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网址︰
https://udn.com/news/story/6844/5621285
2.新闻来源︰
联合报
3.完整新闻标题
“烟花”来袭 “中国词汇”终在台湾登堂入室
4.完整新闻内容︰
中度台风“烟花”即将奔袭台湾,近日台湾各大媒体与气象局纷纷大篇幅追踪烟花台风的
进度,也让“烟花”这个出自于中共建政后的简体词汇,顺理成章登上台湾官方用语与新
闻媒体中,就连蔡英文也在社群媒体将其当作正常字眼使用。
这样的景象,其实在台湾是非常罕见的。
1949年后,两岸在中文词汇的念法上虽然大多仍通用,但有些许词汇念法与写法不同,例
如番茄(西红柿)、马铃薯(土豆)、萤幕(屏幕)、智慧(智能)、讯息(信息)、启
用(激活)等等,这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领域中,近年部分“台派人士”尤其在意有人
使用这些用语,自诩“支语纠察队”并以“文化入侵”视之;此外,有些词汇则是两岸写
法相通,但念法不同,例如对“企业”的发音,大陆采取三声、台湾则是通用四声,亦有
人以此作为“敌我识别”的标准。
推展到极致,部分台湾人这样的思维,就会进一步沉浸于“台语民族主义”里,例如中研
院社会所研究员吴介民曾在演讲时以台语发言,并笑称:“如果现场有来自中国的抓耙仔
(间谍),他们就听不懂台语了,要情蒐就要先学好台语,不然你以为情报工作这么简单
喔!”但是实际上,“台语”隶属闽南语的一支,很多福建人都听得懂,福建人更生气闽
南语被称为“台湾腔”。
在这样的政治社会氛围下,“烟花”这个词能够堂而皇之进入台湾社会,堪称是一大异数
,而这也凸显国际台风命名新规则已实践20年的现实。东亚地区位于西北太平洋,北纬0度
以北、东经180度以西的大片海域上的台风,2000年后由设于日本气象局、隶属世界气象组
织(WMO)之区域气象中心(RSMC Tokyo - Typhoon Center)负责依排定顺序命名与给定
编号,由区域内14个世界气象组织成员提供各10个名称,编成5组、每组28个,一共140个
名字用作台风之名。
世界气象组织的中国代表权在1971年后由台湾转移至中国大陆,台湾无缘行使命名权与除
名权(由澳门命名的芭马台风遭到除名后改为烟花),只能依循14个世界气象组织成员(
包含香港与澳门)提出的命名与编号来称呼,台湾唯一能决定的地方,就是对于这些台风
名称要使用音译或者意译。为此,中央气象局曾做了民意调查,显示超过74%的民众认为台
风消息报导以台风编号为主,辅以国际台风命名较为合适。而实际上,目前在台湾较为通
用的称呼已非编号,此次烟花台风虽为第6号台风,但社会仍以“烟花”称之为多。
对于翻译权的行使,中央气象局的上级机关交通部曾在2013年7月19日发布新闻稿,称“台
风之中文译名原多以音译为主、意译为辅,该局考量原文来自不同国家及地区,其内容包
括动物、植物、星象、地名、人名、神话人物、珠宝等各词,音译方式较无法适当反映其
原文之涵义,民众亦常询问台风之原文涵意为何,因此,在此次增修台风译名时,一并调
整其他台风的译名,改以意译为主、音译为辅,当时调整诸多台风译名,如将Hato翻译为
“天鸽”,另如Kirogi原译名“奇洛基”,变更为“鸿雁”。
而台湾官方最新一次更新台风译名是在2021年5月,但是对于“烟花”台风,仍旧没有调整
为台湾通用的“烟火”台风,使得“中国词汇”以非常具有正当性的样貌出现在台湾社会
的所有传播体系中。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烟火”还是“烟花”哪个更加“正统”?哪个是“胡语”或“匪语
”?其实争吵最为激烈的是香港,港府新闻处还曾回应澄清称,“烟火”(pyrotechnics
)和“烟花”(fireworks)是两种装配有别的物料,其使用受不同法例规管。烟火燃放的
威力远低于烟花,一般会在燃放后于空中消散;烟花则会于燃放后在空中再次爆开,并拼
凑出各种图案。但这样的解释未能使争议各方信服。
若是回溯中国史上的官方用法,“烟花”与“烟火”两者都有使用、涵义也多元,只是查
询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建构的“汉籍电子文献数据库”即可发现,“烟火”(连同
异体字“烟火”)一词出现的频率远胜、且多为官史所用;清朝覆亡后,对于涉及爆竹意
义的称呼,中华民国的法规也以“烟火”为准,例如1937年修订的《要塞堡垒地带法》第
六条,即规定“要塞司令对于居住区内之人民装置无线电收音机或播音机及畜养鸽类、犬
类或施放鞭砲、烟火及其他类似事项,得加以禁止”。
中共建政后,对于“烟火”的使用就是单纯讲烟说火,唯独“烟花”才有爆竹意涵,这与
香港澳门相同。且若从法规体系来看,澳门在20世纪初在管制火药的相关法规中,就广泛
使用“烟花”形容爆竹,港澳使用“烟花”作为官方称呼还比大陆久,所以烟花实则更接
近于港澳词汇,但是,澳门此次将台风命名为异体字的“烟花”,又显然是弃用澳门法规
常用的繁体字“烟花”,改为大陆通行版本,因而“烟花台风”的大陆味道更为浓郁。
而这次“烟花”一词在台湾大行其道,已然冲破部分反对“文化入侵”人士的心底防线,
但国际体系上的命名权涉及会员资格,对台湾有不少障碍,尤其台湾这几年囿于两岸关系
,在国际组织上明显被边缘化,未来在更多国际规则与标准制定的中文用语上,台湾恐还
要持续接受中国词汇的“侵入”。
5.附注、心得、想法︰
哪需要那么麻烦,以后叫做菸花就好了,反正小菸,菸党的词汇都出现了,叫菸花不为过吧!
菸花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