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七顶峰之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斯峰(下)

楼主: steelbomb (小钢炮)   2020-01-07 00:04:50
8月12日:高度适应
今天是攻顶前的最后一次高度适应日,早餐后,大伙从Islam山屋出发,攀登到Pastukhov r
ocks(海拔4800公尺)折返。从约3850公尺雪猫车与雪上摩托车停车场开始,便是无止尽的
陡上,六公里出头便爬升了近1000公尺。持续的上坡、费力的踩踏,让身体快速产热,在晴
空万里的艳阳加温下,全身都被汗水湿透了。
然而,当海拔来到约4400公尺以上,少了周边山脉的遮蔽,强阵风从四面八方向我们发起突
袭,咻咻的声音似乎在提醒来访的台湾人“Who is the boss”。随着海拔渐增,呼吸逐渐
沈重,步伐逐渐变短,加上溶解的雪在坡面重新凝固成硬冰,我们必须加强力道才能使冰爪
与冰斧在冰面上留下浅浅的痕迹以供固定。难以踏实的冰面与捉摸不定的强风,让我们必须
低下头、弯著腰,压低重心,才不会被吹下山,提早说bye bye。
没有人望向远方,因为怕知道上坡比想像中还远,眼前只剩下前一位队友的鞋子与脚印,寄
望着踩在前人的鞋印上能让自己站得更稳。风寒效应让人即使穿着两件裤子仍然觉得像没穿
一样。由于身心均感到十分厌世,在抵达Pastukhov rocks后,我们仅作短暂休息,拍照后
便迅速逃回山屋。
疲劳指数:8分/10分
厌世指数:8分/10分
8月13日:休息日
由于前一天的高度适应让大伙感到疲惫与厌世,外加气象预报显示隔天将是这半个月来最温
暖、风最小的日子(气温-9~4度C,风速5 m/s),因此Edwaard宣布,今天休息顺便把装备
晾干,明早攻顶。
上午10点多,忽然见到一台直升机绕过西峰往东峰而去,Edward告诉我们,有两位搭帐蓬的
登山客,从北线攻顶东峰时不慎滑落受伤,请求直升机救援下山。“Bye, bye, Elbrus!”
他脸上带着夸张的表情,边演边说。
但愿明天能平安过关,因为没有人想这样跟这座山说再见。
虽然名为休息日,耍废拍照之外,还是要来点学术气息,因此午餐后,我们便在山屋里,开
始了第二堂技术课:扣环转换技巧。由于在5300~5600公尺的陡上雪坡有架设绳架协助稳定
登山客免于滑落,我们要学习如何在穿戴厚重防寒手套下仍能流畅操作在绳架间转换D形环
的动作。
这个动作徒手执行看似简单,但当你双手戴着厚手套,一手吊著登山杖,另一手挂著冰斧时
,马上变得缓慢而笨拙,费了好一番工夫,才算基本掌握了要领。
傍晚时分,重逢了前一天认识得两位荷兰人,他们凌晨从山屋出发,花了八个小时登顶,四
个小时回来。根据描述,山顶风势蛮大,气温蛮低的。听着听着,心里一来暗自庆幸明天才
要攻顶,二来默默祈祷明天会如预报般的风和日丽。
明天终于要登顶了,今晚七点就寝,卡早困卡五眠。
8月14日:攻顶日
不管期待或是担心,这天终究是来了。
前一晚睡得不算好,心里一直萦绕着2015年攀登吉力马札罗山的回忆。当时由于高山反应,
5000公尺以上到登顶基本上是挣扎着完成的,有种“天堂的门在此为我开启了”的感觉。担
心着旧事重演,自然难以成眠。
三点用完早餐,四点出发搭雪猫车。一个小时的时间看似充裕,实际装备上身敬显得手忙脚
乱。Edward不断催促著“Schneller! Schneller!”(德语:快点!快点!),更增添了几
分慌乱的气氛。好不容易穿好冰爪,连滚带爬的坐进雪猫车,随着低沈的引擎轰隆声与阵阵
柴油味,我们正式上路,缓缓开到5000公尺处的小平台。虽说“缓缓”,不到40分钟的车程
,就超越了高度适应时4小时的距离。途中,看着几个较早起的队伍在陡坡上奋力步行前进
,心里默默赞叹著雪(ㄡ)猫(ㄩㄢˊ)的伟大。
4点40分,高度5000公尺,气温零下7度C,我们正式开始攻顶。首先,之字形陡上一段到东
峰的山腰,之后左转开始腰绕,往5300公尺的鞍部前进。
或许是高度适应发生效果,也可能是多了休息日的养精蓄锐,整个人除了冻得鼻水直流,以
及早餐的荷包蛋一直想从胃里投奔自由外(也可能是高山反应),基本上能够以稳健的速度
慢慢前进,整队甚至超过了两三支国外队伍。
随着我们缓缓靠近鞍部,天空也渐渐露出鱼肚白,灿烂的阳光洒在西峰的东坡上,不但照亮
了整个峰顶,也照亮了正在雪坡上奋斗的人们。此时,我没有恐惧,更没有欣喜,因为 –
我饿了。
在鞍部休息补给10分钟后,大伙戴上防寒手套,进入陡上雪坡的绳架区。由于大家都知道气
象预报说今天是好日子,攻顶的人特别多,在绳架转换时便会出现排队的状况。有人打趣说
,这跟今年初圣母峰大塞车有87分像。
当然,排队时光就是调整呼吸的黄金时光。将冰斧与登山杖深深插入积雪中,跟随着前一位
的脚印,一呼一吸一脚印,搭配前一天学到的扣环转换技巧(有时为了省时间,向导会协助
转换扣环),我们缓慢而坚定的来到最后棱线。
5600公尺后,高度的效应渐渐显现,脚步渐渐变得沈重,呼吸渐渐变喘,所幸山顶人数众多
,没走几步就需要排队稍候,休养生息。
终于,在早上8点40分,我们抵达了5642公尺,“人满为患”的厄尔布鲁斯西峰峰顶。这是
一个完美的登顶时机,阳光和煦温暖(气温应该有0度C左右),万里无云无风,一望360度
群山拥戴,视野极佳,颇有君临天下之势。欧洲最高峰,我来了。
山顶范围不大但人数众多,连照相都须排队,让人一时间忘记身处5642公尺,以为是某大明
星的见面会XD。由于人数众多山顶拥挤,我们拍完登顶照后,随即下撤。
登顶成功,终于可以庆祝一下,释放压力了。下降到5600公尺左右,我们打开了可乐,播放
了Edward的爱歌“江南style”,一起跳起了骑马舞。不愧是高海拔,跳完之后,整整喘了3
分钟才调整过来。
到了绳架区,在阳光的照耀下,才真正意识到这个坡有多陡。我们结成绳队,才有办法稳稳
下到鞍部。11点10分,我们回到了凌晨下车的地方(海拔5000公尺)。接着,在伟大的雪猫
车(1000欧元/车,70欧元/人)加持下,很快的在中午时分返回了Islam山屋。
山,还是那个山,但登顶后如释重负,能够完全放松身心,悠闲的边享用午餐边欣赏山景,
心境可是截然不同,多了点滴滋味在心头。
老实说,每次爬超过5000公尺的大山时,在行程中总会厌世的自问:为什么要把一个可以好
好休息的长假拿来爬山,让自己在不熟悉的高度中,把自己累得跟狗一样,只为了享受登顶
的短暂喜悦时光?是为了名气,还是为了挑战自己的极限?至今我仍尚未想到,也许答案会
在下次登山时出现吧。我猜,很多登山专家与前辈,都有属于自己得答案吧!期待各位的分
享!
疲劳指数:7.5分/10分
厌世指数:6分/10分
可看指数:10分/10分
总结
这次能够无痛成功登顶,以下几个要素确实功不可没,在此一一感谢:
1.Mountain is always the boss:这是不变的真理,祂愿意让你平安登顶,你的小命才不
会被收走。对山永远要心存敬畏。
2.Good guide is the boss:虽然在山下是个有趣甚至搞笑的人,但上了山Edward就成了严
谨细心的教官,注意每个训练细节与队员身体状况,并适时提供协助,确保全队的安全。另
外,他决定将攻顶日延后一天,待天气状况更佳、体能更佳时出发,也降低了攻顶日的身心
疲惫与厌世程度。
3.Weather forecasr is the boss:在台湾我们常说气象预报仅供参考,然而这次在俄罗斯
山区的气象预报,精准度令人惊艳。也多亏值得信赖的资讯,让我们得以在这半个月最温暖
无风的一天顺利登顶。
4.Euro is the boss:由于俄罗斯卢布汇率不稳定且欧洲登山客是此地大宗,因此欧元广为
流通,不论付小费、搭乘雪猫车、雪上摩托车都要靠它。是否需要用钱买舒适,见仁见智。
有这些设备在,需要救援时也能派上用场。另外,欧元/卢布在手,在山下也可租赁技术与
防寒装备,让你能少带几公斤出门,多带几公斤纪念品回家。
5. Partner is the boss:领队与队里的前辈们经验都远胜于我,他们也不吝于分享,让我
学到很多实用的技巧。另外,他们也带了专业的照相手机与相机上山,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照
片与影片。另外,相互的照应自然也是基本而不可或缺的。
6.Family is the boss:感谢我的女朋友,赞助美观实用的大行李箱,还在上班日的七夕凌
晨载我赶夜车。在此让我将登顶的喜悦献给妳。Я Люблю Тебя。
想看完整图文版,欢迎光临我的网志:
https://martinhucsmu.blogspot.com/2019/08/blog-post_67.html?m=1
作者: wayfriends (飞溅)   2020-01-07 00:30:00
太厉害了!恭喜登顶
作者: wenptt   2020-01-07 09:48:00
谢谢分享!
作者: wayaba (客倌 你想烧几分熟呢)   2020-01-07 18:05:00
推 留于曼德勒
作者: celine168 (旅行家)   2020-01-08 11:37:00
恭喜~大推~感谢分享~
作者: light20735 (我有嗜睡症..)   2020-01-09 11:23:00
那边真的美~去年七月去觉得很震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