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环境 : YT misic -> A306 -> UD-505X -> 4.4铜镀银线 -> D9200
其他周边都没动,边玩边摸索
大约听了快两个月才写这篇心得,主要是动了一体机 k7->UD505又配新耳机
第一部分先聊聊耳机,再来是505,最后再聊一些烧到现在的心得
一、Denon D9200
日本e-earphone二手购入,以前并没有听过Denon家的耳机,声音经过调整后很满意,算
是相对容易入手的旗舰耳机
1.外观
人生第一支木壳(竹壳?)耳机,没像铁三角上漆就有点朴素感,是漂亮的只是很有手做感XD
金属的部分也是朴素感,倒是原厂线有不错的质感,但我没放
2.配戴感
本来很担心会压头,但特别的耳罩设计其实蛮好的分散掉压力,戴起来很舒服
耳罩内空间大,没有压耳的状况,戴眼镜也不太有夹力
3.听感
根据我大约1年前与T3-01交手30分钟的经验(不负责宣言),整体走向跟T3-01很类似
空间感很不像在听封闭式耳机,边界感低、音场也偏大,有时候看影片甚至有声音被放出
来的感觉。
鼓声靠后,人声靠前,低频做为空间的底,高频的乐器分布在空间中,明显感觉得到纵深
比起其他耳机被低频包围,D9200比较像是被低频接住,被高频包围
三频分布偏中高频,属于强调高频的类型,吉他拨弦、小提琴类的声音很吸引人
人声有一定厚度,听男女声都很不错,对比才发现铁三角真的会让男声姬化
木壳的回响在亚低频跟低频比较明显,但这边就有个明显的缺点,除了低频量少外,低频
下潜有点下不去
本来在用原厂线+单端是真的下不去,所以才换平衡线来救,我其实不知道是线的锅还是
505的锅(我怀疑是505)
换上平衡线后才有动圈该有的水准,但低频真的不是他的强项,大概是配角的表现,但也
演得有模有样这样
这个走向感觉很容易翻车,一不小心低频不见,高频刺耳等等的,可能不太好掌控
另外整体属于无调味的耳机,我猜声音走向应该很吃前端跟线
二、Teac UD-505-X
1.有遥控器超方便,懒人福音
2.有蓝芽超方便,随时切手机影片看
说点认真的,从K7升级上来,最大的差别如果用一个形容词来说,"细致"
K7像是把所有细节打在耳边,谁该大声谁该小声、谁在前谁在后很难从K7明显感受到
但在505就可以感受到,整体造出的空间感也就更完整,也更温顺耐听
另外人声的水分、厚度也有提升,相比之下K7就偏干
DSD升频也算有感,声音整体更滑顺,高频刺的状况也减少很多
未来有点想帮他配个扩,看看升级感如何
是说我觉得跟R70x超搭,未来有机会再补心得
三、闲聊
首先最想说的是,听感是真的可以训练出来的,听一些升级组合一个月后再回去听旧的系
统,肯定可以听出差异,但我也觉得很多差异我还听不出来,这个过程很好玩,所以大
家说不要乱听都是真的
后来发现我本来听不出LDAC无损跟较低码率的差异,现在就可以辨识得出来,当然不会一
听到就知道是不是无损,但两个摆在一起多少是感受得出来差异的
补充D9200,原厂附了两条线,6.3的铜镀银线、3.5的纯铜线,在调整声音的时候有把3.5
拿来用用看,感想是: 什么降级线XD ,整个空间感都不见,低频也补的四不像,总之在
这个组合下大翻车,不过有附两个材质的线还是值得嘉许,让我少绕路
另外这组合都是从日本人工搬回来的,超级感谢旅伴的协助与包容,毕竟手提5kg真的是有
点过分了,还整路怕撞轻放,然后行李箱又被完整盒装的耳机占空间
这趟也顺便朝圣了日本E耳的大阪日本桥店,空间算宽敞、耳机品项齐全,店员对外国人
也很友善,想听什么直接跟店员讲,中古品也可以试听,然后都可以免税超赞
当时本来还在犹豫要不要买,然后旅伴 : 好听就买阿,你不买干嘛来听(不懂耳机但知道
价钱),就捏下去了哈
是说日本K9 pro比505贵很多,在E耳试听也是用K9 pro,但听起来总觉得少了点味道,还
好之前有听过505,很喜欢他的声底
以上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