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百分百绿电根本做不到!减碳遇瓶颈“国

楼主: Sinreigensou (神灵幻想)   2024-04-02 12:10:23
1.新闻网址︰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40402000921-260410
2.新闻来源︰
中时
3.完整新闻标题
百分百绿电根本做不到!减碳遇瓶颈“国际大厂拿我们开刀”
4.完整新闻内容︰
“造纸、水泥业者跟我说,现在他们看烟囱,都感觉喷出的是钱!”台湾碳权交易所总经理
田建中说。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预计2026年开始交费,美国《清洁竞争法案》
(CCA)预计2024年上路,不过台湾政府收钱的脚步更快,2024年1月起计算、2025年收碳费
,还不能抵减国际间的税费和碳权,让业者集体陷入“碳焦虑”。
聚集全台最高市值企业家的三三会,3月20日邀请碳交所董事长林修铭、总经理田建中面对
面;三三会理事长林伯丰一开场就提到,台湾明年开征的“碳费”和全球的做法不一致,担
心钱付出去了,在国际上却不被认可。
事实上,业者已多次表达意见,认为台湾收钱进度超前,在全球经济尚未完全复苏时增加成
本是雪上加霜;田建中也提到,碳费不是税,未来会有专户处理,以此培育节能减碳新创业
的产业聚落。
林修铭表示,2023是台湾推动碳定价制度元年,8月7日成立台湾碳权交易所,12月22日首批
国际碳权挂牌交易,首日吸引台积电、联电、鸿海、中钢、长荣海运等27家企业抢购一空,
首波售出共8.8万吨碳权,金控是最大买家,交易金额逾80万美元。
在全球供应链居重要地位的台湾科技厂,为接轨国际减碳,目前以采用RE100及ISO14068等
标准为主。“我们听到很多产业界的声音,就是不要急着去加入RE100,”田建中解释。RE1
00是由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及碳揭露计画(CDP)所提出的国际再生能源倡议,
要求百分百绿电生产。
“我建议业者先考虑ISO14068比较适合台湾,因为这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出的新
碳中和管理标准,允许使用碳权去做折抵,对企业来说有缓冲的余地。”田建中说。台湾某
传产龙头大老跟CTWANT记者直接摊牌,“因为RE100根本办不到,台湾火力发电超过8成,绿
电根本不够分。”
另一位业内人士说,“连RE100的最大拥护者亚马逊,最近因AI高用电,加上绿能不稳定,
现在转而购买核能,因为实在太难了。”像是苹果、微软、HP等国际科技大厂,原本讲得很
高调,但现在也都把减碳压力往产业链延伸“就是朝我们台厂开刀。”
而承压最重就是半导体龙头台积电。“以台湾‘用电怪兽’台积电为例,身为‘护国神山’
,大家都让着他,但台湾根本没有这么多绿电”身为台积电重要供应链的传产业者向CTWANT
拆解其中奥秘,他说,台积电本身生产的碳排放只有约11%,50%以上来自电力,剩下的39%
就是产业链,“台积电减碳已抠到极致,就像挤毛巾拧不出水了,就会把压力转嫁给其他供
应链的厂商。”
台积电的ESG电子报就提到,他们在2022年开始,分别针对尚未取得ISO 14064-1温室气体查
证证书、年用电量大于500万度的供应商,推出温室气体盘查、产品碳足迹盘查主题工作坊
,找讲师去“鉴别”与“规划”,截至今年3月,已完成429间供应商的工厂、以及131种原
料分析,今年目标是500间供应商、200种原物料,还会设立AI平台持续追踪。
田建中也提起一个小故事,碳交所在2023年10月跟英国标准协会BSI合作,开设ISO标准的认
证课程,台积电马上跑来询问,要培养一批“稽核队”,去产业链做碳排查与建议改善。未
来若要做台积电的生意,没有碳排查是拿不到门票的。
除了供应链,承包科技厂建案的国产集团,居然被要求把柴油发动的混凝土预拌车,换成排
碳较少的电动版;为了台积电这“贵客”,国产集团只好加速采购流程,去年起逐步更换成
符合第六期环保标准的预拌混凝土车,今年也引进全台第一台电动预拌混凝土车,为24吨纯
电车,搭载350kW动力电池,充饱后一天可跑200公里以上;目前国产建材拥有350辆柴油的
预拌混凝土车,将逐步汰换为电动预拌车,小货客车也都汰换为电动车,“现在全部都要绿
色了!”国产建材实业董事长徐兰英说。
其他科技厂的减碳招数,更是五花八门。田建中举例,科技厂跟他说,现在工厂内的电梯是
给机器坐的,员工被要求5楼以下用脚爬,有厂商规定办公室无纸化,每个月结算用纸量来
罚钱,“还出现一个新趋势,就是‘零售转租赁’,新公司不买电脑了,改用订阅制,不用
时就还给电脑制造商。”
毕竟电子产品要回收,没人比制造者更清楚怎么拆解零件,就不会是过去那种压碎、烧制与
化学溶解等分离金属的做法;田建中说,台湾是笔电王国,但生产一台笔电需要300到400公
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经过大厂们努力在生产、包装、运输上减碳,目前极限就是220公斤,
“他们说是最紧绷了,再往下不可能,会损害效能,要等整个科技大变革才有办法。”
受限于科技瓶颈的,还有造林赚碳权,法新社报导,澳洲先前拨出近4200万公顷土地去造林
来赚碳权、也已卖向世界各国,但最近同业用卫星去调查,发现有八成的树长不好、林地也
在萎缩中,被媒体称为“一场灾难”。
田建中表示,前一阵子不少企业老板被征询过,是否要去投资东南亚的造林计画,“要留心
问一下‘方法论’,是否为‘REDD+’的专案,因为国际间正在质疑他的减碳效益,如果投
资这种林场,可能会卡在‘最后一哩路’、认证过不了。”
雨林国家联盟在2005年首次提出REDD构想,透过付钱的方式劝阻破坏森林,2008年,联合国
气候变化纲要公约扩大了可奖励范围,转变成REDD+,但缺乏证据证实REDD+专案有助于减少
毁林,可能只是导致破坏移到别的地方。
“其实联合国也坦言,对于碳权就是‘做中学’,标准可能会一直变动。”所以投资前更要
谨慎,至于在台湾造林赚碳权,田建中也坦言,种树不难,问题是拿证书要花很多钱,且是
每年都要重新认证,“一个案子成本10万美元以上,如果土地小于100甲,就不划算了,不
如拿去种水果”。
5.附注、心得、想法︰
以后政黑可以不用再提RE100了
企业都承认台湾火力发电厂太多
绿电根本不够分,也就是不可能办到RE100
以后台湾厂商会被国际碳税吃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