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七顶峰之非洲最高峰-吉力马札罗山(下)

楼主: steelbomb (小钢炮)   2019-12-28 17:59:58
11月28日:Horombo Hut(海拔3720公尺)到Kibo Hut(海拔4700公尺)
也许是海拔爬升的关系,前晚睡得不是很好,外加Acetazolamide(丹木斯)的利尿效果,
逼不得已还是得离开温暖的睡袋,摸黑迎著寒风去跑厕所。不过,这一切的不适,都在看到
早晨的灿烂云海后一扫而空。一来羡慕他们有这么大的腹地可盖山屋,二来也不禁赞叹他们
的选点能力,都能选择景观最佳处盖山屋,实在厉害。
由于海拔的关系,因此即使今天阳光普照,气温也十分凉爽。对我来说,这天会超越自己过
去的海拔纪录(神山,海拔4096公尺),心里还是有难以言喻的兴奋,此后的每一步都会是
全新的感受,一定要细细体验一番。
海拔来到4000公尺以上,绿意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如外星球般的贫瘠恶地。经过Last W
ater Point(最后取水点)后,灌木丛、草原与斑斓的花朵跟逝去的泉水一样消失了,触目
所及仅剩咖啡色的大片荒芜,布满小不一的岩石,我想是由于崩落后受到风化所形成的吧。
此后,四周再无植被遮盖,视野变得无限辽阔,正前方是雪白的吉力马札罗山,右手边则是
有如魔戒末日火山的马Mt. Mawenzi(个人觉得它比吉力马札罗山更加美丽,不过看看就好
,不要爬)。这种360度一望无际的壮阔,在台湾是无法看到的。
此外,还能边走边看,不用担心掉下山沟或是悬崖。但也因为如此,常出现强阵风,除了让
我们无法好好的吃行动粮外(碎屑被吹的到处都是),也产生了一定的风寒效应,虽不致于
会被冻成冰棒,但还是得换上风雨衣才不会着凉。
随着我们一步步的爬升,我开始感觉到高海拔对呼吸的影响。我必须开始有意识的控制呼吸
节奏才不至于喘不过气。同时,速度开始越来越慢,从前两天的前几个抵达山屋,到落后队
伍约莫100公尺。虽说也是在下午茶时间无痛抵达Kibo Hut(海拔4700公尺),但体能状态
的下滑,预示着明天的攻顶将会相当辛苦。
除了自我感觉有点不良好外,状态的下滑也反映在血氧浓度上,当血氧计的指数一下掉了超
过10%,来到75%时,我知道自己可能有麻烦了,迅速将预防高山症的药物都吃一轮,钻进
睡袋休息,祈祷著醒来后能比较适应这个高度。
疲劳指数:5分/10分
厌世指数:3分/10分
惊艳指数:6分/10分
11月29日:攻顶日,Kibo Hut(海拔4700公尺)登顶Uhuru Peak(海拔5895公尺),返回Ho
rombo Hut(海拔3720公尺)
晚上11点,出发的号角响起,大家不论有没有睡着,都揉着惺忪的睡眼,穿上厚重的外衣,
背包上肩,头灯点亮,两人一组搭配一位向导,开始攻顶,此行最长的一天。今天的坡度较
陡,4.9公里爬升1170公尺,外加海拔较高,所以大家的步调都变得十分缓慢,尤其是我。
从4720公尺到约5300公尺的碎石陡坡还算勉强跟得上,不过每走两步就需深吸深吐一大口气
,脑袋里面只想着“什么时候可以休息?我想调一下呼吸”。到了5300公尺后,我们开始在
巨石间穿梭,之字形上行,此时我已经变成走一步呼吸一次,休息的时间都快接近走路的时
间了。
自然,在我的拖累下,我们这组慢慢被拉开了距离。终于,在日出时分,来到了海拔5685公
尺的Gilman’s Point。此时我真的很喘、真的很累,但看着阳光洒落在雪白的峰顶上,心
中又燃起了希望。只要再爬升200公尺,苦难就结束了,我心想。
过了Gilman’s Point后,算是上了雪线。第一次踩在雪上的感觉好不真实,踩在前人的脚
印当中让我有种不会滑倒的安全感,毕竟此时我的步态已有些摇晃,每次推进的幅度大约只
有半步。雪白的山坡反射著阳光,在周遭散发出神圣的光芒,好像天堂的门在我面前开启了

不是只剩200公尺吗?怎么走那么久还没到?怎么还有上坡?此时我也管不了呼吸的节奏了
,只剩下头胀、头痛、很喘、口干、咳嗽、疲惫、无力的感觉,像是一台没油的车,油门再
怎么踩也动不了。所幸我的向导与队友没走几公尺就停下来确认我还跟着,他们天使般的存
在也让我确信自己是在人间而非天堂,只是离天堂稍微近了点。
终于,在早上九点左右,几乎是用爬的,撑到了非洲之巅。当下没有狂喜与欢呼(因为太喘
了,没空),只有赞叹与敬畏,同时隐隐担心自己是否有体力下山。右手边是积雪的圈谷,
左手边是厚实的冰原与冰河,如此壮观,美得令人屏息,难以置信现在人正在赤道,真的很
不真实,也很令人感动,暗自庆幸有登顶,此生才有缘见证奇蹟。
最后登顶的唯一好处,大概就是有时间拍个空无一人的峰顶吧!看着山顶许多的木牌,真的
有点想加一块,指向天堂的牌子。
实在是太过疲惫了,简短地拍了几张照,再贪婪的看了这不可思议的壮阔冰河最后一眼。也
许,最好的快门,就是自己的眼睛吧。顺了顺呼吸,几乎是用逃的,开始下山。
有人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则是“上山困难下山易”。在氧气浓度的加持下,状态随着
海拔降低而渐入佳境。降到5700公尺时,开始恢复正常的行动能力,降到约5100公尺时,甚
至已有办法跑下碎石坡,开心地返回Kibo Hut。
从此之后,我又与氧气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很快的,约莫下午四点,满心欢喜的回到Horo
mbo Hut(海拔3720公尺),再次与手推救护车相见欢,谢谢有你,也幸好没叫到你。
疲劳指数:10分/10分
厌世指数:9.5分/10分
惊艳指数:10分/10分
11月30日:Horombo Hut(海拔3720公尺)到Marangu Gate(海拔1980公尺)
经过了“最长的一天”,大家都睡得格外舒适。出发时,灿烂的阳光再度露脸,再一次将吉
力马札罗的山顶照得宁静而神圣。默默的感谢祂准许我登顶,有缘一睹祂身后的冰河奇景。
最后一次回首向祂告别后,便开始快乐的下山之旅。不知是阳光角度好或是心情轻松,路旁
的花草看起来比去程时更显色彩斑斓、美不胜收。仿佛要以最美的一面与我们告别。
再次经过柳暗花明、耳目一新的Mandara Hut(海拔2720公尺),默默的许了个愿,希望以
后还能有缘来此住住,享受人生。
约莫下午一点,我们返回Marangu Gate(海拔1980公尺)。不一会,便下起了雷阵雨,不知
是当地气候如此,还是不舍我们的离去。
这次登顶之旅,很庆幸有向导、领队与队友的协助,让我能够全身而退,带着感动与五味杂
神的心情下山,与各位分享我的故事与吉力马札罗的美。
疲劳指数:3分/10分
厌世指数:1分/10分
惊艳指数:6分/10分
检讨与反思
行程结束这么久才提笔写下这个故事,是由于自己的登顶算是“惨胜”,让我见识到自己的
行前策略失误与能力不足,实在是没有脸为文骗取掌声。直至近日成功攻顶欧洲最高峰,以
及累积更多高山症相关知识后,才决定还有残存记忆时,将这段故事重新检视(毕竟人类总
是无法记取教训啊~)。
不OK的行前训练计画,导致高山症发作:
为了快速重建体能,选择在短时间大幅提高运动量,忘记了行前会议提醒的重点(在上山前
需暂时避免增加训练强度),使得身体处在需要大量氧气的状态。当快速来到氧气稀薄的高
海拔,外加每天爬升高度较多,身体缺乏足够适应时间时,就发生高山症了。
另外,此次本人经验显示,高海拔模拟面罩并无法完全模拟高海拔的呼吸状态,对于增进于
高海拔的运动状态并无显著效果。
人,生而不平等:
与向导及挑夫相比,我们的速度与体能应该都算弱鸡等级吧。当我们正为登顶一次而沾沾自
喜时,他们已不知登顶多少次了。但是,他们的名字也不会随着每次登顶而持续出现在证书
上,他们是成就我们所谓“成就感”的无名英雄。
另外,为了赚取我们心中微不足道的小费,这些向导与挑夫上山负重煮饭加协助攀登,下山
还得负责唱歌跳舞恭喜我们登顶成功。这些事情让我在感谢之余,其实也感到揪心。如果他
们生在台湾,也许能有更佳的待遇,也许在登山产业外能有更多职涯选择。
不过换个角度看,也许从事登山观光产业,在当地是个高于平均收入的职业,足以让他们盖
个坚固的房子,养家活口。是否真是如此,也许要改天不再以观光客的角色与他们接触才可
能得知了。
坦桑尼亚能,台湾呢?
此次旅行,让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公园对环境保护、推展观光、与社区发展上面,是可以做得
很多,愿不愿意做而已。
经由观察国家公园的山屋外观与内装品质、人员的服务水准、园区的整洁程度都有欧美国际
水准,让每个来访的登山客都有倍感尊荣、宾至如归的旅游体验。
连坦桑尼亚都能如此经营他们的国家级景点,人均GDP超过他们20倍的台湾,为何仍困于管
理多头马车、互推皮球、官僚心态作祟,以致软硬件品质十年如一日,毫无长进?
台湾有不输全球的高山观光资源,但经营模式反而成为山友宁可选择多花钱出国登山的推手

期许有一天台湾的国家公园经营水准能跟上经济水准,如此在跟外国人自称是“已开发国家
”时才不至于自惭形秽,也才能使国际山友更喜欢来台登山,国内登山旅游产业也才可能“
发大财”。
完整图文版,欢迎参观我的部落格:
https://martinhucsmu.blogspot.com/2019/10/blog-post_1.html?m=1
作者: celine168 (旅行家)   2019-12-29 11:08:00
推用心分享
作者: bukiya (武器店)   2019-12-29 16:58:00
是同团的伙伴耶 XD帮忙分享照片 https://goo.gl/photos/EUtNZ1Epg3z9zBpx7
作者: Cain (沙发上的喵)   2018-01-03 19:35:00
原因之一就是钱。Kili国家公园入园费一天至少就要 70 USD(= 台币2100),你在园区内五天就要台币一万多了,这还不含使用营地的费用(一晚50 USD,山屋的话一晚60 US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