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组务征选-观念题目-eno4022应答

楼主: nknuukyo (我无所能因敌成体)   2023-11-17 17:04:21
一、请简述罗伯特议事规则的设计意义,你觉得它在大众议论时的优点为何?
  在宗教场域的学术讨论应如何设计或执行之?
答:
  罗伯特议事规则已经有人把书的内容整理成“十二原则六步法”;十二原则分别是动
议中心,主持中立,机会均等,立场明确,发言完整,面对主持,限时限次,一时一件,
遵守裁判,文明表达,充分辩论,多数裁决;六步法则是动议,附议,陈述议题,辩论,
表决,宣布结果。
  其中[机会均等,发言完整]等原则宣示了每个与会者都能有平等的机会来表达其意
见和观点。[动议中心,主持中立,面对主持,限时限次,一时一件,遵守裁判]等原则
则建构了秩序,大家都遵守游戏规则就不致混乱。[立场明确,文明表达,充分辩论,多
数裁决]我认为是现在社会的一种不得不为之的妥协,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我们只能确
保大家的意见都有被充分表达,但最终方案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可能还是得采用民主
多数决的方式决定。至于六步法就我的认知就是作者想出的一种开会的程序,现在好像多
数地方尤其是议会或立法院都参考这套在拟定流程。
  至于它在大众议论时的优点,我想就是[机会均等,发言完整]这二个最为明显。人
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且应让人能完整发言,充分表达其诉求。讨论的结果未必会让所有人满
意,但最起码参与者他们该说的都有让他们说了,这点在这个忙到都没时间好好听人说话
的现代社会已经算难能可贵了。
  至于在宗教场域的学术讨论,首先[多数裁决]应该先拿掉,因为宗教信仰不像数学
,维心的东西不存在真正的答案,就算这个答案真的存在,也不该是用多数决的方式决定
的,输掉的少数派也不可能认同这个结果。其他十一个原则中,或许可以更多注重[文明
表达,充分辩论]这块,注重尊重不同信仰观点,并鼓励发言者引述文献来佐证自己的说
法,遵守学术标准来资料引用、论据支持以及批判性思考。最后,去掉裁决这个环节后,
这种宗教学术讨论要如何和平落幕就会十分考验主持人的功力。
二、请简述三例套套逻辑在宗教场域出现的情况,
  并陈述可能隐含的问题,三例需为不同宗教体系;
答:
  以下仅就个人浅见拟答,不代表这些套套逻辑的问题在该宗教内必然存在或被信徒认
同接受
  基督教内持某些特定立场的人可能会宣称:“(1)上帝的存在是不言自明的。(2)
:圣经中写着上帝的存在。(3)圣经是真的,因为它是上帝的话语。(4)上帝的存在可
以透过圣经来证实。”这种说法隐含的套套逻辑问题是让圣经跟上帝彼此证明对方为真。
  某些佛教教义涉及解脱(涅槃)与轮回(轮回)之间的关系。轮回是生死轮回的概念
,而解脱是从轮回中解脱的目标。解脱是透过离开轮回而实现的。人们需透过现实解脱来
离开轮回。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套套逻辑,因为第一条论点表明解脱需要离开轮回,但第二
个论点又依赖实现解脱来离开轮回。这种逻辑可能导致困惑,因为,似乎循环而无法提供
明确的解决方案的出路。
  民间传统信仰的套套逻辑:〔(1)神明和灵的存在。(2)神明和灵透过神谕、梦境
或神职人员的指示与人们沟通。(3)神明和灵的存在为真,因为它们透过神谕和梦境告
诉我们它们的存在。〕这种证明的逻辑存在循环,因为它依赖个人体验来证明它们的存在
。所以若一个人讲得煞有其事,其他人就会半信半疑,甚至马上被说动而深信不疑。
三、请简述打稻草人的定义,从宗教论述上常见的言辩中找出三例,
  三例需为不同宗教体系,文本需要是网络可寻的既存文本,不能自己编撰文本;
答:
  打稻草人,意思是曲解对方的论点,针对曲解后的论点攻击,再宣称已推翻对方论点
的论证方式。以下是几个宗教教义常被他人拿来错误地攻击或针对的例子
  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涉及同性婚姻议题,一些人可能对同性婚姻提出反对,但有
时候反对的声音被错误地扭曲成基督教群体普遍的观点。这样的曲解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
争议,然而,基督教内部对同性婚姻的立场因教派和个人信仰而异。
  在佛教文本中,存在一个被广泛解释的概念是“不杀生”。有些人可能将这个教义曲
解为只要吃素或放生动物就等于不杀生。然而,真正的教义更强调不伤害其他生命,而不
仅仅是饮食习惯。
  在伊斯兰教中,部分教义强调对外部世界友善和对女性平等的重要性。然而,一些极
端分子可能将这些观念曲解为对非信徒的威胁或对女性的压迫,甚至走向极端主义,但这
并不代表整个伊斯兰教教义的观点。
四、请简述在自己信仰的宗教板面与公众行政板面的"信仰之跃"(leap of faith)的
  使用情境,你觉得在两者情境下,何时进行信仰之跃是合理的?何时不是?
(非宗教板面干部者,可以跳过前面,只回答后面问题)
答:
  对于这个问题中提到的"信仰之跃",我理解是指“不基于理性而相信或接受某些事物
。”
  因为[自己信仰的宗教板面(基督信仰板)]与[公众行政板面]这两个情境涉及到不同
的价值观和目的。以下是关于在这两个情境下何时进行信仰之跃是否合理的说明:
  一、在[自己信仰的宗教板面(基督信仰板)],人们有自由表达和分享他们对基督信
仰相关议题之意见的权力。因此接受和尊重他人言论中的信仰之跃是合理的,即使这些可
能不是基于严格的理性论据。然而,当信仰之跃被滥用来破坏看板秩序时,例如将自己不
恰当的言行诉诸于神给予他的旨意,此时信仰之跃就变得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
应采取行动来维护看板秩序。
  二、在公众行政板面上,在公众行政板面上,管理者应基于事实、证据和合理性来制
定规定。在这种情境下,信仰之跃通常不应成为规定制定的基础,因为规定需要建立在事
实和证据上,以确保公平公正,才能使人人都能信服。因为信仰之跃并非基于理性,即便
要使用信仰之跃,也应在规定中载明管理者的使用时机,且应为特例而非常例。
五、请简述乞题的定义,举宗教与人文讨论中常见的乞题现象各两则,
  并说明你如何判断一项宗教陈述是否有乞题的可能?
答:
  乞题的定义为[默认了结论为真]或[默认了不应默认的前提]。
  例如[其他的神都是假的偶像,因为圣经说了只有耶和华是真神]或者[行善会有善
报,有时善报不是不到,而是时候未到]。
  听起来有解释却像是没解释或毫无说服力的东西,就有乞题的可能。
乞题的定义为[默认了结论为真]或[默认了不应默认的前提]。
  例如[其他的神都是假神,因为我教教义已经说了只有我神才是真神]或[行善必然
会有善报,若迟迟未看到善报,那并不是善报不会到,而是时候还未到]。
  当一个宗教陈述听起来似乎未充分解释或不具说服力时,就有可能存在乞题。针对这
样的例子做出的讨论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理解各个宗教的论述。
六、请说明Tu quoque(Appeal to hypocrisy)在宗教场合上常出现的情形,
  举出两处,两处需为不同宗教,
  每处举两例,一例采宗教领导立场、另一例采信徒立场;
答:
  Tu quoque是诉诸伪善或你也一样是一种诉诸人身的非形式谬误,是主张某人的行为
和他的主张有不一致的地方,但却指不出该主张哪里有错。
  举例来说,基督教经常强调彼此相爱的教义,例如[左脸被打,右脸也该给他打]或
者[在上位者应做下位者的仆人]。然而,很多基督徒未能充分实践这些教义,这样的不
一致性被批评为伪善。同时,有些基督教领袖也可能未能在生活中体现出这些价值观,但
这不一定意味着整个宗教体系就是错的。
  另一个例子是佛教,其教义通常强调物质财富的无关重要,应专注于精神修行。然而
,一些高僧可能过着相对奢侈的生活,而信徒则可能视之为供养他们的一种荣誉。然而,
攻击这种不一致性是否具有实际意义仍有待讨论,因为每个人对信仰的实践方式不尽相同

七、请简述你心中如何规范或带领大众讨论能比较容易让讨论呈现健康、良性的状态?
答:
首先,明确的主题对于促进健康的讨论至关重要。在讨论中,我们应鼓励每个参与者充分
发言,并强调讨论应该集中在事实和观点,而非个人攻击。我们可以建立明确的讨论规则
,要求参与者尊重这些规则,同时处理不守规则的情况,以确保讨论的文明进行。
当有人提出逻辑错误或表现出情绪化的言论时,我们可以以友善的方式提醒他们,提供更
多的信息和证据以支持他们的观点,而不是直接批评。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开
放的环境,让参与者感到他们的观点被尊重,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动力参与讨论,而不会选
择保持沉默。
八、批踢踢为学术论坛,请说明你会如何看待宗教板面的学术讨论?
  学术性与宗教教义冲突时又如何?
  请引基督系宗教、广义佛教各一处文本,
  并各采捍卫教义与捍卫学术自由的情境做有条理的分析或主张,
  共二处四例,文本需为既存文本。
答:
我将采取以下方法来处理宗教板面的学术讨论,以确保其呈现健康、尊重、和平的状态
  1.尊重规则:确保所有参与讨论的成员都能遵守论坛的规则,这些规则应该是中立的
,若无正当理由,则规则不应偏袒特定宗教或立场。
  2.纳入多元观点:鼓励不同宗教和非宗教观点的讨论,以促进多元性和开放性。学术
讨论不应限制参与者的信仰,但应确保所有人都受到尊重。
  3.尊重对方观点:不论信仰或立场如何,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观点,不攻击个人私
德或信仰。
  4.学术自由:确保学术自由的原则,允许对宗教问题进行批评和深入研究,但要确保
以学术方式进行,而不是攻击性的。
  5.推崇事实和证据:在宗教板面的学术讨论中,强调依据事实和证据进行论证,而非
纯粹基于情感或信仰。
  以基督教为例,当涉及宗教教义与学术性之间的冲突时,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情境:
  捍卫教义:在捍卫教义的情境下,基督教徒可以引用圣经中的经文,如罗马书,以支
持他们对同性性行为的立场。然而,同时他们也应该强调尊重同志社群,不涉及人身攻击
或歧视。
  捍卫学术自由:当谈到学术自由时,非基督教人士可以援引学术文章和现实事实,以
批评某些基督教观点过时或有矛盾之处。这种批评应该以尊重的方式进行,而非污蔑宗教

  在佛教方面,尽管佛教强调慈悲,但在大乘佛教中,有时会出现与之相反的教义,例
如所谓的[一杀多生]。这种现象可能在一些受佛教影响深远的国家的经典诠释中出现。
例如,有人可能引用阿育王经中的情节,其中阿育王屠杀了成千上万崇拜偶像的外道信众
。这种情况可能引起一些非佛教徒的疑问或批评,认为这类教义在实行上存在一定程度的
矛盾。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以尊重的方式探讨这些确实存在的矛盾或问题,但不是拿着这些
东西来攻击宗教信仰或信徒本身。如果每个餐与讨论的人都能有这样的观念,那就有助于
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宗教的多样性,同时也有助于信徒们思考和反省自己的信仰。在讨论中
,避免涉及人身攻击或贬低宗教信仰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者应该确保讨论过程保持健康和
建设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