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健康体态的定量化数据

楼主: fadeeve (风霜落)   2015-09-28 23:26:18
blog图文版: http://blog.xuite.net/fadeeve168/blog/345992696
健康体态的定量化数据
  目前时下流行的美感,偏向追求“苗条”与“纤细”,因此往往在门诊时会看到很多
事实上身材已经很标准的女性,仍希望自己要更瘦一点,但这样发展下去往往就成了另一
种的病态!可见国外很多所谓的名模瘦骨如柴,都可称为“病模”了!其中因过度节食导
致营养失衡甚至厌食症离世者时有所闻,特此提出一些定量化的数据,供追求健康体态的
朋友们参考。
1. 标准体重──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为:
男性: (身高cm-80) × 70﹪=标准体重
女性: (身高cm-70) × 60﹪=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正负10﹪以内为正常体重,标准体重正负10﹪~ 20﹪为体重过重或过轻,标
准体重正负20﹪以上为肥胖或体重不足,如165公分的女性,标准体重为(165-70)x60%=
57公斤,正常体重范围即为51.3~61.7公斤。
2. 身体质量指数(BMI,Body Mass Index)=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为了测量方便性及公卫统计的考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使用身体质量指数作为评
估指标,用来衡量肥胖程度,需注意欧美(世界卫生组织)及台湾(国民健康署)所建议
的标准有所不同:
欧美标准(WHO) 台湾标准(国健署)
过轻 小于18.5 小于18.5
正常 18.5-24.9 18.5-23.9
过重 25.0-29.9 24.0-26.9
肥胖(LV1) 30.0-34.9 27.0-29.9
肥胖(LV2) 35.0-39.9 30.0-34.9
肥胖(LV3) 40.0以上 35.0以上
3. 体脂肪率──“脂肪”占“全身体重”的百分比(%)
  很多女性朋友的体重在正常范围之内,但是由于长期“少吃不动”下来,肌肉萎缩流
失,实际上的身体组成比例失衡,脂肪囤积量过多,仍是属于“隐性肥胖”,体脂肪又分
为“皮下脂肪”及“内脏脂肪”,其中以“内脏脂肪”过高对身体的危害最大,会直接的
导致慢性代谢症候群的出现!当然脂肪率过低也是不好的,不管是皮下脂肪还是内脏脂肪
都有“缓冲”的作用,可用来抵御外界突然的寒冷及冲击。
全身体脂肪率 正常 肥胖
男 14-20% >25%
女 17-24% >30%
内脏脂肪率  正常  肥胖
男 4-6% >10%
女 2-4% >10%
4. 腰围──也是慢性代谢症候群的标准之一,国民健康署建议男性腰围应小于90公
分,女性腰围应小于80公分
  腰围的量测算是定量化数据中最困难的一环,因为需量测在正确的位置、确实的水平
面、每次量测的水平面一致、患者在量测时的配合等,这几点都考验著医师及护理师的专
业程度,而腰围的量测确实也是必要的,不只是有慢性疾病及内脏脂肪含量的考量,也是
健康体态雕塑所强调的重点,体雕埋线一开始即应从腹部开始,腹部对线材的吸收率较佳
,副作用较低,并且埋线不只提升腹部局部的燃脂率,也同时增加了肠胃的蠕动及全身的
新陈代谢!
  国民健康署所建议的正确量测腰围方法如下:
a. 受试者除去腰部覆蓋衣物,轻松站立,双手自然下垂。
b. 以皮尺绕过受试者腰部,调整高度使能通过“左右两侧肠骨上缘至肋骨下缘之中间点
”,同时注意皮尺与地面保持水平,并紧贴而不挤压皮肤。
c. 受试者维持正常呼吸,于吐气结束时,量取腰围。
  为了求每次测量的一致性,可同时应用直立式量尺来订定测量腰围之高度点(可选择
由头顶往下量或由脚底向上量),并记录其数值于表单上,用来加以确认每次的腰围量测
都是量测在同一水平面上。
5. 腰臀比──由腰围延伸而来的健康评估指数
腰臀比指数
腰臀比 标准 异常
男性 0.85-0.9 >0.95
女性 0.7-0.8 >0.85
6. 基础代谢率──人体在安静状态(通常为静卧状态)下所消耗的最低热量,也就
是维持人体重要器官运作所需的最低热量
  人体的热量消耗的途径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代谢率”,约占了人体总
热量消耗的65 ~ 70%,第二部分是“身体活动”,此项因人而异(若为职业运动员此项占
比当然很高),一般约占总热量消耗的15 ~ 30%,第三部分是“食物热效应”(TEF,
Thermic Effect of Food),指人体进食时为了消化吸收并代谢转化营养素所消耗的热量
,占的比例最少,约10%。由此可见,维持正常的基础代谢率对于健康减重非常重要,每
人每日摄取的热量不应小于基础代谢率,如进行过度节食或饮食中的营养素失衡(如高蛋
白饮食、无淀粉饮食等),都可能会降低身体的基础代谢率,往往都会从肌肉开始萎缩,
内脏反而囤积更多的脂肪!肌肉变少后,身体消耗热量的能力更差(一公斤的脂肪只能消
耗4-10卡的热量,但一公斤的肌肉却能消耗75-125卡),且体力随之下降,变成一种恶性
的循环,所以健康减重所追求的是“少吃多动”而不是“过少吃不动”。
  基础代谢率(BMR,Basal Metabolic Rate)的计算较为复杂,可点选相关
的网址进去直接填写较方便:
BMR(男) = (13.7×体重Kg) + (5.0×身高cm) - (6.8×年龄) + 66
BMR(女) = (9.6×体重Kg) + (1.8×身高cm) - (4.7×年龄) + 655
  另一个类似的指标为静态能量消耗值(REE,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是指一
般人所需的最小热能需求量,定义与基础代谢率几乎一样,计算出来的数值也十分接近:
BMR(男) = (10×体重Kg) + (6.25×身高cm) - (5×年龄) + 5
BMR(女) = (10×体重Kg) + (6.25×身高cm) - (5×年龄) – 16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