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大家对asr的测值评论怎么看呢?

楼主: yamatai (回避性人格障碍症)   2020-12-25 23:57:52
重视测量数据来做机器通常可以带来 "高级感",一般人感受到低失真也是这种感觉
但是要达到这类目的在电路上有些特定手法
用耳朵作机器的人,会发现这些手法用得太凶,声音会变很冷变很呆
所以就只能斟酌使用
比方说在喇叭的分音器设计有一种叫做 zobel 滤波网络的东西
目的就是在修正喇叭的阻抗变化,让他变得比较平直,比较好推
但是用的很凶的时候,喇叭的细微细节,音色鲜艳度也会被滤掉,声音变很无聊
再来比方说震膜的设计,你可以使用纸做的轻的震膜,速度快,音色温暖
因为轻所以也很容易控制,对扩大机的需求很低,什么扩上去都好听
但大动态的时候失真较高 (就是大动态可能声音会模糊,或者常见的说法:声音乱掉)
你也可以用铝震膜,重量重,速度较慢,音色较冷
因为很重,所以不容易控制,扩大机只要不够力不是闷就是轰
但大动态的时候失真低很多,声音很稳,权威感很好
当你懂得越多的时候,就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不是失真低就好听,也不是失真高就难听。好听的也不一定数据漂亮,也有的很漂亮
但是失真低的的确是一定会有高级感,只不过高级感跟音乐的表达力不是正相关
自从电脑发行之后,我们的确是开发了很多模拟程式可以快速开发线路
快速模拟喇叭箱体跟分音器,所以让我们可以很快地设计出很多数据漂亮的器材
人耳对高级感是很敏感的,第一耳听到就可以分辨: 喔,这个比较高级
所以现在的主流都是设计高级感的器材比较好卖
但是音乐听久一点才有办法分辨他的情感表达力到哪里
但是像是 harbeth 的老板也说,他们这种非常依赖耳朵收货的设计
在这个年代越来越吃香。因为很多人换了很多器材发现都无法让音乐好听
最后听到 harbeth 才发现好像回到了故乡。所以他们的业绩一直上升
坦白说,他们的新喇叭我听起来跟我20几年前听到的好像没啥改变
这个现象也还蛮值得思考的
作者: Dopin (ats.twbbs.org)   2020-12-26 00:14:00
很多人只听过音响展哭的高级音响 就以为高级音响声音就那样然后就拿自己以为的好声出来战 这在网络时代没法度的因为声音真的很主观 所以各自表述是没问题 战就没啥营养然后我要讲的是 管机也可以做到很有高级感呦 XD然后失真很大 (ㄟ ...)上面两句不是讲给 y 兄听的 Orz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0-12-26 00:22:00
管机都是...
作者: lll156k1529 (吃鸡腿)   2020-12-26 00:46:00
普通的系统听起来很爽 但是会把音乐变成音效(还不少好一点的系统 听的人可以听出音乐的韵味、情感特别的系统 不只能听出味道 还会有共鸣 自己听着听着也能产生类似的感情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0-12-26 00:57:00
听着会鸡皮疙瘩掉满地
作者: s9209122222 (海海海)   2020-12-26 01:03:00
可是你提的问题不正是失真造成的吗?
作者: thiy71 (阿签)   2020-12-26 02:10:00
大动态失真较高为什么跟控制力好划上等号?
作者: yankeefat (本人内建试制51cm连装砲)   2020-12-26 06:13:00
Harbeth的喇叭真的是一听就爱上不过那个价格我真的负担不起QQthiy 那个应该是表达材质的极限纸质振膜较轻较好控制 但是碰到大动态就没辙了门槛低 但是天花板也比较低数据好的器材 看看拓品
作者: iamala (it depends)   2020-12-26 08:34:00
https://i.imgur.com/2VDqkzl.jpg除了人声耐听,Harbeth 外型简约古典,美得像时间在上面唱了一世纪。
作者: daniel7894 (阿毅)   2020-12-26 12:50:00
请问如果以耳罩式来说振膜偏软是否等于本身钢性较低=容易分割失真?
作者: asdfg0612 (青蛙)   2020-12-26 12:58:00
录音没韵味才需要自己加 有的话还原就好了
作者: thiefspirit (海狮)   2020-12-26 13:27:00
现在同等级的耳机/喇叭我也是倾向选择音色较优美的那个 配上好的前端可以有效提升高级感 反之则比较困难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0-12-26 14:15:00
重生吧前鬼,我还你原形!!
作者: justagame (各种加班)   2020-12-26 14:17:00
能真的充分还原当然好阿...现实是大家都在取舍
作者: breadf ( Lifting Turn )   2020-12-26 14:28:00
还原当然是指录音混音完之后的结果齁XD怎么会讲到麦克风去了
作者: asdfg0612 (青蛙)   2020-12-26 17:05:00
当然是还原混音后的产品阿 又不是听咪之前的档案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0-12-26 17:06:00
你必须用跟混音师同一款耳机/喇叭 才能还原出他耳朵里的样子 但问题是 你不知道他到底用什么 每个混音师用的也不一样 这难度... 其实大家都是在听有染色的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0-12-26 17:13:00
阿就很多原片录音师在这里阿
作者: lee28119 (德莫尼克)   2020-12-26 22:53:00
得利于现代独立制作越来越多 其实要打造一样的设备越来听歌其实比以前简单很多了吧 当然古典还是满难的就是了
作者: lll156k1529 (吃鸡腿)   2020-12-26 23:44:00
先培养音乐素养重要多了
作者: bt092001 (一条鱼)   2020-12-27 00:24:00
您有没有考虑,您改变了这么多,调整这么多设备,让听的人觉得好听,结果根本与录音师坐在台子前做出的最后成品是B,觉得大部分用家需要听到的是B的声音,经过您的设备一堆调音声音变A,不觉得不合逻辑吗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0-12-27 00:37:00
子非鱼~
作者: yankeefat (本人内建试制51cm连装砲)   2020-12-28 11:22:00
想太多 音乐创作者在后制音乐本来就不会默认聆听者会用的器材好吗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0-12-28 12:18:00
楼上…有这个观念的制作者我好像遇过几个(台厂)笑
作者: bt092001 (一条鱼)   2020-12-30 00:12:00
回楼主,调音后资料就是不一样啊,听到的东西就是有改变啊。为什么会说不是从B变A,你听到的东西就不是录音师在录音室听到的东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