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游记] 南岳大武@北大武山三天二夜刚刚好

楼主: shonn (想和妳看棒球)   2018-03-02 16:27:09
※ [本文转录自 Tai-travel 看板 #1QcGde0J ]
作者: shonn (想和妳看棒球) 看板: Tai-travel
标题: [游记] 南岳大武@北大武山三天二夜刚刚好
时间: Fri Mar 2 16:23:00 2018
图文网志版 http://bimeci.pixnet.net/blog/post/224772206
南岳大武@北大武山三天二夜刚刚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列台湾五岳之南岳,有“南台湾屏障”之称的北大武山不仅是中央山脉南段最
高峰,也是屏东地区标高唯一超过三千公尺的高山。自古以来排湾族、鲁凯族一直视
北大武山为圣山,为原住民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然而对我来说,北大武山则是每天
上班走台88线都会望见的一座大山,那近在咫尺、巍峨高耸的山形轮廓早已深深烙印
脑海。北大武山虽然是距离我最近的百岳,却迟迟未能前往攀登,直到北大武山登顶
留影,我终于完成了百岳旅行的一大指标!(2018年二月)
【北大武山登顶留影】
  攀登北大武山须住宿桧谷山庄,可申请床位和营地抽签。桧谷山庄平日空空如也
,然而周末假日却很热门,仅42张床位中签难度很高,不过幸运的是申请周末连二天
的床位我们一次就抽到了!这趟迟来的登顶北大武之旅于是顺利安排了三天二夜行程
。登入桧谷山庄网站,即可依流程指示办理桧谷山庄抽签申请,细节就不再赘述。另
外,前往北大武山须要先登入内政部警政署网站办理入山证。最后,桧谷山庄有常驻
民营团体提供订餐和租睡袋、睡垫、帐篷,有需要的话可事先迳自洽询。
【旅行Map】
  对住在高雄、屏东的南部人而言,相较其他百岳必须经历的舟车劳顿,从市区前
往北大武山登山口可谓是难得轻松的短时旅程。来到屏东县泰武乡的泰武派出所之后
继续往泰武村方向、途经“大武山之门”碑,约一小时车程山路即可抵达北大武山新
登山口。
【泰武派出所】
【泰武村大武山之门】
  通过泰武村大武山之门后继续往东入山,原本宽敞好行的山路逐渐变得狭窄崎岖
,最后遇到路边有停车时就要准备找空位停了。从前八八风灾过后,使得北大武山登
山口有了新、旧之分。原本可以开车直达旧登山口的道路因为天灾而崩毁,后来开了
新登山口路线让登山客必须再多走2.8~3公里才能抵达旧登山口。
【第一新登山口(-3K,H1150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ay1-10:20 第一新登山口出发
  新登山口有第一、第二两处,我们选择从第一登山口出发起登,标高约1150公尺
,进入后即为密林中的持续上坡,然后接上昔日可以开车的水泥道路,沿路还有电线
杆架设不知是否仍有供电。水泥道路坡度较缓,因长年无车通行让路旁草木生长茂盛
,只留一条人行可过的宽度。
【密林中的持续上坡】
【遇电线杆接水泥道路】
【第二段陡上途中】
Day1-11:20 抵达日汤真山岔口
  经过北大武山新登山口岔路后不久,随即进入第二段陡上仍是在密林中穿行,然
后抵达日汤真山岔路口,也就是日汤真山登山口,这里有设置休息区可以稍作歇息。
从北大武山第一新登山口到日汤真山岔路口里程约 1.5公里,海拔高度约提升 300公
尺,往右可续行至旧登山口,往左则是前往日汤真山。
【日汤真山岔口(-1.5K)】
【遇昔日道路栏杆即将抵达旧登山口】
Day1-12:00 抵达旧登山口
  日汤真山岔口后登山步道变为平缓,再行 1.5公里抵达旧登山口,标高约1547公
尺。旧登山口为众多山友聚集之地,这里设置管制所检查哨,若没有经过申请核准的
话是无法再继续前进桧谷山庄和北大武山的。
【旧登山口(0K,H1547m)】
【北大武旧登山口管制所检查哨】
Day1-12:30 旧登山口继续出发
  等待团员到齐、管制所检查入山完成后,我们继续出发前进桧谷山庄。从旧登山
口开始每0.5K会设立里程标示木桩,之后的登山步道大多都是在树林里持续往上,有
时遇几段崩壁、沙包阶梯陡上或陡坡路径等较危险路段,必须小心行走。
【旧登山口继续出发】
【沙包阶梯陡上】
【崩壁路段】
【第一休息站(1.75K)】
【陡坡路径】
【途中展望南大武山风景】
【第二休息站(2.5K)】
  来到里程 1.75K和2.5K是两处较大的休息站,其中第二休息站还有水龙头水源,
我们在此休息午餐半小时。第二休息站之后几乎都是辛苦的陡上爬坡,而北大武登山
步道上特有的ㄇ字型铁条梯也将会首次遭遇。
【ㄇ字型铁条梯】
Day1-15:50 抵达光明顶(喜多丽断崖)
  一阵蜿蜒爬坡陡上来到北大武登山步道里程3.8K,沿途的密林景观突然露出天空
,我们抵达喜多丽断崖上的光明顶,这里是登北大武途中欣赏落日云海展望的最佳场
所。克服辛苦爬坡迫不及待卸下背包吹风休息,不过光明顶距离桧谷山庄只剩 400公
尺,我们还是决定前往桧谷山庄先行安顿,然后傍晚时分再回光明顶欣赏落日风景。
【光明顶(3.8K)】
【光明顶展望风景】
【北大武登山步道4K岔口路牌】
Day1-16:10 抵达桧谷山庄
  经过北大武登山步道4K岔口,右上之路是前往北大武山三角点方向,而另行左路
约 200公尺随即抵达桧谷山庄。北大武三天二夜Day1“第一新登山口-桧谷山庄”总
里程 7.2公里,总爬升高度 982公尺。
【抵达桧谷山庄】
【北大武第一新登山口-桧谷山庄GPS地图】
Day1-17:40 光明顶欣赏落日风景
  桧谷山庄报到床位、安顿行囊、预约晚餐,我们稍事休息等到傍晚再返回光明顶
欣赏落日。光明顶为断崖高地,视野极为开阔,是眺望周边山系、屏东平原的地景与
夜景、夕阳与云海,以及夜晚观星的绝佳地点。果然高山的晚霞总是比平地灿烂多彩
!有幸原本整日阴天多云的天空突然消散,美丽多彩、变化莫测的Day1落日夕阳风景
就这么呈现在我们眼前,令人流连往返。
【Day1光明顶落日风景】
【Day1光明顶落日剪影】
【Day1光明顶落日夕阳】
【Day1光明顶眺望南大武山】
【Day1光明顶夕阳余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桧谷山庄
【桧谷山庄(4.2K,H2132m)】
  桧谷山庄位于北大武登山步道里程4.2K,座落在北大武山西侧山坳,标高2132公
尺,从第一新登山口攀登至此约 7.2公里,爬升高度已将近1000公尺。北大武山登山
步道昔日为当地原住民猎人的猎径,昭和十五年(西元1940年)日本人勘查登山路线
来到此处称之“桧山”。昭和十九年(1944年)日本人为建造登山步道及神社,便在
桧山兴建施工所监督管理工程,此即为桧谷山庄前身。大武神社完工后又就地取用附
近的桧木改建成驿馆,提供登山住宿之用。
【桧谷山庄营地】
【桧谷山庄营地位置图】
【桧谷山庄后方溪沟小瀑布水源】
  台湾光复后,泰武村民将驿馆拆除并以其木材兴建学校,直到民国五十六年(西
元1967年)才由林务局原地重建避难山庄,并正式取名为“桧谷山庄”。民国九十年
(2001年)屏东林区管理处重新翻修,将桧谷山庄整建为设备完善的大型山屋。目前
桧谷山庄有42个床位以及周边15个四人帐营地供山友住宿休息,除了遮风避雨,还有
干净充沛的水源、室外煮食区及卫生设施,堪称生活机能便利。
【室外煮食区】
【“桧谷厨房”Day1晚餐】
  享用了一顿由“桧谷厨房”所准备的Day1丰盛晚餐,我们早早进入山屋就寝养精
蓄锐,准备迎接第二天北大武山三角点登顶的挑战。
【桧谷山庄床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ay2-06:30 北大武登山步道4K岔口出发
  桧谷山庄一大早起床吃早餐、打理轻装,我们出发登顶北大武山,返回4K岔口取
左路开始陡上爬坡直登棱线,路程仅3.75公里多却要爬升 900多公尺,这可是一段辛
苦的挑战。我们沿着树林里的步道埋头向上,走累了就稍微喘口气,然后继续努力往
上爬。
【陡上爬坡路段】
Day2-07:40 大武神木
  来到北大武登山步道 5.25K,一棵红桧巨木高耸入眼帘,此处标高已达2455公尺
。抬头仰望,“大武神木”高达25公尺,胸围11.7公尺,推估树龄约有1000年以上,
矗立于此,见证了北大武山的古往今来。
【大武神木(5.25k,H2455m)】
【仰望大武神木】
【树林中遇西方展望风景】
【持续陡上爬坡】
【6.2K第一水源地】
【北大武西麓山林剪影】
【6.3K第二水源地】
【北大武山西麓铁杉姿态】
【北大武西麓山林剪影】
  北大武登山步道里程6K之后逐渐攀上西麓,除了开阔视野,姿态美丽的铁杉也逐
渐呈现。7K以后登山步道变得更为陡峭曲折,其中一段须踩ㄇ型铁梯并拉绳方能横渡
岩壁,还好距离不长悬空感觉也低,只要谨慎慢行即可安全通过。
【踩ㄇ型铁梯拉绳横渡岩壁路段】
Day2-09:30 往南大武山岔口
  经过努力奋斗克服陡坡爬升,我们终于钻出箭竹林攀上棱线,来到北大武登山步
道里程 7.45K,这里也是往南大武山岔口,不过目前禁止进入南大武山。翻上北大武
棱线仿佛突破禁锢,看那辽阔的展望视野令人神清气爽,棱线上可见北大武山两侧风
景,以中央山脉为界,西边是蓝天白云,东边却云雾涌现。
【往南大武山岔口(7.45K)】
【登北大武棱线展望视野】
【棱线攀岩路段】
【北大武棱线西边展望】
【北大武棱线东边风景】
Day2-10:30 高砂义勇军纪念碑&大武遗址
  北大武登山步道里程7.5K,此地标高已达2962公尺。进入北大武棱线后登山坡势
稍微缓和,我们可以调整呼吸节奏,怀着轻快的心情悠哉行进。忽然一阵陡下、陡上
之后,我们来到位于北大武登山步道里程 7.95K的“高砂义勇军纪念碑”和8K的“大
武遗址”。
【高砂义勇军纪念碑(7.95K)】
【高砂义勇军纪念碑碑文】
  “高砂”一语为日本古籍中对台湾的称呼,而“高砂义勇军”则是对二战动员参
战的台湾原住民之总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军征召许多台湾人前往南洋作战,其
中由原住民所组成的高砂义勇军最为骁勇善战,忍耐瘴疠和饥渴的能力也最强,在战
场上。高砂义勇军在战场上奋勇作战、死伤惨重,昭和十九年(西元1944年),日本
政府为了纪念义勇军成员,于是在这里立碑以兹纪念其英勇事蹟。现在碑身已倒,但
基座上的碑文仍纪录了这段血泪历史。除了北大武山,台湾乌来亦有立碑纪念。
【大武遗址(8K)神龛遗迹】
  高砂义勇军纪念碑上方的小空地即为“大武遗址”,是日治时期所兴建的日本神
社“大武祠”,虽然现在只剩下神龛、参道及鸟居基座等遗迹,但仍依稀可见当时规
模。大武祠于昭和六年(西元1931年)十二月24日镇座,之后每年十月28日为例祭日
。据说当时日本人计画将神社设在北大武山三角点,受到视北大武山为圣山的排湾族
人强烈反对,但日本人仍执意兴建,完成后却屡次遭到雷击,最后才把神社迁往现址

【大武遗址腹地】
【大武遗址参道遗迹】
【大武遗址鸟居基座遗迹】
  在大武遗址休息20分钟后继续出发,距离北大武山三角点虽然只剩下最后 1公里
,但却要陡上陡下两座假山头如波浪状的“操级”路线,加上最后那一段必须手脚并
用的极陡登顶冲刺,磨练山友登北大武至此那仅存的意志力。
【离开大武遗址陡下】
【往北大武山三角点方向】
【北大武棱线风景】
【北大武棱线铁杉姿态】
  虽然最后 1公里路程艰辛,不过沿途却能欣赏到最美的北大武铁杉风景,棱线上
的铁山姿态绽放,仿佛随风起舞,搭配辽阔云海大景令人大开眼界。北大武登山步道
里程8.5K,此地标高3010公尺。
【往北大武山三角点方向】
【北大武棱线展望风景】
【最后极陡登顶冲刺】
【即将抵达北大武山三角点】
Day2-11:40 抵达北大武山三角点
  穿梭铁杉林和箭竹林来到最后一块小空地,拉绳爬上岩石即抵达为于里程终点9K
的北大武山顶,终于登顶了!我的第十四座百岳,北大武山三角点标高3092公尺,位
于屏东县泰武乡与台东县金峰乡交界,隶属大武山自然保留区范围,为台湾纬度最低
的百岳。
【北大武山三角点(9K,3092m)合影】
【北大武桧谷山庄-三角点GPS地图】
  北大武山山形巍峨高耸、山脊瘦峡,东西两侧峭壁绝立,由北向南望状如尖锐的
锥形山体。北大武三角点虽有树丛围绕但展望算是不错,往南为来时棱线,西边是屏
东方向,北方则可见中央山脉连绵。
【北大武山三角点往南】
【北大武山三角点往西】
【北大武山三角点往北】
Day2-12:10 离开北大武山三角点折返
【北大武山折返途中风景】
Day2-13:00 大武遗址午餐
Day2-13:40 离开大武遗址折返
【北大武山折返途中风景】
【返回桧谷山庄】
Day2-16:00 返回桧谷山庄
  经历返程累人的陡下,我们返回桧谷山庄,北大武三天二夜Day2“桧谷山庄-三
角点-桧谷山庄”总里程10.4公里,来回爬升与下降高度皆为 960公尺。登顶北大武
山最辛苦的一天考验已完成,犒赏我们的是光明顶Day2那片绝美的夕阳云海,有幸能
欣赏北大武那变化莫测的高山风景真令人不虚此行。
【Day2光明顶夕阳云海】
【Day2光明顶下云海积蓄】
【Day2光明顶云海落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ay3-07:40 桧谷山庄出发下山
Day3-11:30 返回第一新登山口
  睡了个饱,第三天早上起床悠哉吃完早餐、整理行囊,怀着满足的心情动身下山
,一路下坡着实令人快意。北大武三天二夜Day3“桧谷山庄-第一新登山口”总里程
7.2 公里,总下降高度 982公尺。北大武山三天二夜令人印象深刻,行程难度刚刚好
,不会太简单也不会太操,让我们深度体验了这趟值得一访的北大武登山之旅。
作者: gmoz ( This can't do that. )   2018-03-02 17:12:00
推,写得很好。 南北大武的铁杉林真的是亚洲顶尖
作者: yuhsinkuo (yuhsin)   2018-03-02 18:39:00
桧谷厨房订餐、睡袋是多少钱?
作者: martian117 (Mr~J)   2018-03-02 21:42:00
每家大多都是900元早晚餐含睡袋 营帐~
作者: roc2200 ( )   2018-03-03 00:59:00
详细推
作者: lc324 (無奈)   2018-03-04 20:46:00
我冲过当天往返的,走到后来根本只是为了赶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