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新手入门该怎么办? 耳机版新入坑指南

楼主: clioneurise (Romarin)   2021-07-20 09:00:42
※ 引述《lll156k1529 (我才不管科技进步什么的)》之铭言:
敝人原文蛮多部分描述不够详细,暂时看看就好。
由于时间有限,我挑些地方简单回复。
日后有较完整时间我再一一详述。
: : 【问题4】
: : 我可以透过观看仪测来认识耳机、挑选耳机吗?
: : 当然可以透过仪测来认识、挑选耳机与器材。
: : 前提是懂仪测所表现出来的数据、图表后面象征的意义,
: : 以及是如何测量出来的。
: 我个人不看频响曲线的原因是,它对我没有任何帮助。真的没有。
: 比如说,我听设备很重要的观察点是声音有没有感情和韵味,
: 就我自己观察各种耳机图表的结果我是找不到有关联的部分。
如前文所说,数据的重点在如何解读。
这边带来几个问题:
1. 您所见的FR Fig,是否为相同实验条件下的交互比对?
  ※一般来说,网站会钜细靡遗地解释实验条件与测具为何。
   若没有描述,是不值得参考的。注意,不值得参考。
   例如说像MiniDSP的测具,也有描述该测具的侷限性。
2. 您是否了解目前所见的FR,实验条件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比方说,ASR采用Harman Target Curve,Rtings部分采用。
   此将大幅影响该网站对测量结果的结论。
   也就是说,在科学的重现与验证上,
   大家对于这些东西如何影响心理作用也有所歧异。
3. 寻找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应先从“定义”开始做起。
  不知道在座各位是否有专攻临床心理或医卫、生统相关领域人士。
  若做过像心测、生统这样的实验,都会知道要将暧昧不明的条件给明确定义。
  过去操作所学的心理实验法、心理测验与相关工具等,
  光是定义模糊概念就非常花时间。
  且从中了解到一样事物的结果,通常都是多变因的。
  只看FR够不够? 肯定不够。
  但是它足够给我们一些线索,并提供讨论的必要材料。
  像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CSD。
  不过FR中高Q值的地方,大概也能猜到有Ringing。
  倘若要进一步讨论,
  仰赖透过阅读与讨论得到的思想材料才能进行。
预期在非业界人士身上得到一个唯一且完美的结论,
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很危险的。
有时想想真正理解这里面发生什么事情的人,
都不出来说话也是蛮正常的。
光是尝试举证,不单Floyd Toole的圣经要吃掉,还要追AES Paper。
每篇都数十美金在喷。
单是GRAS为主的仪测工具建立起来,整套百万也跑不掉。
不包含时间成本,已经是一般玩家系统的几倍预算了。
若将全部举证责任推给对方,
好像也是没必要特地花时间逐一说服别人,
既花时间也相当浪费金钱,相对找自己麻烦。
奉劝各位这些网络资源还是且看且珍惜,就像推的VTuber一样。
省点力气大概就PKPKPK就好,不开心就学辣个女人拿出黄金斧。
https://i.imgur.com/NLFCkfm.png
NOT YOU
是下面这个,我街可爱。
https://i.imgur.com/h9dTAlB.jpg
: 就以ASR上的图表,DT880 600ohm与T1 2nd的比较来说:
: DT880
:

: T1 2nd
:

:
: 我听不惯T1 2nd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声音很“稳”,可以说是和GRADO相反的声音
: 但是要怎么从图中看出来这个“稳”的要素呢?是因为1k~5k量感缺乏造成的吗?
: 但这似乎又太牵强,难道只要中频段比哈曼取线少就代表声音不够活泼吗?
: 还是我只要开EQ把中高段提升就能解决呢?又或是换一条线试试看?
: DT880的量感还是比较多的那一方,这好像又跟频率响应的方向相反。
: 甚至T1 2nd男性人声的量感还比DT880多,但看图T1 2nd从500Hz就开始下降
: Why???
此问题没有那么难理解,因为GRADO就是没低频。
https://i.imgur.com/RpAasiQ.png
Hemp是Grado中低频比较多的款了,某些款更夸张。
https://i.imgur.com/Y7caxZg.png
主因在于海绵的设计未贴合头部,大概单体也有些关系。
这边要分享很反直觉的一点,实际上高Q值的变化碍于Threshold是听不出来的。
例如说下图中的4.8KHz那个东非大地堑,乍看很Garbage但实际上根本听不出来。
https://i.imgur.com/JfSylvM.png
这也是为何不同家的数据,会根据不同的目的与想法对图表做smoothing。
真要说的话,反而是缓和的低Q值变化更容易被察觉。
: 太过在意频率响应图我反而是觉得 过度简化声音的表现
: 为什么会希望可以只透过一种方式就能表达80%的声音表现?80%我都觉得算多
光FR其实就可以理解大致上的pattern了。
但最后还是会回归到主观的价值判断,也就是如何解读。
两者不应该相提并论。
因为光是要讨论,就应该先确保双方认知一致(需要定义)。
: 回到音乐本身,举例 有些人嫌马友友拉的大提琴不够严谨、精准,
: 是因为马友友拉大提琴录音后的波型比较歪吗?还是偶次协波失真比较多?
: 这听起来总是有点怪怪的。
: 而且不严谨又怎样?马友友拉的大提琴很难听吗?
你的假设其实混杂了很多没定义清楚的内涵,
1. 首先,严谨、精准描述的对象是谁?
演奏者本身? 录音? 混音? 压片与格式转换或其他?
2. 严谨、精准描述的内涵是什么? 这些内涵是否可客观重现?
实际上,在您试着描述时,也意识到这是由于思考材料的不足引发的问题。
: 我个人还是从音乐为源头去思考,我常拿音乐老师当例子,
: 评审老师说你唱歌/演奏不好听,你会说自己的声音失真已达几%、
: 还是问他昨天没睡饱吗?跟评审说生理因素很容易影响人的判断?
: 不会,因为音乐这件事不是这样判断的,
因为不会有人唱歌还用测试信号校正,这是两种不同的Domain。
此例是错误类比。
: 除非哪天有人开发出测量人唱歌有没有放感情的标准,对我来说参考价值还是偏低
实际上这个心理实验是可以做的,搞不好已经存在paper。
只是心理实验结果与是否值得商品化需要分开讨论。
: : 也就是说,同一支耳机,使用不同的测具、或不同测具的校正测量;
: : 或是使用不同的Target Curve评估数据,会产生不同的结论。
: : 因此不同实验条件的结果是不能互相比对着看的。
: 如同文内所提到的,音响界看数据的一大困难就是没有统一的实验标准
: 这造成数据解读的困难与障碍
如上所言,就像Paper一开始会说实验法一样。
指标性的网站一定会说自己如何评比与采用的Target Curve。
: 频响曲线或许可以拿来当生产或QC的标准,因为它要求的就是“量测曲线本身”
: 我相信声海或拜耳这类经验老道的厂商也不是靠开规格来开发耳机
: 而是从累积的经验尝试不同的材料与腔体设计后得出的结果
: 根据这个结果订下的规格,才成为大量生产的要求
看来您对这部分有很大的误解。
公司在运作上不可能靠PM开异想天开的SPEC,
透过“先射箭再画靶”的无理行为就完成产品。
有这行为肯定被干死。
SPEC很重要,但不要曲解SPEC本身的意涵。
一个完整的产品,必然基于研究团队的评估、业界论文进展,
在Marketing与推算成本和评估后,
依据公司规画蓝图,在理想与Minimum Viable Product间做个折衷。
另外,SPEC要是没出来,在跨单位的协作上必定是阻碍难行。
光签约就搞不定了。
FR只会是其中的一个条件,不会是唯一且绝对的条件。
当然如果是唯一且绝对条件,下游厂商应该会非常开心。
: 当初买ADI-2之前ASR的量测图其实没有吸引到我,
RME Audio实际上Guidebook自己就有放量测结果。
这才是符合常规的做法。
有趣的是,Matthias Carstens自己也有出来碎唸说,
没有必要为了追求数据一直挑战低于Threshold的进步。
ADI-2 FS的数据说真的非常香。
: (C罗大大摇滚听的还比我多,你去看他前几篇很长很厉害的文章更好)
看看自己过去发的文章,蛮多篇都不知道自己在供三小。
https://i.imgur.com/x3SN0Hy.jpg
人是会进步的,只是没时间修文=_=
: 音乐是各种不同风格与见解之下产生的东西,音响也是。
: 所以设备产出的声音也有很多种,各有创作者想表现的风采。
: 我会建议不要默认一个或几个标准就可以套用到大部分的器材上,
: 那只会扼杀你自己 / 或产业在这个领域可以得到的丰富彩度,
: 如果说哪天板上讨论器材只剩RME或Topping,那我敢说当时的音乐一定都很难听
业界采用低失真的机器进行录音或QC是有它的道理的。
以个人的主观意见去评论客观事实的现象,尚需要更多立论基础去论述。
有些变因放到end user就好。
但我认同人有时是需要失真(音染)的。
不然手边也不会堆一堆器材和耳机,兴趣这种事情本来就看心情。
: 甚至你认为我的文章哪边是垃圾都可以提出反驳,
: 意见本来就是要讨论交流才有意义
这边真的言重了XD
: 同样的在音响领域内,有人觉得测试数据先决,有人觉得听到什么就是什么
实际上很多测量差异,都已经都在Threshold以下。
===============================
*以下闲聊*
===============================
→ dzwei: 但我还是比较推荐家访,常常会有很大的收获,虽然现在疫情 07/19 02:55
→ dzwei: 期间不方便就是了 07/19 02:55
家访其实还蛮花时间的XD
推 ultimatevic: FR就是个要先确定音量level在哪里才能比的东西 07/19 12:22
推 ultimatevic: 但这个音量很多人都是用耳朵的感觉在调整 07/19 12:25
→ ultimatevic: 看图没感觉很正常 07/19 12:25
→ ultimatevic: 自己用手机音量计先用单一频率对准音试一次就知道了 07/19 12:26
→ ultimatevic: 试完再来发表感想也不迟 07/19 12:28
→ ultimatevic: 不只FR,两台前端在比也是一样,音量只用耳朵对准 07/19 12:31
→ ultimatevic: 那分享出来的感想跟闲聊没两样 07/19 12:31
推 ultimatevic: 反正就是大声一咪咪的那一台赢一点,下一次听又觉得 07/19 12:33
推 ultimatevic: *又可能结果会反过来 07/19 12:41
推 ultimatevic: 要看你做normalization是要依据单一频率或是loudness 07/19 15:01
→ ultimatevic: ,一般用家做单一频率比较容易操作,FR curve再沿纵 07/19 15:01
→ ultimatevic: 轴平移就好 07/19 15:01
推 ultimatevic: 用不同的normalization参考点本来就会有不同的听感 07/19 15:12
→ ultimatevic: 差异,比如像in-ear fidelity就可以调整 07/19 15:13
推 ultimatevic:
用300Hz对齐 07/19 15:15
→ ultimatevic:
用2000Hz对齐 07/19 15:16
推 ultimatevic: 依据音对齐的频率挑好图再去ABT 对FR就会比较有感觉 07/19 15:20
上面这段offset的操作,对一般使用者来说是整个FR最大精华所在。
尤其是对持有多耳机或指标性耳机的版友来说,特别重要。
: 虽然说我也知道音量校正这件事很重要,不过老实说我还没有碰到受音量影响很大的耶
可能需要先生几套一模一样的器材出来吧。
像我这边之前比较夸张的时候,
就准备三套一样的器材比对OPA和Vacuum Tube、耳机的听觉差异。
配合Dummyhead、Analyzer以及认识的朋友盲测证明自己耳朵没坏。
推 verdandy: 所以就老话一句,耳听为凭,心得文顶多就是收束选择范围 07/19 17:31
认同verdandy所云,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时间试听就是了XD
受现实生活窘迫,有闲有钱的人还是相对少数。
建议各位发文要考量到语言通传性的问题较优。
faq...字打一打发现两个小时就消失了。
https://i.imgur.com/LmZE5Vi.jpg
作者: dzwei (Cout<< *p << \n ;)   2020-07-19 02:55:00
但我还是比较推荐家访,常常会有很大的收获,虽然现在疫情期间不方便就是了
作者: ultimatevic (龟龟龟)   2020-07-19 12:22:00
FR就是个要先确定音量level在哪里才能比的东西但这个音量很多人都是用耳朵的感觉在调整看图没感觉很正常自己用手机音量计先用单一频率对准音试一次就知道了试完再来发表感想也不迟不只FR,两台前端在比也是一样,音量只用耳朵对准那分享出来的感想跟闲聊没两样反正就是大声一咪咪的那一台赢一点,下一次听又觉得*又可能结果会反过来要看你做normalization是要依据单一频率或是loudness,一般用家做单一频率比较容易操作,FR curve再沿纵轴平移就好用不同的normalization参考点本来就会有不同的听感差异,比如像in-ear fidelity就可以调整"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用300Hz对齐"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用2000Hz对齐依据音对齐的频率挑好图再去ABT 对FR就会比较有感觉
作者: verdandy (无聊人)   2020-07-19 17:31:00
所以就老话一句,耳听为凭,心得文顶多就是收束选择范围
作者: dzwei (Cout<< *p << \n ;)   2021-07-20 09:37:00
长度买不够和买太长都会走线走到怀疑人生……
作者: gameguy (gameguy号:)   2021-07-20 09:40:00
索尼罪大滔天
作者: ultimatevic (龟龟龟)   2021-07-20 09:44:00
熟悉的GG味都回来了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1-07-20 10:00:00
推推开产品一定有开SPEC,而且还有ROADMAP,尤其是国际级企业
作者: evadodoya (口责口责)   2021-07-20 11:00:00
等等 小明爆衣图呢 都有前鬼了
作者: justagame (各种加班)   2021-07-20 11:15:00
这个"人喜欢听音染 所以讨厌低失真的器材"的论述有什么参考资料吗 蛮好奇的
作者: ar109982 (ironchin)   2021-07-20 12:12:00
推C罗大 ,之前问过问题也说过过去的文章要斟酌看XD
作者: lll156k1529 (吃鸡腿)   2021-07-20 13:08:00
这是赶9点上班前发文吗 好猛==
作者: asdfg0612 (青蛙)   2021-07-20 13:37:00
你要先确定他昨天有下班 QQ
作者: evadodoya (口责口责)   2021-07-20 13:51:00
别紧张 你只是在当兵 当不完而已
作者: enamelcord (娶妻當娶殤不患♥)   2021-07-20 13:57:00
推推有趣~
作者: breadf ( Lifting Turn )   2021-07-20 14:23:00
早说了,调音党党员只有已经加入和准备加入两种
作者: verdandy (无聊人)   2021-07-20 16:05:00
其实没钱才更要试听,存了一段时间的钱买来才发现不适合真的QQ而且一般耳机店试听免费,有的还可以买咖啡来配如果没疫情,建议版上心得文瞄几只目标,打电话问哪几
作者: evadodoya (口责口责)   2021-07-20 16:08:00
去店里试听(x) 去c罗家看金城武(0)
作者: verdandy (无聊人)   2021-07-20 16:08:00
间有,省交通费就一次听完,然后就带回非目标耳机(X
作者: kaj1983   2021-07-20 16:13:00
现在有云试听的影片可以看,应该是能当做一点参考
作者: takase (............)   2021-07-20 16:15:00
Grado没低频这个话讲太快了, 你可以看看他家的thd特性听觉心理学有基频丢失效应的原理,在耳机很常见...
作者: ultimatevic (龟龟龟)   2021-07-20 16:26:00
missing fundamental音高不变,但音色依然会改变
作者: asdfg0612 (青蛙)   2021-07-20 16:31:00
那个音色差异对听习惯的人来说其实很明显...
作者: ultimatevic (龟龟龟)   2021-07-20 16:31:00
Grado极低频依然是缺乏的,但不会因此就听不见该频段的乐器,missing fundamental应该是这样解读bass手极度有感QQ
作者: takase (............)   2021-07-20 16:34:00
两边话都讲得太快了一点,我自己盲狙器材时也会看频响看更重要的是比对网络上的听感:不管好坏,这样心里才有底那如果连听感都没有的,就是靠直觉(咳) 周边资料整理了
作者: asdfg0612 (青蛙)   2021-07-20 16:42:00
但是Bass手自己也很爱砍 (小声
作者: ultimatevic (龟龟龟)   2021-07-20 16:42:00
盲狙其实蛮有乐趣的XD (金钱价值观崩坏中)
作者: purplesky911   2021-07-20 16:53:00
hemp和sr125对比880和t1你认真?
作者: enamelcord (娶妻當娶殤不患♥)   2021-07-20 17:22:00
Grado普遍高音上不到天顶低音下不到地底,全家都这样XD
作者: purplesky911   2021-07-20 19:31:00
ps2k下潜不错阿我说的你那样比认真吗是因为用大小耳罩的差别,这本来就有天限吧,如果用psk PS2K等大耳罩对比不是更好?不然再怎么样也拉个比较高阶定位,例如新款的rs1.2系列,或是gh2不然整个看起来就好像拿是铁三角的a900系列或中阶小耳罩去对比880和T1去断言,直观就是“啥?”
作者: asdfg0612 (青蛙)   2021-07-20 19:51:00
911觉得PS2k下潜有赢PSK很多吗
作者: purplesky911   2021-07-20 19:53:00
嗯 所以我一方面也蛮想看的。不过最主要还是文中是以数据说话,可是却拿着两只的图来断言“都那样”看下去就觉得很奇怪主要还是以拿这两只当范例真的太奇怪了,违合感太重,再说hemp的中下在grado也没特别多喜欢瓜朵中下盘的人根本不会对这只有嗜好上的认同
作者: asdfg0612 (青蛙)   2021-07-20 20:25:00
"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熟悉的瓜多pattern XD
作者: purplesky911   2021-07-20 20:26:00
这支是哪支
作者: asdfg0612 (青蛙)   2021-07-20 20:28:00
blog.ear-phone-review.com/entry/GRADO_PS2000e
作者: enamelcord (娶妻當娶殤不患♥)   2021-07-20 20:31:00
哈哈哈哈瓜家和U家的线www笑惨www
作者: purplesky911   2021-07-20 20:36:00
OK啊至少同大耳罩比去推论违和感低很多测量单位不一样 我看一下吐血…偏偏是跟U家XDD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1-07-20 20:41:00
那张图画法太恶劣了 哪有人从1Hz开始画的 甚至会让不看座标单位的人以为从中频就砍了我找了一下 G家低频-3dB最低的可能是这只https://crinacle.com/graphs/headphones/grado-gw100/低频走向偏多的系列 有这只 低频延伸其实也跟hd600差不多
作者: asdfg0612 (青蛙)   2021-07-20 20:44:00
看图表不看座标轴那不就自己问题 lol...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1-07-20 20:44:00
https://crinacle.com/graphs/headphones/grado-ps500e/https://crinacle.com/graphs/headphones/sennheiser-hd600/很多人不懂看座标呀 所以你这样贴出来多少会误导人
作者: purplesky911   2021-07-20 20:46:00
adamptt大感谢补充~~c大感谢补充。总之文看下来觉得举例有违和感而已并不是说要刁你个二五八万GW100竟然是这种走向GRADO的2K附近好像有习惯性隆起的情况 好几支都这样
作者: enamelcord (娶妻當娶殤不患♥)   2021-07-20 22:50:00
我猜我可以理解lll大的意思XD瓜多听越多,越容易觉得目前网络上可阅读的仪测文对瓜多像是麦纳马拉谬误:“第一步是测量容易测量的,目前为止还好。第二步是无视那些不容易测量的,或者赋予一个定量的值,这是人为且有误导嫌疑的。第三步是假定那些不容易测量的都不重要,这是盲目。第四步是宣称没有不容易测量的,这是自杀。”瓜多可以参与测量,但现有民间常见的测量参数解释不了瓜多的美好特质,而瓜多从来就是靠这种特质存活的,瓜多宇宙的主要范围都落在目前仪测文的仪测参数之外。从制作者做事的方法就看得出来,声海会把卖给你的那只耳机的参数弄成图表放在随身碟里给你,还要让工程师签名负责,说明书里要放HD800s和HD800的频响比较图;瓜多从来就只是,喔我刚刚砍了一颗好喜欢的树,把它做成了耳机,这声音世界宇宙无敌棒的快来听!然后没了。
作者: falc0972 (falc0972)   2021-07-20 22:58:00
可是x版很不美好QQ
作者: uone (鱼丸)   2021-07-20 22:59:00
好想试听看看瓜多 也好奇同一型号的瓜多听起来会一样吗 @@?
作者: enamelcord (娶妻當娶殤不患♥)   2021-07-20 23:06:00
觉得这是一个类比艺术世界的问题,就像画作有不同画派,要用统计把各个画派使用颜色占比、光影、媒材去跑统计作分析是没有问题的,还可以有手法比如透视、取景、构图解析,甚至弄维梅尔透视的科学对决,但很难有数据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画作拥有闪闪发亮的像灵光那样的东西。哈曼曲线给我的感觉比较像是,我们做个统计,艺术馆里面展哪个画派时,来的参观者会最多、纪念品会卖得最好,那个画派就是哈曼画派,慕夏的纪念品很好卖,但不代表慕夏的板画就比橘园印象派好,也真的很难说亚伯斯那堆方形框框是不是比较差,这是无法去比较的。
作者: ronbaker (尼克扛霸子)   2021-07-20 23:14:00
en大讲出了我的心声 感动
作者: enamelcord (娶妻當娶殤不患♥)   2021-07-20 23:15:00
其他耳机比就像文艺复兴时代的画作逻辑,所以比较容易用色测阴影透视构图等等照片逻辑量化去跑统计分析做比较,但G家是印象派,U家是达利,用一样的参数下去跑统计,出来就会是乱七八糟的样子。XDDDDD
作者: falc0972 (falc0972)   2021-07-20 23:27:00
可是x版好路人QQ
作者: enamelcord (娶妻當娶殤不患♥)   2021-07-20 23:31:00
SR325x就www瓜多宇宙的DT990pro(喂)www
作者: evadodoya (口责口责)   2021-07-22 06:15:00
没有 拜耳超烂
作者: iamdinner (IamDinner)   2021-07-22 06:42:00
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