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第三次尝试养幼生,至第36日为止

楼主: Dairo (好冷的砂)   2010-10-09 11:59:15
※ 引述《wingsam66 (圣)》之铭言:
: 谢谢Dairo
: 上一次在幼生讨论时,您好像就有提到这文
: 我也有影印来看
: 不过以我外行人的角度,总感觉与王芳琳论文不同点,只在于多了喂食轮虫??
有无轮虫并非该篇养殖技术成功的重点
况且王之论文亦有喂食轮虫
私以为评论喂食轮虫是否可增加存活率方是王之论文在养殖实验的重点
但王之整篇论文以栖地维护和居民教育之整体规划为主
和陈&郑之论文出发点迥异
后者系以养殖技术的增进为主
: 但以单喂丰年虾,确实只有1%可以到大眼幼生,而且长到大眼幼生后,
: 多数1、2日即死去
: 是否轮虫真有如此重要?
轮虫并非重要因子...
观看某些养殖研究的文章之主要失败原因反而是裸缸造成
神仙法主要也是改善在此
: 如果真能提高到5~8成,那简直是太神奇了,真不能想像‘成群’大眼幼生的画面
: 会有多壮观
很多大眼幼生同时出现在眼前的场景并不容易看到
牠们离开水面后就会背壳并随后将自己埋在沙堆中等待变态了
这段期间大约一个月
事实上,这一个月的期间才是比较难照料处理的阶段
大眼幼生上岸前的所有人为干扰要彻底消失(or invisible)
不然牠是不会上岸的,很挑
: 大陆完全养殖大闸蟹的方式若可应用在陆寄居蟹上,应当会成功。
: 现在台湾也有人可以完全养殖了,不再只能用抓蟹苗来养的方式
: 这位业者跟海大的教授合作,蟹幼生的养殖似乎早已已经克服
: 先前去信想跟这位业者请教幼生繁殖的问题,但他认为非专业者难以达成外,
: 也事涉商业机密,而有所保留。他认为,大闸蟹幼生最难的是‘淡化’问题
: ,也就是大闸蟹幼生会从海进入河口,盐度渐减的环境,是人工繁殖遇上最难
: 克服的。我想,陆寄居蟹幼生应该没有这种问题,陆寄居蟹幼生应该都是直接
: 从海水上陆,故若能得知那位业者的繁殖法(例如饵料),应该会相当的成功
这点并非完全正确,容我补充之,
陆寄居蟹上岸并非真正"直接从海水上岸"
过去我和实验室伙伴们有针对陆寄居蟹幼生上岸地点的选择进行调查
对象是rugosus,牠们上岸的地点为半淡咸水域
盐度皆在20以下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考虑盐度减淡的处理
原则上Zoea I~V无须减盐
大眼幼生的阶段再减就行
半淡咸水之海口域的盐度变化之信号因子,也可视为上岸的inducer
: ......可惜均不得其门而入....
: http://tw.myblog.yahoo.com/welcome888928/archive?l=f&id=14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