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台湾民主变质?—亚洲周刊的专题报导的迷

楼主: vikk33 (陈V)   2021-01-06 13:41:08
1.转录网址︰
※ 网址超过一行 请缩网址 ※
https://reurl.cc/L0jpoL
2.转录来源︰
※ FB公众人物、FB粉丝团名称、其他来源 ※
upmedia
3.转录内容︰
※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编排 ※
2020年12月底,《亚洲周刊》刊出专题报导《台湾民选独裁幕后,绿营新威权主义现象》
,封面配以黄袍加身的蔡英文全身像,封面标题出现两个令一般读者相对陌生的语汇——
“民选独裁”和“新威权主义”,新刊一度成为双方攻防的新焦点。
概念考辨
首先,标题中的“民选独裁”,由两个“民选”和“独裁”相反的概念组合而成的语汇,
其含义用文中引述的新党学者周阳山的话说,是“执政者虽是经由层层把关的民选程序取
得了多数民意的支持,但在建立这种民主选举的正当性后,却形成大权在握和整碗捧去的
民主独裁体制”,其描述的政体分类,学理上对应的概念是“选举式威权政体”(
Electoral Authoritarianism),然而读罢报导,文章讲得更多的却是蔡英文如何“倒行
逆施”,台湾民主处于“衰退、失衡”的状态,文章概念指涉多义,有台湾民主目前“程
度上”属于“选举式威权”和“时序”上处在“民主衰退”两面意涵,
其次,“新权威主义”在简体中文语境中指八〇年代末期中国学术界的一场论争。论争的
话题为中国民主化与市场化的未来走向。赞成新权威主义概念的学者认为,为建立市场经
济体制,中国需要强有力的、现代化导向的权威政治,其参考的实例便是后发现代化的亚
洲四小龙(尤其是新加坡),历史学者萧功秦和经济学者吴稼祥是中国支持新威权主义最
知名的两位中坚学者。新权威主义方法论部分一度被中国官方吸纳,“劝谏铁腕改革”则
是中国版新权威主义的实际意涵。而当时国际学术界的民主化理论中,“新威权主义”则
指开发中国家旧权威体制向民主政治体制过渡的阶段,理论渊源和在华讨论的内涵有明显
区别。细读本篇报导,文中的“新威权主义”是指相对于过去两蒋时期的威权而言,民进
党全面执政任期内,作者集纳出的一些“独裁”趋势,是口语化的标签,不具学理支撑,
与之类似的词汇还有“绿色恐怖”、“新戒严”等等。
标题连用“民选独裁”、“新威权”两个相对学术化和陌生的概念,指涉和原意有别的新
情况,存在滥用词汇之嫌,一个新的概念的产生一般源于旧的概念无法描述新的现象,而
不得不用新的概念,而二者完全可用更简明的“民主衰退”或“全面执政 民主倒车”概
括,这种论文式的标题有违下标平实、贴合的一般原则,纯粹从新闻实作上就令人印象不
佳。
威权迷思
最近几年,担忧威权重返,类似标签化的遣词有增多之势:2017年,新党青年委员会召集
人王炳忠疑违反《国家安全法》被带到调查局,大喊“绿色恐怖”;2019年12月25日,国
台办发言人朱凤莲称 《反渗透法》 是“绿色恐怖”;同日,前总统马英九称强力通过《
反渗透法》的行为是“绿色恐怖”,远远超过白色恐怖,“我看那个条文,好像恢复戒严
了,好像恢复动员戡乱了”;2020年6月,台北市长柯文哲评论罢韩后局势,指在台湾民
进党一党独大。
从民主到极权的渐变光谱,区分与判定政体类型的方法即观察该政体有多大程度具备某些
特性,威权主义核心特性是受限、有限的多元主义,与之相对的民主核心特征则是实质、
充分的多元主义,细分包括自由开放的选举、权力制衡、公民权利与民主参与。当下台湾
从从大类上就不属于威权,自然也不属于威权政体不同竞争程度的细分。
威权政体的经典定义由学者胡安‧林兹(Juan Jose Linz)于1964年提出,用以概括佛朗
哥统治下的西班牙,威权政体“具有责任不分明的有限的政治多元主义;没有一套提炼过
的主导意识形态,但有相当清楚的特殊心态;除了某一发展时期之外,没有广泛深入的政
治动员;威权领袖个人的权力行使虽然不受限制,但在完全可预测的范围内”。
按其界定,威权政体具有四个基本特征:有限的政治多元主义、缺乏主导性的意识形态但
有特殊的威权心态、有限的政治动员以及政治领导人权力行使的可预测性。两蒋时代的台
湾无疑符合威权主义的定义,并具有自身的特色,包括列宁主义的党务、行政体制、反攻
大陆动员、地方自治和省籍区隔。
从时序上观察,从党外运动、解除戒严到总统直选、政党轮替,台湾三十载已从民主转型
迈向民主巩固,民主在台湾早已成为常态性的入场规则和激励机制,政治力量并未像俄罗
斯、泰国、埃及等诉诸政变、革命、战争非民主规则导致转型受挫甚至民主崩溃。
民主品质上,包括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Democracy Index、The Freedom
House Democracy Indicators、Frey & Stutzer Democracy Indicators、Varieties
Of Democracy在内的诸多海外民主评鉴机构中,台湾民主指数都属于亚洲前段,从侧面佐
证台湾民主程度并非“选举式威权”。诚然,统计方法、权重等因素会使得计量结果和真
实情况有所偏离,但相较于文中引述的个别是非不分的红统学者或早已转向的深绿边缘人
的偏颇说辞,多家评鉴机构的量化指标显然更具参考价值。
《亚洲周刊》令人感到奇怪的一点在于,经历《国安法》出台和反对派集体总辞之后的香
港,应该属于竞争式威权政体(Competitive Authoritarianism)甚至霸权式威权政体(
Hegemonic Authoritarianism)的一例,较台湾程度上明显更加贴近标题中的“民选独裁
”,在地的亚洲周刊却不做专题报导,舍近求远地认定台湾属于“民选独裁”。或许正如
雷根总统笑话所言,当下香港媒体和台湾媒体一样“自由”,都可以对蔡总统治国方式说
不。
夸大其词
文中列举了支撑“民主独裁”“新威权”论的几点理由,有的确实存在但程度上有所夸大
,有的纯属理解偏差,还有的则是选择性批判。
第一,中天关台不涉蔡政府打压言论自由。电讯频谱属于全体国民之公共资源,NCC有权
依法管理。中天未遵守获得卫广执照时被赋予的要求,在职业操守上存在重大疏漏,为特
定候选人助选、报导明显偏颇、未善尽合理的事实查证之责,却用新闻自由塑造悲情色彩
转移焦点,并推卸媒体应负的责任。文中引述陈文茜的话,称“没有一个民主国家可以用
换照关掉一家电视台”更是不符合事实,对未能善尽事实查证和公平报导义务的电视新闻
频道,英美监理机构同样有权撤照,例如2018年9月6日,Ausaf TV就因宣扬恐怖主义被英
国Ofcom撤照,对CGTN也在考虑当中。至于媒体“见绿不见蓝”就更令人疑惑,旺旺中时
、联合报、TVBS和一票蓝营粉转依然正常运转。
第二,《社维法》裁罚假新闻方面,的确存在少数案例执法过当的现象,但总体判罚比例
仅占4%,多数假讯息事实上并不判罚,法官会以“谣言是否让人信服”及“是否影响公共
安宁”为判断基准仔细斟酌,不会出现随意抓捕的情况。文中援引的苏宏达案,严格来讲
“消灭故宫说”昧于事实,涉嫌误导公共,但考虑到话题属于可受公评之事,且言论处于
事实和意见之间的模糊地带,最终没有开罚。不过,散布虚假资讯不属于言论自由范畴,
争议之处唯在于如何规制,这不涉打压言论云云。
第三,所谓民进党一党独大,只是看到了连任、罢韩等表面现象的管窥蠡测。除正副总统
外,只有立法委员比例上民进党略占优势,县市首长、县市议员、乡镇市区长、乡镇市区
民代表、村里长等职务国民党仍占优势,从党员对政治资源的控制程度来看,蔡英文并非
强势领袖,民进党也不具备实施高度党治的力量。此外,作者似乎忘记了2018年九合一选
举绿地变蓝天的版图翻转,也忽略了任期、罢免、弹劾等既有制度制约。
至于蓝营式微,那也是咎由自取,并非绿营操作的结果。从去年昙花运动、内脏抗争上的
表现,都显示国民党出距离忠诚反对党角色仍有距离,党务混乱、士气低迷、世代更迭缓
慢是连党主席自己也承认的败选原因,将其归咎于黑韩奏效和网军部队实质上是在推卸责
任。
第四,网军议题,这个问题蓝绿都存在(尽管存在不代表合理),2020年3月《镜周刊》
专题报导《蓝祕召网军直击》,揭露蓝营找亲蓝反绿的粉专到国民党中央党部开会筹组网
路作战部队一事,在有组织性地操弄社群媒体方面,蓝营犹有过之。
如果一定要说台湾民主在那个时期出现了倒退的趋势和预期,那也集中在马英九八年:
2008年陈云林来访期间消音式维安、2010年强行通过地方制度法、2014年太阳花的国家暴
力、回避立法院监督和公民社会参与的两岸谈判,更不必说服贸协议一旦通过后对台湾市
场的挤压。
民主隐忧
尽管此篇报导立论偏颇,言过其实,但台湾民主体制本身和蔡政府执政四年确实也存在未
尽符合民意期待之处,破除制约民主品质提升和公民权利保护的种种因素应是蔡英文第二
任期需要补正的方向。前者包括既有的、权责不符的宪政架构,后者则涵盖近年涌现的、
两岸同质化的民权隐忧。
宪政架构方面,目前仍存在总统和行政院长权责不符的错位情况,行政院长由总统提名,
非经选举产生,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行政院长贯彻总统意志,却需担负政治责任,启动
宪改之路,强化立法机关制衡作用,迈向权责相符的政府体制应是第二任期可为的方向。
政治生态方面,2019年经济学人智库民主指数中,台湾得分7.73,属于有缺陷的民主(
Flawed Democracy),指选举自由公平,公民自由亦受保障,但在政治文化和政治参与上
有待提高,去年大选过程中不择手段的民意操弄、罔顾政治伦理的抹黑攻讦自不待言,如
何使选战不致逾越政治伦理,将争辩聚焦于政策面,也是接下来四年执政党和公民社会应
当思辨的议题。
人权保障方面更是亟需补正,近年两岸出现越来愈多同质化的趋向,从缺乏监督机制的《
科技侦查法》草案到资讯不透明的天网建置,从类似中国大数据监控的数位身份证到类似
中共舆论引导的网军部队,这些都是近年来值得注意的问题。
民主不仅仅是固态的政治体系或一次大选,平衡政府施政和公民权利保护,强化监督和自
律机制是促进台湾民主深化的另一道门槛。
媒体可以有立场,但不能见猎心喜,搬弄是非,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恰如其分
的评断是衡量媒体质素的重要面向。《亚洲周刊》原本是华文报刊中的佼佼者,以承办书
展闻名,在黄雀行动、李旺阳“被死亡”、零八宪章事件上亦有不俗的报导。好花不常开
,2012年以来锋芒渐隐,最近几年更是极力附和北京观点,从2019年列香港警队为年度风
云人物,到本期为蔡英文换上黄袍的专题报导,转向的假面令港台两地读者深感遗憾,读
毕文章,原来变质的不是台湾民主,而是亚洲周刊的刊格。
4.附注、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备注 ※
今天靠北这些相信这些的
以前哪个不是整天靠北台湾太自由跟威权党国吃香喝辣
后来又投靠支那的
低贱威权人格
这些人的存在才是真民主隐忧
※ “Live”、“新闻”、“转录”此类文章每日发文数总上限为3篇,
自删与板主删除,同样计入额度 ※
作者: Spinner3 (R&G)   2021-01-06 13:44:00
柯党深信不疑
作者: jixiang   2021-01-06 13:48:00
威权独裁? 国民党、共产党…
作者: goetze (异教神)   2021-01-06 13:50:00
噗!这帐号说起来特别没说服力
作者: Hahafan   2021-01-06 13:56:00
鲁道夫‧冯‧高登巴姆 选举登基
作者: royaljing (royaljing)   2021-01-06 13:58:00
这种文 不用洗了 台湾人不是笨蛋
作者: chrischow107 (拜拜,我的朋友:))   2021-01-06 14:01:00
怎么没有人投书绿共两字给这些媒体用呢 我很期待耶
作者: photoshark (photoshark)   2021-01-06 14:10:00
不民主的国家说民主国家的民主变质,噗
作者: lbowlbow (沉睡的小猫)   2021-01-06 14:31:00
因为绿共这个词连五毛媒体都不会登啊XD
作者: KurtCobain (nirvana)   2021-01-06 15:18:00
周阳山?周世辅何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