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阿里山森林铁道眠月线

楼主: laxic (啦啦啦)   2019-05-02 00:51:51
此趟是2016-2017跨年的行程,当时不像现在那么热门
图多,建议用电脑开
https://laxic.blogspot.com/2019/05/2016-17.html
从阿里山走到溪头的阿溪纵走,在救国团的年代就是一条经典路线,有森林铁道车站、巨
木、杉木林道,但因为台风及地震的摧残,路线崩塌,尤其是从阿里山眠月线进入第一个
明隧道的崩塌,大大增加了这条路线的困难性。
除了崩塌的明隧道外,迟迟无法成行的原因,一直卡在两地接驳的交通上。索性,将纵走
改为折返走,走到石猴就折返,于是乎,这条朝思暮想的路线,终于成行囉。
即使在竹崎农会附设度假中心睡一晚,一早驱车直奔阿里山园区,还是避不开人潮,园区
内的停车场早已停满,大家都是来抢看跨年后的第一道曙光。而我们则是身处山中林间,
不但没有跨年倒数,也见不著日出,不过能够踏上想了好多年的眠月线,既兴奋又期待。
阿里山的伐木史与森林铁道的发展,已经在上回大塔山过夜的文章中写了一番(阿里山森
林铁路 - 日落大塔山),我们要走的塔山线,就是昔日的眠月线。踏上铁道路后,便与游
客分道而驰,林间只剩下踢著道碴、喀拉喀拉作响的脚步声。
十字分道车站是塔山线与祝山线的分歧站,将看完日出的游客载送下来后,祝山线就又归
于宁静,不再有火车通过。我们沿着上回前往大塔山的路,继续漫步林间。
走到伐木时期的十字分道车站,偌大的平台及铁道分歧路,这回不往塔山里线走了,要越
过栅栏,往眠月前进。
塔山线里程石碑爬满青苔与绿藤,落叶、松针扑满地,踩起来松松软软。
与大塔山打声招呼,我又来了,这次要从您身边轻轻走过。
不知道是否有在整理,还是园区有意将眠月线扶正,比人高的芒草退避于铁道两侧,毫无
进犯。
第一座明隧道就在眼前,也就是第一道险关。很明显,从隧道上方的倾泻而下的土石,已
经压毁隧道混泥土,大量钢筋扭曲外露,隧道结构被破坏。
过往不多的纪录中,要通过这处崩塌地,不是攀至上方通过崩壁,就是往下找立足点,再
爬回隧道。不论那一种都有极高的风险。为了这段缺口,大D扣环成了我们强制携带装备
,另外带上20米的普鲁士绳作确保,过得去就过,过不去就撤退。
走到崩塌出,看了眼前崩塌的模样,愣了一会,不是因为地形太过危险无法通过,而是出
现了能够轻易通过的铁桥、路径与护栏,完完全全出乎意料之外。
轻轻松松通过难关,心里还有点难以置信的悸动,脚步倒是轻快许多,加上头顶上的蓝天
白云,天气好,心情也愉悦,回望玉山群峰,北主峰恰好被云朵遮了起来。
通过第二明隧道后,还有一项未知的状况等着我们,那就是进到眠月车站前的漆黑长隧道
。隧道的中段有处崩塌,纪录中记载,仍是有一个人的空间翻越崩塌堆积的石砂。只是如
今崩塌状况是否加剧,是否能通过,唯有走进隧道一探究竟。
好加在,空间仍足够背着背包通过,脚下的石块也还稳固,快速翻越石堆。
出隧道就是眠月车站,木制的月台看上去相当新,不像经历风霜摧残的模样。月台包覆在
针阔叶混和的树林中,常绿的阔叶林、略带枯黄的针叶林,交织出独特韵味,小小的平台
犹如一个小天地,怡然自得。
眠月车站是通往眠月森林的大门,我们沿着眠月线铁道一步步走进这座静谧的国度,她没
有消失,只是沉睡了。
这个国度相当宁静,没有农鸣鸟叫,只有蓊郁的草木,每穿过一个隧道,树林又更加浓密

高架的铁道,心情有点兴奋,又带点紧张,不知年久的木板会否破裂,不知下一步是否湿
滑,缓行推进。
铁道沿着山壁前行,遇到山丘就凿开,遇到深壑就架桥,遇到山壁就挖穿,很难以想像在
那伐木年代要动员多少人力,而这狭小的腹地上,又是如何进行工程。
突如其来的一片较宽的平地,是台湾一叶兰自然保留区,藏身在隐密的山林中。此时不是
一叶兰的季节,无缘一见其娇羞的样貌,只剩下立牌静静矗立著。
这一路上许多隧道及高架铁道,却一点也不觉得无趣。隧道的外观、洞身样貌各有千秋;
高架梁柱从草丛中拔地而起,与树梢同高,仿佛漫步空中。
只是高架铁道的状况愈来愈不好,也不到无法通过的地步,只是在浓密的林叶下,加上中
海拔的云雾溼气,木板愈来愈残破,铁轨与枕木间的青苔愈来愈多,有时如履薄冰踏在木
板上,有时如螃蟹般在铁轨上横移,然后小心翼翼重复切换。
没有紧迫的时间压力,另一支小队早已冲去抢扎营地,还剩屋顶的石猴车站就让给他们吧
,后面也没有其他队伍,就剩悠然自得的我们,包覆在苍郁林木的绿色世界中。
突然想起了旅游书中的一个场景,在乌克兰西北方的克雷凡(Klevan)有一座爱情隧道
(Tunnel of Love),原本是运送工厂原料的火车铁道,在工厂歇业后废弃荒野。多年后,
植物生长包覆环绕,形成了一座的天然隧道。阿里山的眠月线,虽然稍有不同,但美丽的
程度,绝对过之而无不及。
行经眠月工作站,两间废弃的水泥砖房,前有杂乱的芒草遮蔽。来到此,石猴车站也就不
远了,明天回程再来探一探。
铁轨上出现些许满是青苔的落石,路旁出现石猴游憩区的告示牌,终于来到曾经风光一时
的石猴风景区。当年游客趋之若鹜,搭著小火车来到此,一睹石猴的风采。然而,今非昔
比,却多了一份幽静之感。
观景台与铁道已被土石掩盖大半,土石上爬满绿意,崩塌的年代已久,今天我们就在观景
台前的小腹地扎营。
不论哪个时代,阿里山一直稳坐台湾八景之一,除了日出、云海,最为人向往的就是阿里
山神木。第一代神木虽然不是阿里山林区内排名最前面的神木,却是重要的象征,也是园
内最大卖点。第一代神木在民国45年(1956年)6月遭到雷击后就枯萎,撑了多年,在民国
86年(1997年)的连日大雨中断裂,倾倒于铁道,之后便以人工的方式放倒,就地横放不运
出山区。
为了再次吸引人潮,林务局活化了眠月线,从运材专用线改为观光专用,眠月车站旁有如
猴子的巨石,取而代之成为新地标。好景不常,民国88年(1999年)发生重创台湾的921大
地震,石猴的头滚落碎裂,木制的石猴车站、月台,也在岁月中零落,渐渐消失在众人记
忆中。
明治39年(1906年),大阪合名会社藤田组的河合铈太郎博士在石鼓盘溪调查后续铁道路线
,夜宿林间,午夜梦回见着四周参天古木,树影在明月下映照大地,静卧在月光及树影之
间,对此与世隔绝的美景感怀不已。结束调查后,河合博士于大正8年(1919年)从日本再
度来到阿里山,回到当年夜宿的地点。他见着被砍下的巨木接连被火车运出,感叹的写下
:“斧斤走入翠微岑,伐尽千年古木林;枕石席苔散无踪,鸣泉当作旧时音。”,并以当
年的情景将此地命名为眠月。如今,事过境迁,人去楼空,眠月又再次沉睡了。
离再往石猴车站后方走一段,铁道在山谷阴影间扭曲变形,感觉就像细枝般一折就断,原
本好走的路径也变得柔肠寸断。
信步走上一旁的绿阶梯,好奇会通往何处。阶梯的步距相当小,一步两阶又吃力了些,而
尽头除了低矮的树丛,空无一物。
拨开枝叶,巨石块的边缘,露出了阿里山云海及夕照的景致。或许这里曾经是观景步道,
如今都已回归自然。
再往前探,是已不明显的路径,缓缓走回树林之内,接回今日扎营地旁。帐篷下方的坡地
,也有几处平坦地,看似之字步道,也有不明建物。
游憩区的立牌上石猴景象的插画,比照眼前巨大的石块,脑海中却浮出大江东去,浪掏尽
,千古风流人物的诗句。夕阳余晖下,不胜唏嘘。
原本山中万籁俱寂的夜晚,被我们的到来打扰。于观景台围绕着炉头席地而坐,分享著一
道道餐食,聊著过往山中的趣事,跨年夜没有烟火也很欢乐。
早晨的气温有些低,太阳还没照射到的阴影处,还是带有寒意。走入昔日的工作站,内部
难免斑驳残破,但状况比想像中好许多。
虽说原路来回,回程的路线一样不变,但上午背阳的光与影,森林又是另一番样貌。
昨日走了多少座的高架铁道,今日就要再走多少座,不同的是,铁道的状况是愈来愈好。
然而,每走一座,就离人间愈来愈近,心里有点不舍。
在眠月车站稍待了片刻,像是在等待转车般,离开了眠月森林,换乘前往现实人世的国度

穿过漆黑隧道,翻越崩塌石堆,眠月,再会。
大江东去的诗词末句,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或许我们在这年年末,走入河合博士午夜梦
回中所遇到的梦境,梦境中一样的蓊蓊郁郁。
作者: godplayboy (那个那个)   2019-05-02 07:19:00
旧铁道超美!
作者: s813141 (阿超)   2019-05-02 09:48:00
眠月现在超夯,现在可能是失眠之月了 XD
楼主: laxic (啦啦啦)   2019-05-02 11:53:00
还好赶在热门之前去了~
作者: mstar (Wayne Su)   2019-05-05 00:09:00
其实“眠月”由来真的是当初探勘的日本人失眠,看到月色夜景后因而有此名。
作者: godplayboy (那个那个)   2019-05-02 15:19:00
旧铁道超美!
作者: s813141 (阿超)   2019-05-02 17:48:00
眠月现在超夯,现在可能是失眠之月了 XD
楼主: laxic (啦啦啦)   2019-05-02 19:53:00
还好赶在热门之前去了~
作者: mstar (Wayne Su)   2019-05-05 08:09:00
其实“眠月”由来真的是当初探勘的日本人失眠,看到月色夜景后因而有此名。
楼主: laxic (啦啦啦)   2019-05-06 09:23:00
哈 探勘这么累 失眠也挺可怜的 不过这名子真是美~
作者: caralove (旅者)   2019-05-07 09:24:00
出隧道后应该是塔山车站,那条线日本时代是叫塔山线,后来才出现眠月线的称呼。
楼主: laxic (啦啦啦)   2019-05-06 01:23:00
哈 探勘这么累 失眠也挺可怜的 不过这名子真是美~
作者: caralove (旅者)   2019-05-07 01:24:00
出隧道后应该是塔山车站,那条线日本时代是叫塔山线,后来才出现眠月线的称呼。
楼主: laxic (啦啦啦)   2019-05-07 12:38:00
感谢指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