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ubpop (尚未通过身分认证)》之铭言:
: ※ 引述《subpop (尚未通过身分认证)》之铭言:
: : 讨论词的优劣高低程度是"艺术鉴赏"领域的工作
: : 就跟讨论一幅"画"、一部"电影"、一本"小说"一样困难
: : 会有很多杂音
: : 尤其迷妹迷弟、中文造诣差的、人生经验不够的、文本累积不够的
: : 都会各自有不同的看法
: : 对中文的理解程度、上下文的逻辑脉络、具象化的程度、描写的格局跟高度、
: : 隐喻或引据经典的二次创作巧妙安排、文意流畅、、、等等等
: : 这里都还没有提到押韵韵脚的设计、flow的契合等"技巧"的掌握或创新
: : 最外一层大结构还有beat跟乐器的编曲
: : 一首歌好不好听很直观
: : 大众喜欢的就是好货?屌货?
: : 放屁
: : 能获得越大众喜爱的东西越是中庸
: : 中国有嘻哈这种比赛都是在比"票数"
: : 选出的东西是能有多高的艺术价值?
: : 商业价值才是真的
: 虽然嘘文一堆人diss我
: 但也有人写信跟我讨论比较深层的议题
: 艺术鉴赏是文本的累积
: 简单讲就是多听
: 听越多就自然会有自己的想法
: 如果要扩充论战的实力
: 除了多听歌外
: 最好再涉猎不同领域的艺术
: 多听其他不同类型的音乐
: 多看文章、电影、小说
: 其实也是文本的累积
: 只是广度更广
: 再谈深一点
: 艺术鉴赏是文学、美学
: 最深的基础是建立在哲学跟社会学之上
: 古早希腊哲人闲闲没事最喜欢打舌战
: 一定也讨论过大卫像的鸟是不是小的看不见
: 也讨论过维纳斯的左边奶跟右边奶哪个比较美
: 而半世纪前梅洛庞蒂Merleau-Ponty对艺术的哲学根基打好架构
: Bourdieu再用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文化霸权怎么绑架跟传承、拆解品味塑造跟文化资本的结构
: Postman娱乐至死的媒体洗脑时代
: 一首歌为什么会好听?
: 你觉得是先天还是后天?
: 先天就像小孩子听音乐
: 他们喜欢的会是饶舌歌吗? 还是两只老虎?
: 如果听音乐是后天培养形塑而来的品味
: 自然就会有等级程度的差异
: 艺术的价值高或低有其公约数
: 不是单纯听得爽就代表艺术价值高
: 当然也不是吊一大包书袋去字字专研分析歌词
: 反而见树不见林
: 说到底音乐也是很感性的层面
: 不是理性去刁歌词flow旋律编曲
: 就能把一首凿斧的匠气安全之作变神曲
: 艺术不是只是绿豆糕
: 但艺术也是很直觉的感受
: 累积文本
: 观察生活
: 感受灵魂
: 有没有觉得很keep real啊
大部份我都同意,但你这段因果论述有点去脉络化,
: 如果听音乐是后天培养形塑而来的品味
: 自然就会有等级程度的差异
你先下了“后天培养的品味会有等级程度上的差异”这个结论,
后面却只举出一堆反例,没有对议题作明确的论述。
我认同对音乐的鉴赏力,会随着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但嘻哈音乐并非捧在鉴定师手掌心的宝石,能透过放大镜对其依色泽、净度分级;
也不是苏富比拍卖会上那些以作者、年份、稀有度、保存状况来定价,亿来亿去的名画。
嘻哈音乐源自街头,本质上就是种娱乐,一种能传递思想的娱乐;
正因如此,它并不具艺术品或纯文学的高门槛及排他性。
它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享受的娱乐,
iTunes一首30元、甚至在Youtube上不花一毛就能听到。
你可以说它具有艺术价值,但它绝非艺术品。
不同个体对音乐鉴赏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区分孰优孰劣,单纯是个人喜恶罢了。
你不能说喜欢茶米的很低俗、爱蛋堡的人就尊爵不凡。
(举例要很小心,原子弹我不敢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