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小英与赖清德的亲身观察比较
我从高中、大学、服兵役负责行政人事与文书,从未因压力而加入国民党;出社会迄今,
也不曾加入民进党,仅曾受环团好友李根政之邀,短暂加入几乎算是环保团体的绿党。会
从社运人士,进入体制,是个意外。
简单地说,受邀去向当时民进党智库执行长林全报告台湾的环评制度到底有哪些问题?怎
么改?二次报告完后,因为由他组阁,便希望我直接进来体制直接负责调整环评制度。在
此之前,印象中几乎没有跟小英总统(当时是党主席)讲过话,甚至还曾投稿批评过她过度
向大型企业靠拢。
每年4月22日的地球日,部分环团都会想拜会总统,让总统做些友善环境的宣示,而2016
年的地球日,因为一个月后将改朝换代,所以,这次环团是拜会尚未就任的蔡英文,而非
马英九。李应元与我便被通知陪同,当然,来访的环团朋友,我都熟识。小英一开始致词
时,便说【当林全跟她讲要邀我当环保署副署长时,她的心颤抖了一下,后来觉得很好,
可以做为执政团队与公民社会对话的桥梁】(这部分有新闻露出可查)。
先写了一大段,主要是要说在此之前,其实对他们两人都不熟,印象都来自媒体报导与个
人观察。
当然,我现在绝对支持小英总统连任,但这是来自我那2年4个月副署长生涯的亲身体验。
我曾公开说,决定进入体制,就是想说也可以在体制内从事社运。因此,在体制内做事时
,并没有被体制制约,反而,经常想突破体制规范。
所以,以下对小英与赖清德的性格比较,就是在上述脉络下的亲身体验:
小英确实有时候太想面面俱到,而两边得罪。婚姻平权与劳基法的修正,就因而付出惨痛
代价。
但反过来说,其实她很能倾听多元意见,可以就事论事讨论,也能因而调整政策、步伐或
期程。但自2012年败选后,勤走各界,与企业、公民社会沟通,所擘画的改革方向与决心
,则没有动摇。
我曾几次被找去报告某些重要政策进度、执行情形与外界反应,她也会提供来自国安情资
分析,要求我们注意因应。除此之外,如果时间上允许,我可以自由额外讲一些我认为可
能在社会上会引起重大争议的事,提醒注意或因应。如小英或其他幕僚觉得重要、有道理
,便会去进一步了解,并提醒相关部会审慎处理。
也就是说,小英,做为国家元首,她仍能兼听不同意见与多元声音,纵使跟她渊源极为有
限的对象。这样的人当国家元首,台湾才不会威权复辟。
至于赖清德,从他因为支持对象没有赢取议长之位,便借词无故拒绝进台南市议会进行施
政报告与备询开始,就已充分显露,爱面子远胜于遵守法治。
在行政院长任内,不知是幕僚或经济部提供的错误资讯,深澳电厂的环差通过,都已经引
起轩然大波(由我承担社会课责就好),他还用【干净的煤】、【北部缺电】等理由火上浇
油。明明已经烧到新北(苏贞昌)、台北选情,甚至延烧到宜兰与桃园,总统府与行政院的
大部分政务官都希望赶快喊停,独独他一人固执己见。
后来,先是突然公开喊出希望桃园观塘的三接环差要在9月底通过,跟着又再公开讲要“
三接换深澳电厂”,做为负责环评的我,不仅只能从新闻得知,还被要求密切排审环评大
会,非配合让三接环差通过不可。
不愿配合,只能公开辞职明志,也因而更加得罪新潮流。
而之前有关三接环差的内部讨论,包括我在内的相关部会政务官与会,我们竟然没有广泛
、充满讨论的自由,只能说明与职掌相关的部分。赖直接说环保署只能讲环评的问题如何
克服,农委会只能讲藻礁、柴山多杯孔珊瑚等生态问题如何解决。其他如替代方案、社会
舆情的政治效应,都不需要多讲。
这种行事风格,只会让争议问题越弄越大而已,根本无法舒缓争议,遑论实质解决问题?
据了解,赖清德要在立法院公开讲用三接换深澳电厂前,也极可能没有事先知会同党的郑
文灿市长。所幸,郑文灿四年执政绩效好,选情没有明显受到冲击。
此外,他曾一度把总统非常重要的能源转型政策中的2025年能源配比,从50:30:20,大笔
一挥突然改成80:20,竟连经济部(能源局)都事先不知道,也没意识到一旦让外界获悉,
又将引起轩然大波。但赖却可以未经讨论且未经评估可能引发的效应,就擅改总统能源政
策;甚至1124大败之后,一度发言重新拥核。
还有,就是从他参与初选以来,讲过的话与所作所为,经常翻异或矛盾,可知诚信问题,
也令人不敢领教。
这样独断且毫无远见的人,一旦当上国家元首,进一步掌控完全陌生的国防与外交,会不
会是更大灾难呢?
朋友们,如果关心台湾民主,也相信我的亲身体验,【6/10-14的民进党初选民调,请唯
一选择: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