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壅塞是每位竹科人的梦魇,新竹县、市在2009年推出“Q-car共乘网”网站,透过共
乘,减少上路车辆,但7年过去,使用共乘人数仅1千余人,塞车照旧无解。
“Q-car共乘网”是由新竹县、市政府委托工研院管理,在2009年底推出,曾是台湾第一
个须以公司邮件认证的共乘系统,号称安全、便利,目的希望透过共乘,改善工业区的交
通瓶颈,不过Q-car共乘网会员数仅1400人,相较竹科从业人员15万人,效果并不显著。
新竹县环保局空气污染防制科长萧宏杰分析,初次媒合过共乘,不须再透过系统相约,且
基于安全性考量,媒合成功者大多都是女性,另外也因工作、时间、地点等因素,共乘其
实并无想像中便利。
长期关注上班交通瓶颈的新竹县议员高伟凯发现,原先设置共乘系统,本是希望能透过短
程共乘,如上班等,减少上路车辆,但实际进入Q-car共乘网页,却发现跨县市的共乘需
求,远胜于短程需求。
国内桃北北宜基有绿色共乘网,宜兰县政府也曾为了舒缓雪隧塞车问题,建立“绿色运输
-推行汽车共乘制”,但透过论坛、问卷分析发现,具有迫切性的共乘需求,几乎无法媒
合,且共乘无法取代大众运输。
民间设置的共乘网还包含Carpo,目前约有3500名会员,每月平均媒合300人次,Carpo创
办人吴敬庭表示,创立初期,也是募集具有“共乘概念”者,再广征会员。
便利性高的Uber在2年前进入台湾市场,既符合共乘网“共享经济”的概念,便利与即时
性又胜过共乘网,萧宏杰表示,Uber介于共乘与出租车之间,确实造成另一种挑战,但本
质上差异甚大。
(中国时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524000441-26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