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第二次“大东亚共荣圈”— 及战争

楼主: vikk33 (陈V)   2019-05-23 14:34:30
1.转录标题︰
若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FB请写名称
第二次“大东亚共荣圈”— 及战争
1.转录网址︰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https://reurl.cc/8Le1R
2.转录来源︰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 他板文章可免填※
立场新闻
3.转录内容︰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编排※
卢斯达
5 月 15 日,中国举办了第一届名为“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的大会,号称
有 47 个亚洲国家参与。这个升级版春晚,落在一个奇异的时间节点,也就是中美的贸易
纠纷越来越激烈;最近美国有报道指,国务卿蓬佩奥正筹组一个拟定对中国政策的小组,
成员之一的国务院国家政策发展主任 Kiron Skinner 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这是要对
付一个真正与我们不一样的文明和不一样的意识形态,而美国之前从未面对过。”也就是
将中国视为比苏联更高的威胁。
在“亚洲文明交流大会”的幕开仪式上,习近平的开幕演讲也反击了“文明冲突论”,内
容之后又在中共党报《求是》刊登。习近平说“若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
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在文字版本,中共
认为“各种人类文明都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
鉴的动力。只有外交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
‘文明冲突’”,海外党媒有文章盛赞此乃“反击西方中心论”。
中国不也在做同一件事吗
中国批评西方/美国自我中心、批评西方人自以为拥有高等文明,希望改变他人的时候,
似乎浑然忘我,忘记自己也不过是帝国主义的后进者。在反对“民主自由模式”制霸人类
历史的同时,中国也将自己的那一套塞给其他族群。他们反对维吾尔人的宗教生活、毁灭
/改建了很多寺庙,用强迫通婚和殖民将异质地区“汉化”。谈及西藏的时候,中国官方
永远带着解放者的口吻,认为自己“解放”了农奴制的西藏,将自由和平等带给了西藏。
如果说人类各种文明都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那么西藏的那种社会体制,也没有特别下等,
又有什么需要中国人去“解放”和拯救的呢?
如果并没有进步和落后之分,今日中国人又为何高举自己将这些地区“带入现代”(当然
还有天然资源的掠夺)的功绩呢?在香港,中国官方和中国人也不时表露出一脉相承的傲
慢。“香港已经回归中国”、“香港自古以来属于中国”、“香港人不用支付宝或微信支
付是落后表现”;他们嘲笑香港经济不景,事事讲求程序和问责,不及他们举国体制有效
;他们不断说香港年轻人“回去”大湾区才有前途有将来,他们说普通话才是高等、正宗
的中文,而广东话只是一种“不是法定语言的方言”……划定一个势力范围(天下)之后
,“中华”就可以在这个范围中任意广推自己的一套,改变其他人的文化和体制。
亚洲这个名目
而更大的问题是,虽然中国用一套和平、共融、文化多元的现代左翼自由派言辞,去反对
美方的“文明冲突论”。然而这个“亚洲文明交流”的发明,本身就是大东亚战争论述的
阴魂重招。
日本不是突然变成军国主义,其最初的源头是进口自大唐的儒家文化,在建立仿中华式政
权的时候,“中华思想”关于华夷之辨的想法,也开始影响上层政经知识贵族。到了某个
时间节点,日本主义兴起 — 世上确实有华夷之分,但我们日本才是“中国”,西边大陆
已经沦为夷人。
由于日本是华、神国、君子之国,而“亚洲”的概念慢慢进入了“亚洲”本身,“西力东
渐”除了带来政治动荡,还有地理和集团观念。我们渐次接受了“亚洲”的想像观念,而
且认知到自己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射程之内。
18 世纪中,明治政府开始“维新”。明治的前十年,大多数是内政重组,也有武士集团
发起的西南内战,不过要检验成果,还要要看对外战争。第一次出兵是 1874 年,对手是
当时仍然独立的琉球王国。后来大清介入,日本算是稍占便宜之后全身而退,留下外交条
文的尾巴,20 年之后甲午战争,日本得到一系列包括琉球的战胜品。
泛亚主义与日清提携
1894 年的甲午战争已经检验了明治维新的初步成果,但早在 1885 年前后,福泽谕吉已
经在写《脱亚论》,可见日本知识人并不是“胜利球迷”,看到打赢仗才动笔。他们一早
就认为中韩乃至其他亚洲地方都太过落后,在欧洲的殖民狂潮,会拖累日本,所以日本应
该积极影响这些地方的政治。于是实际行动就是透过黑社会和浪人、明面暗面的在其他东
亚国家建立亲日代理人,包括孙文的同盟会在泛亚反俄主义组织黑龙会的帮助下,于东京
成立;辛亥革命亦自然都是在日本人的奔走协助下得以开花。
这一切人力物力的投入,都是建基于日本之外的整个东亚都需要进步的想法。这些国家同
为“亚洲”,所以应该以日本人为模范,团结起来抵抗欧洲人。这个“王道一以贯之”的
形上思考、认为中华道统已经落在日本手上(因为国家神话说天皇万世一系,反观中国大
陆不断禅让放伐,兼且多次被外族征服)的政治判断,令日本人发起战争背后的国史思维
。很多人都会感叹,日本比中国“更中国”;其实“大东亚战争”本身就是古中国思维的
产品。
晚清前后曾经有清日之间曾有“日清提携论”,革命初步成功之后孙文都是泛亚主义者,
其人生的最后演讲还是《大亚洲主义》,很笼统地将东方文明视为王道文明、而西方就是
霸道文明,可说是亨廷顿“文明冲突论”面世之前的简单版本。
不论是“亚洲”还是“王道”,这都是说亚洲各国自视为同一个政治利益文化共同体,必
须团结起来才能在这个殖民世界免于奴役。
日本先拔头筹蹷什篪晱撚
到了 20 世纪初,情况急变,日本政坛对理想层面的泛亚主义明显已不感兴趣,取而代之
的,是以“从欧美列强的统治中解放亚洲”、“相互尊重、彼此独立”和“共存共荣的新
秩序”,即大东亚共荣圈,并开始出兵各国。
大东亚战争是一场自我预言和实现的文明冲突,不无讽刺的是“亚洲”这个概念其实是欧
洲发明,用以区别我者和他者,后来这个泛称到了东方,加上西方的压迫,就搞出了很多
事。日本人认为“亚洲”和“王道之治”遇到西方挑战,行将衰亡。兴灭继绝的方法,是
以日本为首重建一个大帝国去资源整合,以更大的举国体制反击,无论如何都要守护东亚
神圣和天然的政治文化传统,这是一场对西方文明的“抗争”。
而大东亚共荣圈的战争范围,大致上跟中国现今声称的“自古以来”的势力范围,并没有
太大分别,也就是东海、南海、整个东南亚以及澳洲。只要举凡天朝文物风俗所到之处,
都属于此神圣帝国的传统势力范围。
大东亚战争只是日本失败,但这个意识的发祥地,即中国,在 21 世纪又再回到这个计划
之中。也就是“中国模式”,以及外交上作为亚洲的领袖对抗美国,这个文明的自我期许
,按历史而言不会先毁灭最远的敌人,而是会向邻国输出更大政治甚至军事压力,以早日
完成“共荣圈”以抵抗美国。
在贸易谈判中,中国始终不能放弃补贴国企、强迫转让企业技术机密等等,便是另一种文
明冲突。因为没有了这些“特点”,就不是举国体制,中国就没有了其独特性,亚洲就此
失去希望,成为西方文明的附庸。
只要“东方危机意识”一天没有消失,大东亚战争还是会不断上演。其实其他小国都有类
似的想法,例如现代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威权领袖提出的“亚洲价值观”,这些都是出于
一种救亡意识,只是对撞起来的战争不一定很大,但这还是同一种镶入“亚洲概念”之中
的自我想像出来的特殊性。
冲突的前兆
但东方自身的危机意识,是近代世界史的经纬线,根本无法抹取,只有彻底的杀戮才能清
除,日本是一个典型例子。为何是由日本发起第一次大东亚战争,除了军事实力,还涉及
普遍恐慌的“国民性”。在黑船来临的时候,整个江户的恐慌,就为“东方危机意识”为
引旨的大东亚战争埋下了伏线;大清之下的“中国人”,由于自视为天下中心,拥有人类
最高的文明,在西力东渐很久了,也没有那种歇斯底里。两班人的心理分别,将中国的大
东亚战争推迟了一个世纪以上。
现代中国以“输出中国模式”、间谍、收买、偷窃、补贴、市场不开放、武装化邻近海域
等等,作为行走国际社会的帝国技艺,其实是第二次大东亚战争的前期工作。从贩夫走卒
几十年来都说“美国佬想分裂中国,令中国变成弱国被欺负”,到高层党官明确提出贸易
问题产生的“政治风险”,这些都是中国版本的“东方危机意识”,有这个意识就会令本
来不是战争的局面,变成战争。
当一个亚洲国家开始谈共融、谈普世性、谈互相提携……那真是充满近代史的既视感(
Dejavu),当时的日本不也是说这些漂亮话的吗?一代人死过之后,现在我们又有“以亚
洲作为方法”、“北京共识”、“文明自信”、“对抗西方中心论”,这些概念,在历史
上都出现过 — 那是冲突的前兆。
4.附注、心得、想法︰
其实
这就是支那酱缸里面
不知道世界长啥样的原始文化变文化道统吸太多的下场
等到八个大大
带着
AK与古兰经杀来
这个文明
就跟古埃及一样结束了
作者: RW2010 (Guidance)   2019-05-23 14:42:00
亚洲的共荣圈都是想用恐惧来创造 欧美多数都用利益来创造所以亚洲常常搞到最后就会遇上瓶颈
作者: telluImsorry (Come up to meet you )   2019-05-23 14:57:00
美国式共荣:我给你民主、自由、科技、人权、享受,你给我石油。中国德国日本式共荣:我给你枪炮、口号、领袖、戒严、假想敌、仇恨,你给我尊严跟生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