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新竹县市合并的时机尚未成熟

楼主: don323 (咚薯叔)   2021-09-10 14:30:51
新竹县市合并成为“第七都”的时机尚未成熟,新竹市很可能面临如台中丰原、台南新营的窘境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6146
https://image6.thenewslens.com/2021/9/7h4cp4jyf8ag6uur2q2fp5ik5x9bik.JPG
我们想让你知道的是
新竹两位首长更表示县市合并,就是为了要追求成为第七都,但笔者认为时机尚未成熟,这部分单看人口数就知道答案,但为了让这个愿望成真,立法院竟然想透过修法处理,这个让人摸不著头绪,究竟是为了地方城市发展,还是少数人的政治利益?
文:吴祈攸(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硕士生)
自本周一(9月6日)开始,新竹县市皆双双跃上新闻版面,原因在于两位首长抛出县市合并的构想,以致区域划分议题又再度浮上台面,随着该议题的满城风雨,甚至让立法院内传出要修《地方制度法》的风声出现,不禁让人觉得这是一出“试水温的戏码”。
笔者是个土生土长的新竹人,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先了解,过去的大新竹是如何共处的?为何新竹县市会分家?最后,再来谈作者对新竹县市合并的观点与方案。
过去的大新竹如何共处的?又为什么会分家?
其实,台湾各县市划分的基础是奠基于日治时期,当时日本殖民政府将台湾划分为五州三厅,而现今的桃园市、新竹县、新竹市、苗栗县,在日治时期就是新竹州的管辖范围,当时州政府的所在地就是新竹市,政府厅舍就是今天的新竹市政府,因此新竹县市在过去本为一家。
战后,国民政府拨迁来台后,将新竹州一分为四,大约就是今日的县市划分型态。不过,新竹市在后续的规划中,却从原先的省辖市地位被降为县辖市,在预算分配或是城市治理上,都要受限于县政府,导致城市建设落后其他省辖市近30年,这也是新竹人最“怨叹”的时光。
约莫于1970年代中期开始,新竹市升格的声浪,不断在新竹地区沸腾,其原因在于闽客问题。
自新竹县市合并以来,由于客家族群人数比闽南人多,导致县长都是客家人在做,原先虽然有县长客家人、议长闽南人的政治传统,却在1973年被邱泉华议员打破,最后闽南人连议长都没得做了。
这种政治权力结构的问题,往往会影响预算分配的多寡,在当时大多数的税收来源,都是新竹市的商人居多,但缴税最多的族群,却无法享受大多数的经费挹注,这让新竹内部的倾轧不断,最终在1982年正式分家,形成了在头前溪两岸各自为政的格局。
这部分有个可观察的例子,如果读者的家族,本身是老新竹人,又在新竹报户口的话,会发现于1982年以前在新竹市登记的户口,身分证开头是“J”(新竹县),1982年之后的开头是“O”(新竹市)。而当年同意县市分家的省主席,是人称阿港伯的林洋港先生,他当时为了此事,与蒋经国总统闹得十分不欢,这或许也是他错失更上一层楼的原因之一。
https://image5.thenewslens.com/2020/7/3y62zcxygbckvl8yfyk9gltal7kmnp.jpg
1996年与郝柏村搭档参加总统大选的林洋港
虽然现今分家的主客观条件早已不同,族群问题在台湾逐渐淡化。不过,只要涉及城乡利益,届时族群问题势必再被挑起,这些纷争谁要处理?如果会有激化双方对立的可能,真的有必要做吗?
再者,新竹市在升格之后,新竹县政府对新竹市也不是很友善,许多新竹市的精华地段,新竹县政府都不愿意放手,甚至大肆出售给私人企业,如现在的新竹州立图书馆就是很好的例子。新竹市升格近40年来,当年费尽先人心血与代价,现在两位首长没有厘清这些问题,却抛出县市合并的议题,笔者认为在讨论这件事之前,是否应该要正视历史与土地归属问题,在上述前帐未清前,竟要来个大和解,令人是雾里看花。
新竹县市的合并时间成熟了吗?
而两位首长更表示县市合并,就是为了要追求成为第七都,但笔者认为时机尚未成熟,这部分单看人口数就知道答案。
根据中华民国统计资讯网2020年的户籍登记人口数资料显示,新竹市人口数为45万1412人,而新竹县人口数则是57万0775人,共计102万2187人。根据《地方制度法》规定:“人口聚居达一百二十五万人以上,且在政治、经济、文化及都会区域发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区得设直辖市。”可知即使县市合并之后的人口数,也不及法定直辖市的标准。
但为了让这个愿望成真,立法院竟然想透过修法处理,这个让人摸不著头绪,因为如果按这个标准,最应该升格的是拥有126万6670人的彰化县,结果这个问题没有讨论,反倒为了新竹升格而要修法,究竟是为了地方城市发展,还是少数人的政治利益?笔者不得而知。
但爬梳了相关的报导内容,除谈合并的优点外,大多还是围绕在政党选举利益上,但各位有想过这真的是新竹民众要的吗?
此外,从城市治理的角度来看,现在的城市规划,早已不倾向大城市的方向了,尤其是历史或文化城市。
因为大城市容易陷入盲目扩张或建设的结果,反倒会使资源浪费、城市竞争力受阻的问题,这个称为城市病(urban disease)而这样的情况在西方国家或中国大陆屡见不鲜,我们难道还要重蹈覆辙吗?新竹市是北台湾最早开发的城市,亦可称为北台湾的文化首都,我们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为了要争取直辖市,牺牲了历史城市的特色,笔者认为大可不必。
世界上著名的历史名城,如佛罗伦斯、巴塞隆纳、利物浦等,面积都与新竹市相仿,因而证明面积大小不是发展障碍,能否将自我特色发扬才是重点。在台湾,我们也看到很多县市合并后,原县治寂寥没落、偏乡地区更边缘化的例子,倘若新竹县市合并,依照现在的发展趋势来说,新竹资源会大量投注在竹北地区,新竹市很可能面临如台中丰原、台南新营的窘境,这个部份真的有想清楚吗?
https://image1.thenewslens.com/2021/9/i75osj016jagq9n94nmw3ujzkxyi4m.JPG
新竹市政府
笔者认为,闽客问题虽不再是县市之间的阻碍,但城市健康与历史纹理是笔者的坚持。加上过去的例证来看,县市合一难以相得益彰,不如维持现状,各自安好。
虽然县市合并非是解决县市问题之良方,但笔者支持区域联合治理的概念。
区域联合治理,系指在不变更行政区划的条件下,区域生活圈与重大公共建设分布的概念。举个例子,台北市有许多大型的体育场馆,而从新北市要到台北市最多也只要半个钟头,那为什么新北市还要再盖体育馆呢!新北市一盖好,基隆市就又抢着要,我们真的有需要这么多体育场馆吗?为何不是盖在重要的点上,邻近县市再一起去共用,还可以避免掉空间闲置与蚊子馆的问题。
这就是区域联合治理的目的,因为一堆无用的公共设施与蚊子馆,不但浪费公帑,很可能还要再花一笔钱活化。如果将公共设施平均放在区域生活圈当中,除可以让地方均衡发展之外,更重要的是人口移动时,不会整个挤在核心都会区里面,忍受一堆的交通、噪音、拥挤的问题。
此举,不但能遏止新问题发生,也有时间能去解决旧的问题,对新竹县市政府而言,笔者认为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若能在区域联合治理上,成功发挥集体的区域利益,我相信对新竹县市而言一定有更好的未来。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6146
网络分享文。提供给大家做参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