场中还真的将沙雨水带入
房间中,让人在观赏展览时,也能透过身体的触摸,感受到更真实的沙丘地形,并穿梭在
也在行走的蔡明亮作品间。
“行者.蔡明亮”是蔡明亮的实验短片计画,包含了“无色”、“行者”、“梦游”、
“金刚经”、“行在水上”、“西游”、“无无眠”、“沙”等几个作品。走过了多个
城市,蔡明亮与李康生回到了台湾的滨海小镇“壮围”。在几近无人的沙丘上,李康生
再度以极慢的步调行走,让人感受到荒凉与孤独,但却极富台湾人味的七十分钟长片
“沙”。
与蔡明亮合作,内部展场怎能不放置与观赏影像最有关的“椅子”,椅子随意摆放于
沙丘上,歪斜到难以让人入座。这样的椅子也只是装饰品,除了强调沙丘的不稳定性
(呼应了黄声远的建筑理念外),更凸显了黄与蔡希望大家能与沙丘和谐共处的理念,
就随意坐吧!就赤脚坐在沙丘上看着影片,想像自己待会会如何成为一位
从二楼有空中小径可以绕道建筑物的后面,缓行走向沙丘那一侧,在防风林前则有一条
小溪流形成与游客中心的一条天然界线,好像护卫着人造物的再次入侵!黄声远团队似乎
要将这一侧打造成生态型的舞台,让艺术能够与河流、防风林、沙丘等自然地景共同创造
出新的生命力。他甚至希望大家能够走到这一侧来,随意坐在沙丘或草皮上,虽然看不见
海,却能聆听太平洋的声音,微弱却有屏息以待的浪漫!
若从远处眺望这栋游客中心,想必除了不规则的造型外,突出的这座黄色塔也让人想
知道黄声远团队的用意。这座塔其实是为了让游客能够从建筑物内,透过塔的镜面玻璃,
远眺与这座游客中心共存的26公里沙丘与海。虽然这个举动很贴心,但刻意建一座塔
来眺望,反倒没有前面那些房间实际亲近沙丘来的真实,黄色的用意其实贼贼也搞不懂!
总觉得突兀,干扰了沙丘暗色给人的宁静
出场了黄声远与李康生,铁三角最后一位则是放在游客中心都会有的贩售区,由薰衣草
森林旗下团队“森林岛屿”进行策划。薰衣草森林这个品牌,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也晓得他们极有梦想的创作理念。但他们的子品牌森林岛屿应该是近年窜起的店家,以
近年很流行的“选物展览店”的形式出发,已经在北、中、南各地拥有不少店家,宜兰
应该是东部第一家吧!(如果他们没有把宜兰划在北部的话)
其实将游客中心只交给一个团队算是近年的趋势,而森林岛屿以体现台湾生活美感的
理念倒是与整个游客中心所想要的艺术、生活的气息满符合的,也精选了来自台湾各地
的创意生活品牌。只是这种高质感,也代表消费一定不斐,是否能够阖家欢乐我不知道,
很怕会形成“游客中心版的松菸”,也希望他们能够推出更在地、社区,或结合沙丘地景
的产品,而不是只是小清新!
东管处既然费心打造了一个高质感、有艺术气息,甚至可以说“很文青”的游客中心,
同样治理该地方的宜兰县政府,也推出了“兰阳溪口生态魅力园区计画案”与游客中心
连结,形成一个观光廊道。该计画分成两期,第一期随着游客中心于2018年4月28日开幕
时也完工,包含了兴建滞洪池、漂流木木屑步道、植栽,以及整理周边环境等。第二期
则是进行排水及亲水环境营造、旧营舍及废弃碉堡整理、装置艺术建置。 宜兰县政府希望能结合壮围东港榕树公园、兰阳溪口野鸟保护区、防风林及滨海
脚踏车道观光设施,希望能配合游客中心推动壮围海线的观光。贼贼本人挺期待宜兰县
政府对滨海地区军事袭产的处理,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观光潜力点。
不过在二期未完成前,宜兰县政府为了配合游客中心开幕,率先在未完工的土地上举办
“壮围艺术季”。这外侧的艺术展其实与游客中心内部的设计风格有挺大的差距,后者
可能吸引到文青、艺术家,前者则是适合小孩子和婆婆妈妈。虽然两者因为分属不同单位
经营,未能形成一个整体的氛围,但却能够服膺于一个游客中心的需求。毕竟一个家庭
前来游客中心,能够在同一个园区满足不同观光客的需求,倒是完整了许多。
除了上图的大型生活艺术作品,可以供人打卡之外,县政府委托的策展单位也在几个
花圃中间摆放了平埔族人的壁板,要让人意识到这片沙丘最原始的主人是平埔族人。这样
的展示方法其实是司空见惯,只会加深民众认为平埔族人就只会种菜和捕猎的意象,况且
身为这块沙丘的最原始居民,竟然只留一个板子写少少的字,其实有点不大尊重。
不过相较于馆内已经成为一种抽象式,不带历史的沙丘艺术建筑,这样的原住民展示
虽然简单,但却也十足让一般观光客能够了解这块地曾经住过原住民。还是要再说一次,
也许游客中心的展方以及艺术季的展方,对彼此的作品可能觉得互相矛盾,未形成一体,
但就现实层面而言,却是互相补充彼此的不足!不过这个展示这片沙地历史的时光隧道展,
做得倒是挺廉价的!
在这片沙丘上,县政府也规划出了可食地景区,结合了现在最夯的环境概念,但可能
赶着开幕的关系,那些可食植物可能种的有点落漆,希望后来会好一点。而那个大型的
艺术作品就是“牵罟”,宜兰这边的海域极为特殊的活动,也是邻近社区推行的小旅行
体验活动。参观完了游客中心和艺术展,不妨到南北两个社区去走走,而这也是游客中心
设立的一个概念,不过社区小旅行部分,碍于篇章,就让贼贼下集待续吧!
东管处的游客中心以黄声远建筑、蔡明亮策展,再加上薰衣草子品牌森林岛屿做号召,
十足要以高质感的铁三角品牌概念,吸引游人来这偏乡小镇!但这就是矛盾的地方,虽然
黄声远以壮围地景“沙丘”设计的内部建筑空间很迷人,与外面的沙丘连成一气,再加上
蔡明亮的作品,让人有种行走于沙丘上的神秘感。但扣除掉沙丘这点,黄声远+蔡明亮这
组合总让我觉得曲高和寡,毕竟这是游客中心,不是美术馆,内部展出似乎以一种高姿态
傲视乡土的感觉。
不过若再加上宜兰县政府有点掉漆的艺术展,虽然随便、很台湾官僚风格,但却补足了
游客中心不够在地、亲民的部分,甚至也补充了平埔族历史的叙述,虽然展示方式有待
加强虽然我有酸了一下,但贼贼也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去看看这个壮围游客中心,毕竟这个
地方失落了这么久,需要大家去偷回他们的故事!下一篇,就让贼贼带大家去走走南北
两个可爱的小社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