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aan5566 (大安56)》之铭言:
: 山友前辈们好 小弟今天爬山刚满两个月整(12年前走合欢东和石门山就不提了)
: 目前依序走过合欢北 旗灵纵走 云嘉五连峰 昨天走了桧谷+西大武
: 目前是用双杖 觉得蛮好用的 溼滑路面重心转移得好会挺心安的
: 但我是先找下双杖的点 再找自己的踩点 所以会拖慢速度
: 常看到强者山友下山时不用登山杖 一蹬一蹬很快就下山了
: 昨天负重约5.5KG 桧谷回程3K处也试试看 一开始膝盖感觉有点卡 不至于痛
: 走几百公尺后没什么异状了 后面就几乎全程不用杖 直到体力撞墙腿没力
: 休息到刚刚下午三点 除了大腿会酸 膝盖微微酸之外 没其他问题
: 想请问几个问题
: 1. 上述提到的前三段经验 走到后面下山时膝盖都会痛腿都会抖 昨天不会了
: 请问这是否代表像强者山友那种不用登山杖快速下山的方式是练得出来的?
: 假如练得出来 膝盖是不是仍然会有比较多的耗损?
: 2. 我回程时在3K附近发现腿和膝盖撑得住 就加快速度 忽略了能量补给
: 到1.XK时体力突然撞墙 腿和膝盖瞬间没力了 又必须开始用登山杖
: 请问这是不是代表我的膝盖周围的肌肉群一定程度上堪用了 只是膏不够?
: 3. 有没有什么建议 能兼顾上下山速度的同时 降低关节耗损?
: 谢谢各位山友前辈们指导 祝出入平安
可以练的 但每个人姿势不一样 无法一体适用教学
最简单的判别方法
高强度登山后 如果痛的是肌肉 表示你用对方法了
痛的是关节附近的韧带 那就是错的
我是参考老人家走路的姿势去改良 因为老人骨头关节都不好
用他们的姿势可以避免对骨头关节的负担太大 保护效果很好
对膝盖伤害最大的方式我也分享一下
一般走路都会有离地脚和着地脚 左右交替就形成走路的动作
而负担全身和背包重量的脚是着地脚 和该脚的膝关节
如果在走路时 着地脚的膝盖有大副度的弯曲或打直的角度变化(不可能完全不变)
那等于是拿全身的重量去折磨它 不用走多久 就会开始痛了
如果着地脚可以用肌肉的力量将膝盖角度尽量固定不动
那关节及韧带的磨损就会降到最低
但相对的走路就会很难走 需要用其它的体势去代偿平衡回来
很考验实验和论证的精神
一开始一定会走得很碍手碍脚 但当你确定找到正确的方法练好协调
膝盖关节和韧带就不会再痛了
但如果是长时间长距离高落差的移动 膝盖就还是有可能会痛
表示这行程超过你的负荷能力 当还在微微痛的初期就不要硬撑
拿出登山杖 或是放慢速度让膝盖负担少一点 疼痛大概都会解除(我没在休息的)
我也是很依赖登山杖的登山者 因为真的好用
胸部和手臂的肌肉都会可拿来做代偿 和腿部肌肉轮流休息
即使上下断崖我也不会收杖 因为可以利用它凭空创造不存在的抓点
只是速度一定会拖到 因为要乔姿势度
但最近我开始不用登山杖 开始练纯靠腿部肌肉爬山
因为 这种爬法真的很爽 爬完山后腿部肌肉会痛到很爽
然后速度就上升了 超明显的
小百岳同一条路线可以反复玩计时 看到时间缩短就会很开心
然后再换不同的走路方法再试验
也有遇到神人穿拖鞋 背架背约20公升水 还一手拿着装满水没有盖子的杯子
然后走超快在练的 就是登山版的头文字D
还满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