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名家纵论/认真对待司法

楼主: sciss1 (无)   2021-03-21 17:27:30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5332394
2021-03-21 04:43 联合报 / 苏永钦
完整新闻标题
※ 请完整转载标题 请勿修改与编排 ※
名家纵论/认真对待司法
完整新闻内容︰
※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编排 ※
最近一位德国检察官出了一本畅销书,题为“法治国家濒临崩溃”,描述在预算紧缩下,
整个司法体系疲于奔命的窘况,环环相扣的结果,警检审的品质都快速下降,长久必将影
响人民对司法的信任,看在我们这样以德国法制马首是瞻的国家眼里,更觉得百感交集。
预算紧缩竟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我们的问题真的只有媒体隔两天就大幅报导的“百官行
述”?只要打开十年的司法统计,看看整套司法机器的输入和输出,难道还不觉得德国的
问题是怎样的小巫见大巫?案子可以拖很久,但开庭又来得快速,却又总在审级间辗转难
决。刑法除罪愈除愈多,各级法院的刑案比重大概都是举世第一。司法人员薪水高,工作
时数也特别高,我读过的司法改革理论,有一个研究路数是所谓动机类型,作者把美国基
层法官的人格倾向分成地位、义务、照表、竞赛四种,去观察不同法院表现的差异,到了
司法院服务以后,我觉得我们的各级法官几乎只剩下一种类型—“疲乏”,请问要怎么改

但讽刺的是,在主持司法大计者的改革热情上,我们又是举世第一。尽管明显违反权责相
应的宪法原则,我们的司法院每隔几年就要举办一次百人以上的司改会议,审检辩学再加
社会贤达济济一堂,然后不知怎么就通过了几十件改革议案,司法院立刻奉为圭臬,换了
院长又从头来过,没有人需要为错误改革的后果负责。
到了蔡总统上任,哪里有票就去哪里,竟还破天荒的直接主办所谓司改国是会议,通过的
改革就包括绝对可以让前述德国检察官眼球脱眶的终审法院法官缩编案(减幅高达四分之
三),没有人知道前面讲的诸多问题怎么解决,只为了“人家美国最高法院不都只有九位
法官”,好像完全不知道我们从司法体制延伸到法律教育和法释义学宗法的都是大陆法系
,和联邦、案例法、一元法院、学士后法学院的美国法制,几乎全兜不拢。
另一个牵筋动骨的改革就是让大法官把终审法院已经判决确定的案子,从宪法角度再审一
次,为了这个还要为十五位大法官增聘相当数额的法官当助理,有多少人仔细想过、算过
,在案件的管理上这会增加多大的负担和拖延,对于终审法院作为最后审判者,经过将近
一世纪才建立的终审专业权威,会有多大的损伤。更不要说,就个案审判涉及的案件类型
复杂性及法理复杂性,熟稔度必然不及的大法官们能从宪法角度作出多高明的判断,对于
人民真正期待大法官全心管好的法律有无违宪以及政府分权争议,又会有多大的资源排挤
效应。试问有多少关心司法的意见领袖听闻或了解这个即将施行的法律?
在我看来,我们有太多关心司法改革的人,却很少人真正认真对待过司法。司法当然不是
不要改或不能改,就看你抱持什么心态。就像做医疗改革的人一定会把每天仍然有这么多
人生病待医放在心上,不会这么轻率的用这种方式去改。总统不该介入改革,这正是宪法
设置司法院,让不需选票的司法院长主持改革的基本道理,更不该在会议结束时对民众说
,以后法官不可以再有钱判生没钱判死。
现在看到司法院推动人民参审如此困难,连增编宣导预算都备受批评,心里真是难过。我
在本专栏已经多次说明,当前司法必须改也最难改的就是人民的信任度,但不信任的本质
是文化问题,无关司法制度的良窳。我在推动人民参与审判的经验是,只有让所有人民一
生中有一次实际参加听审和裁判的经验,才能根本改变这种文化,所以提案是用三年来试
行观审。当时在民众回应相当正面时,民进党唯一的想法就是这样的改革只会有利于执政
党,因此提出陪审对案来强力阻挡司法院的提案。等到执政后知道陪审问题极大,再回头
已经很难取信于人,看起来民众面对这样的改制纷扰也已心灰意冷。
所以我最后只能说,即使我们这样冰冻三尺的司法不好改,也还是非好好改不可。但改革
者必须把人民放在心里,而且一定要远离选票。(作者为政治大学讲座教授)
5.附注、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备注 ※
1.前大法官兼司法院副院长苏永钦,观审制倡议者(后来倒戈到参审制),
为司法院预算与历年司法改革之怪象,又出来骂人了。
哪里有选票就去哪里之蔡总统毫不意外的被指名出来骂,民进党次之。
我一下想不起来,绿营关于司法改革的权威是谁啊?总不会是吕秋远吧?
2.德国检察官出了一本畅销书,题为“法治国家濒临崩溃”,会在台湾上演吗?
※ “Live”、“新闻”、“转录”此类文章每日发文数总上限为3篇,
自删与板主删除,同样计入额度 ※
作者: WTF1111 (BBS少看为妙)   2021-03-21 19:27:00
看起来没在野党的事,en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