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婴儿潮世代背叛台湾?

楼主: vikk33 (陈V)   2019-12-24 08:47:59
1.转录标题︰
若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FB请写名称
婴儿潮世代背叛台湾?
1.转录网址︰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https://reurl.cc/D1MlL6
2.转录来源︰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 他板文章可免填※
独立评论@天下
3.转录内容︰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编排※
一个周末晚上,我与家人到社区小馆吃饭。餐厅不大,桌子挨着桌子,我无法不听见隔邻
父女的争执。听起来,这家女儿在澳洲求学,她支持同校香港学生,参加校内反送中活动
,气愤指责中国留学生的蛮横霸道;父亲则抱怨她不好好读书,自己省吃俭用送女儿出国
,并非让她声援“暴动”学生,“香港局势那么乱,经济搞坏了,所有人都受拖累。”
两人你来我往,声浪一度提高。后来,女儿主动收兵,气氛急冻,冷气团飘过来,我们一
家四口埋头扒饭,都不好意思谈笑。
这一幕刺中我,眼角瞥过那位父亲,望似白领,约莫与我同龄;我心想,他大概猜不透,
原本有说有笑的女儿,为何护着几千公里外的陌生人群,宁可与他呕气翻脸。
而且,这一幕显然不特别,我在社群网站上,不时看见类似家庭冲突的抱怨,《天下》最
近也报导一个案例,标题是:“反送中造成台湾家庭分裂 为何这对父女活在平行时空?

不只反送中,不只香港的“蓝丝”与“黄丝”,枪口对准婴儿潮的世代冲突,似乎成为全
球流行现象。
“好啦,婴儿潮老人”
餐馆那幕过后不久,新西兰25岁的国会议员Chlöe Swarbrick在质询时敦促政府落实零碳
排法案,却频频被资深议员打断。她随口反讥一句“OK,boomer(好啦,婴儿潮老人)”
,在各国媒体及社群网站上爆红,大量梗图及抖音短片不断流传,甚至制成T恤热卖。
一夕拥有全球知名度的Chlöe Swarbrick,后来写文章自陈,她的“OK,boomer”只是脱
口而出,之所以爆红,“象征著多重世代的集体困乏,因为我们继承了持续扩大的诸多问
题,时间窗口却越来越小。”
她提到的“诸多问题”,自然包括暖化议题。Swarbrick批评,过去几十年,全球性的治
理体系,是一个“既剥削人类又剥削地球的经济体系”,造成毁灭性的贫富不均及气候危
机,让人们无法继续忽视。16岁瑞典少女桑伯格引爆的各国回响,也是一例。
相对于Z世代的Swarbrick,出生于X世代的Bruce Gibney,两年前出版一本立论大胆的《
反社会的一代:婴儿潮世代如何背叛美国》,提出极其类近的观点。
40出头的Gibney,并非老一辈口中的鲁蛇或草莓族。他就读史丹佛大学法律系时,因缘际
会成为PayPal第一批投资人,后来,当创办人Peter Thiel卖掉PayPal、成立创投基金,
Gibney入伙为基金经理人。年纪轻轻,就参与投资脸书、AirBnB、Spotify、Lyft等新创
企业。
后来,Gibney离开创投界,半退休的他四处演讲,鼓吹科技创新。2017年,他甘冒大不韪
,直接写书开砲,批评盘踞政坛多年的婴儿潮世代,掌握庞大政经资源,不断让政府超支
举债、不断为自己减税,恶化国家财政,却不愿积极面对全民健保、全球暖化、制造业空
洞化、公共基础建设老旧、财税改革等艰难但极其重要的议题。
生于安乐,而缺乏群体责任
Gibney在书中列举大量数据,佐证自己的论点,例如:
──他出生的1976年,美国债务与GDP的比率约为35%,2017年已增为103%,且仍不断飙
升。
──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统计,全美延宕未维修更新的基础建设,累积约4兆美元,造成
公共设施老旧、濒临崩毁。
──公共教育体系不断萎缩,迫使中产阶级学生为承担大学教育,尚未开始工作,就背负
钜额债务。
在此同时,政府不断为富人及企业减税,相信“涓滴效应”(trickle-down effect)会
让全民受益;然而,在全球化趋势下,徒然让掌握社会资源与财税知识的婴儿潮富豪更方
便搬运他们的财富,留下财税大洞、社会不均、环境沉疴,给资源越来越有限的下一代。
某方面,Gibney的“世代掠夺”观点并不算新。已有不少论者批评,自从1990年代初,婴
儿潮世代全面掌权,30年来全球化思潮及新自由主义盛行,加剧贫富差距及阶级落差,也
让社会流动趋于停滞。
Gibney的特殊(或争议)观点在于,他认为,1945到1965年间出生的婴儿潮世代,从未历
经战乱,继承上一代脱贫的富足安乐,享受人口红利的经济飞跃成长,缺乏社会资源共享
的互利意识,信仰极端个人自由,加上电视媒体兴起,鼓励消费享乐,因而不愿牺牲己身
利益、不愿思考社会责任,不愿促进群体共好,造成种种世代剥削现象。
必须说明,Gibney并非指斥“每一名”婴儿潮世代出生者(是,我也中枪了),毕竟,不
是所有人都支持政府疯狂举债或反对暖化议题;而且,婴儿潮一代不乏全球化经济的受害
者。然而,他指出,正是婴儿潮世代的“集体”投票行为及社会思维,造就一种自私、短
视近利、形同盗刷儿女帐户的严重透支,无论是国家财政的透支,地球环境的透支,能源
消耗的透支,社会公义的透支。
只重视一时便利,却无视长久损耗
看到Gibney几近“引战文”的论点,婴儿潮读者可能血压上升,怒从中来,忍不住拍桌抗
议。然而回到台湾,无论是否支持他与Swarbrick的观点,毫无疑问,我们同样经历他们
点出的世代冲突。年金议题、核废议题、财税公平议题、居住正义议题、基本工资议题、
环保开发议题,我们都能看见“OK,boomer”背后的改革阻力,及保守自利的对抗心态。
若需要更多本土证据,推荐阅读2011年的《崩世代》、2017年的《未竟的奇蹟》,这两本
书都在论述台湾经济的发展历程,如何环环紧扣政治与社会效果,包括所得不均、财政危
机、劳动剥削、少子化及老龄化。我们不但债留子孙,也留下一个资源耗弱的不公义社会

(本文已太长,容我不抄书了,可以参考这篇、这篇或这篇。)
Gibney的观察有其意义。作为一种群体,未曾亲历政治迫害、人权剥夺的婴儿潮世代,长
期处于承平时期,在功利主义驱使下,习惯安定,害怕变动,追求经济利益极大化,造成
一部分“同理共情”的能力匮乏,倾向基于个人实利,舍弃更高阶的抽象价值,诸如言论
自由、主权认同、医疗人权、社会公义……等。
举个例子,台湾引以为傲的健保议题,看似美好,但不仅造成医护血汗、医疗资源浪费,
随着老龄化及少子化的人口结构剧变,未来若不持续调整保费结构,极可能面临破产危机
;然而,每次调涨健保费率,政府就承担舆论反弹及政治自杀的风险,最坏情况下,实施
25年的健保制度万一崩毁,我们还回得去吗?
最近有个真实故事:美国一对常春藤大学毕业的双薪父母,年幼女儿半夜跌破头,他们看
着她疼痛大哭却不敢送急诊,害怕天价急诊费拖垮财务。拖到女儿哭闹几小时未休,只好
忐忑送进医院。他们历经双重煎熬,一方面担心女儿有脑震荡,一方面担心医疗帐单。经
过标准的X光诊查程序,女儿只有皮肉伤,敷药止痛即可,帐单送来是5,500美元,幸亏该
州有婴幼儿医疗险,这对父母“只需”自付900美元,他们如释重负,暗暗自责让女儿平
白受苦。
看到这样的故事,如果台湾健保财政恶化,若不调涨保费就会破产,你每月愿意多付多少
保费?如果你没有子女,也没有高龄家人,会因保费调整而愤怒吗?
不只健保,影响千万名劳工的劳保基金,预计7年后可能破产,10年后亏损将近兆元,势
必不断延后请领年龄或降低月领制给付;陆续届退的婴儿潮一代会不会强硬要求政府举债
偿付,即使形同要求“下一代为你的退休金买单”?
“个体短期利益”与“群体长期利益”的艰难拉扯
生于当世,到处都有这一类要命陷阱题。例如,你若是香港商家,知道街头抗争是争取公
众政治权利,但会让自身收入受影响,你还支持吗?或责骂他们是“暴民”, 支持警察
动用一切方法抓走他们?
如果中国政府下令,所有中国品牌手机必须将台湾标注为“中国一省”,NCC因而强制下
架,你会支持吗?或认为手机便宜、镜头犀利比较重要?
如果你羡慕北欧式的福利国家,不只“6岁以下国家养”,公共托育、育儿津贴、新生儿
父母假、教育津贴、公费医疗、养老金……但是,这类政策支票背后,政府财源哪里来?
你愿意付出多少比例的税金,打造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互助社会?
这些拷问,看似类型不同,其实都攸关“个体短期利益”与“群体长期利益”的艰难拉扯
,其中解答,不见得是二元选择,也可能是多元组合方案。底线是,越是影响重大、事关
长远的公共政策,越没有“199吃到饱”的便宜好康,若不是多数人共同买单,就是少数
人痛苦受害;若不是这一代共同承担,就是下一代倒楣爆炸。
回到文章开头那对父女,某种程度上,他们都没有错,毕竟,人类价值观是一套复杂的排
列组合,他们只是选择不同的价值优先取向;最终,我们的集体选择,将决定国家的未来
命运。
曾经,婴儿潮世代被视为“最叛逆、最有创造力、最积极争取权利的一代”;如今,这一
代在现实中安顿,成家立业,走向衰老,人数约700万的婴儿潮世代,毫无疑问已是台湾
最庞大、最富裕、资源最丰厚、占据最多发言位置的一代,“经济成就”是这世代最耀眼
的勋章,相对的,过度强调个人的经济安全感,也限制了群体关系的想像,拉大与其他世
代的隔阂。
当前,台湾位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冲突核心,光是思考短期利益,极可能拖垮这个
东亚小岛的未来。就像Chlöe Swarbrick描述,人类面临的种种危机,不能全数归咎婴儿
潮世代,而是“多重世代的集体困乏”;不过,手上握有越多资源的婴儿潮世代,越应该
摆脱自我利益中心,摆脱“资源分配者”的心态,尽可能尊重下一代、下下一代的利益,
将他们视为共同合伙人,聆听他们的忧虑与期待。
或许,我们可以效法芬兰、以色列议会设置“未来委员会”或“下一代权利专员”,防止
公共政策损害后代权益;或许,学习英国威尔斯通过《未来世代幸福法案》,确保政府决
策至少考虑30年后的效应;或许,从家庭到政坛,都需要更开放、更诚恳的世代对话,不
只为了今天,更为了往后每一天。
“婴儿潮会老,Z世代会长大”,当我们跨越世代鸿沟,当我们的国家走向及价值排序渐
趋接近,“OK,boomer”一词,将有截然不同的正面意义。
4.附注、心得、想法︰
其他国家不一定
但台湾这个世代被党国洗脑太深
至少一半以上
应该到感化院好好反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