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民主的擂台》导读:民主化的除魅与理

楼主: vikk33 (陈V)   2023-08-31 16:56:01
※ 来源为FB/推特,则文章标题须为来源名称。(ex:人名、粉丝团名…etc ) ※
1.转录网址︰
※ 请附上有效原文连结或短网址 ※
https://whogovernstw.org/2023/08/29/austinwang80/
2.转录来源︰
※ 推特/FB 须为 FB人物名称、FB粉丝团名称 ※
※ 转录社论请附上完整标题 ※
菜市场政治学
《民主的擂台》导读:民主化的除魅与理性选择
3.转录内容︰
※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删减 ※
自从人类这个种族出现,就是群居动物。一旦成为群居动物,就需要以集体为单位做出决
定,这就是政治。但今日全世界二百个国家或政治实体里,即使大家在生物学上都是可以
繁衍的同一个种族,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而这些制度又大致可以区分为民主与独
裁两个阵营。在一九九○年代冷战结束时,福山正面的认为这是人类历史的终结,民主胜
出后未来不会再有新的政治制度,而杭亭顿则认为第三波民主化之后会继续出现文化之间
的冲突。但在最近二十年,我们则可以在各种指标上看到全球性民主程度逐渐衰退,许多
曾民主化的国家重回威权、自由指数下降、或者被军政府接管。为何地球上的人们会选择
不一样的政治制度来做出集体决策?又为何住在同样地方的人们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又选
择不一样的制度?
过去的政治学研究中,常会强调经济发展或者是文化(宗教)的重要性,前者认为只要国
家经济变好、民众变有钱,民众就会开始想要保护自己的财产,进而追求各种政治权力导
致民主化。而后者认为新教伦理或者启蒙运动,导致人们觉得天赋人权,因此追求保障人
权的民主制度。但是这两个大理论难以解释许多人类历史上的特例,例如许多地方千年之
前的早期民主制度、或者是当代的印度(贫穷却民主)与中国(逐渐富裕但更不民主)的
变化,更别说解释为何早期民主衰亡、或当代民主在近年来衰退的现象。当然,文化决定
论也无法解释如台湾、日本、韩国等受到儒家文化影响却能维持民主运作、或者非洲有三
分之一的民主国家的现象。
因此,这本书《民主的擂台》系统性的整理了第三个解释人民选择民主或独裁制度的大理
论:政治经济学里的理性选择(rational choice)。所谓的政治经济学,是把人们对于
经济学中追求最大利益的偏好,透过政治制度、或者透过选择政治制度来反映出来。而所
谓的理性选择,并不是说要大家“好声好气好理性”的沟通,而是假设(1)社会上有许
多独立的个人;(2)每一个人基于接收到的资讯,都有几个选项可以选;以及(3)每一
个人都会选择对自己在经济上可以利益极大化的选项。
本书虽然贯串古今中外千年的数个文明、横跨数大洲与各国历史,读者可能看到太多文明
、人名、机构而眼花撩乱,但只要可以掌握这个理性选择理论,就可以快速厘清作者提到
每一个文明与历史的脉络。举例来说,本书一开始提到早期民主的形成,就是统治者与民
众之间的角力,居民可以选择留下来打猎耕田、或者看政策决定要不要搬走,而统治者可
以选择释放权力给居民、或者收回权力施行独裁。双方能够选择的选项多寡,取决于环境
限制以及资讯多寡。假如地理上居民容易搬走,那统治者就需要拢络居民而释出权力,尤
其是统治者需要相关资源来维系权力时。而假如统治者先有了有效的官僚系统可以准确地
收到税,那就不需要倚赖地方仕绅的协助。
这个理性选择理论的解释,可以带来几个好处。第一,这对于一些民主化理论有“除魅”
的效果,说明民主化并不是只适用于特定的文化、或者只要一些人被启蒙了就会导致对民
主的信仰风行草偃;相对的,民主化的过程是人民与执政者持续的角力才逐渐形成的,但
也可以是跨文化、跨时空的存在,因此大家都有追求民主的可能。笔者也可以补充一个书
中没有提到的例子:中国共产党的“豆选”。在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占据农村时,因为
需要农民的支持,因此也同样推行过一人一票的民主选举制度,又当时因为物资不足,因
此改成用豆子或者石头投给背后放碗的候选人,这个制度成功让中国共产党获得农民的支
持,但该制度也在建国之后消失。
第二,理性选择理论也可以进一步解释,为何世界上的民主国家数量不是单纯随着时间线
性增加、或者单纯随着文化范围而稳定不变,而是随着时间演变。当统治者有办法透过官
僚制度改良、透过资讯科技的革新(报纸、网络)、或者因为国土、人口密度改变而改变
人们的资讯交流成本之后,民众与统治者之间的选项,以及每个选项带来的好坏处也会随
之改变。因此民众跟统治者就可能随着时间而选择不同的选项,进而导致政治制度的变化
。本书的精采之处,就在于透过比较政治学的研究法,提出许多两两一组的个案比较(英
国与美国、英国与荷兰、中国与印度等),以及大规模的跨百国实证资料,来一一验证理
性选择理论为何可以解释许多另外两个理论无法解释的特例,让本书的论述获得实证支持

当然,用理性来解释民主化的研究途径,有时候也会被认为一切都只向“钱”看,而缺乏
感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即使每个人都想要极大化自己的利益、不想交太多税,但人
们在心理上在何时才觉得自己能跟执政者、或跟社会上其他阶层的人具有平等的权力?又
人们为何会为了建国、为了爱国而提枪上战场、甚至被派到别国去捍卫别国的民主?就算
官僚制度在作者的理论中非常重要,但为何有些人愿意去担任官僚、或为何觉得担任一个
尽心听话的官僚是比耕田或经商更好的事业选择?本书作者在一些历史资料不够全面的地
方,也都有很直接地说明其研究限制,让读者知道未来还有更多可以发展研究之处,显示
了作者的治学严谨与谦逊。而本书中有引用到的资料,作者也充分地附在本书的附录,让
读者可以按图索骥的继续深入研究各个论点或证据。
总结来说,这一本书完整与全面的总结了使用理性选择来解释跨越时空的民主变化,成为
文化或经济发展理论之外的另一个途径,也简化了非常多各领域期刊论文艰涩的统计与赛
局理论模型,是一本优良且即时的科普读物。而从本书翻译的用字以及语法来看,也看得
出本书几位译者在翻译此书成繁体中文版本时是十分用心的。至于民主接下来会怎么走呢
?假如从本书的理性选择理论来看,随着资讯与监控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人口进一步增加
、国家能力逐渐强大与政治信任逐渐降低的当下,大概不会太乐观。但毕竟政治制度是人
们与统治者之间角力的产物,因此最后人类会继续选择什么制度,也取决于本书每一位读
者在看完本书后决定要选择什么选项。
4.附注、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备注 ※
应该说
政治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多方势力博弈角力之下的产物
只是找一个相对不容易流血的决策方式而已
即便如党国遗孽中国民族主义口中制礼作乐的周公的分封也是如此逻辑(他总得让跟他伐纣的人有所获)
但是这些人却以为世上有圣人
一旦在政治现实中失望中就暴走产出亲中蓝白黄幻想共产党是下一个圣人
※ “Live”、“新闻”、“转录”、“旧闻”及 转录他方内容之文章
每日发文数总上限为3篇,自删与板主删除,同样计入额度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