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吴介民

楼主: vikk33 (陈V)   2019-04-23 08:42:17
1.转录标题︰
若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FB请写名称
吴介民
1.转录网址︰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https://www.facebook.com/wujiehmin/posts/2266933276891492
2.转录来源︰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 他板文章可免填※
fb
3.转录内容︰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编排※
从郭董参选看鸿海转型问题(吴介民)
郭台铭宣布参选总统,鸿海股价一飞冲天。郭董乘势对蔡政府展开民粹式攻击,他的政治
语言结合了中国因素与老百姓发财愿望──“民主不能当饭吃”──让民进党不知不觉卷
入“民主与经济发展互斥”的诡论。
国际上,已经有太多权威研究指出:经济发展要可持续并升级,依靠的是民主与法治。为
什么?因为有民主法治,才能合理保障企业产权。不然,中国今天怎么会出现“国进民退
”,由党国资本加紧掌控国家经济资源,压迫私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问题?较低的水果摘
完后,要摘更高的水果,靠的不只是产业升级,还需要政治升级、民主法治升级。(参见
颜择雅的专书论述。)
因此,舆论界不应该跟着郭董参选乱起哄。我们更须从产业基本面来看一看鸿海在中国的
问题。
鸿海(富士康)是苹果最大的系统组装商,形成一个交错复杂的庞大供应链体系。鸿海发
展的基础,是台湾在模具、铁件等方面的制造技术,它以此为基础在中国扩展出以量取胜
的代工王国。若没有台湾在前一个阶段累积的制造业基础、网络式生产所培育的众多技术
人才,鸿海王国便难以诞生。然而,鸿海依然是在苹果控制的全球价值链霸权下,玩“求
生与追赶”的游戏。换言之,鸿海能够在中国组装苹果手机赚大钱,它的技术基础是继承
了台湾从1960年代以来,传统产业培育出来的优异代工制造能力。
鸿海特别之处,是它采取垂直整合方式,将供应链的一大部分纳入它的产权结构之中,采
取“层级式供应链治理结构”,而获得更多攫取供应链价值的节点。它的毛利低(相较于
其他传产),但以量取胜。
归根究柢,鸿海能够在中国采取以量取胜的战略,乃是中国为鸿海提供了廉价的生产要素
,尤其是廉价的人力资源,如果没有过去几十年庞大民工队伍贡献劳动力,哪会制造出像
鸿海这种“高新科技业、但劳力密集”的庞然大物?
因此,劳动力的挤压,成为关键因素。衍生出来的,便是超时加班的问题。
2010年深圳富士康发生员工连环自杀事件,鸿海因被称为“血汗工厂”而形象大损。当时
,根据一位离职员工提供的薪资单,她们每个月经常加班超过100小时,远远超过中国法
令允许范围。中国《劳动法》对加班规定相当严格: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特殊情况
下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且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以2008年4月为例,富士康薪资单上标明:标准薪资是每月950元(相当于最低工资);平
时加班时数65.50小时,加班费636元;周六日加班62小时,加班费877元。帐目上,加班
费超过了标准薪资。因为加班,工人必须签署“自愿加班确切书”,此为资方用来应付政
府的劳动检查。工人自己不签,主管还会帮忙签,变成“被签署、被志愿加班”,而且连
请病假都相当困难。
然而,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耗竭,近年廉价劳动力不再,鸿海势必要转型。但这么庞大
的企业要转型,谈何容易?中国人说:船小好掉头。但鸿海可是一部遍布中国各地的加工
大怪兽(一部分工厂分布在其他国家)。
鸿海转型其中一步棋是,旗下富智康与新创公司合作取得诺基亚手机品牌经营权,大举投
入资金,但手机品牌经营相当困难,砸了大钱却未见成效,甚至进一步侵蚀鸿海富士康的
获利表现,因此,“拿本业获利补转投资的洞,结果本业不振洞却越来越大,虽然是挂牌
卖东西,掏空左手代工端,亏钱卖给右手品牌端”。(见《苹果日报》2018/12/13)富智
康挖了这么大的财务黑洞,鸿海如何处理?中国政府是否出手救援?也引起外界好奇。
鸿海经营手机品牌铩羽而归,再一次应验了台湾代工系统,想要在全球价值链(GVC)向
上攀爬到品牌顶端的超高难度。台湾是全球鞋业制造王国,宝成如同鸿海,也曾经在中国
依靠低工资劳力供给获庞大利益。但宝成自行经营品牌的企图心,也在品牌(例如耐吉)
压力下打退堂鼓。最后是以通路商身分,帮品牌在中国市场卖自己生产的鞋子。
我在《寻租中国》书中论证的一个主题,就是台商产业升级的策略思考。“代工”并非毫
无出路。相反地,台积电也是采取所谓代工模式,但它开拓出一条独特的道路,以优异技
术获得非常高的利润,成为全球顶尖企业,并且在台湾形成了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台湾
半导体产业的成功,背后有累积几十年的制造业文化因素,不是凭空而生。这也可以解释
,为何中国砸下重金搞半导体制造,至今成果仍有限。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较为持平地
评估“中国制造2025”的可行性与限制。
鸿海与台积电是在不同产业类别、不同技术档次上的企业,无法以简单量化数据做比较。
但两者呈现出台湾在企业升级与转型策略上的路线差异。台积电,还有无数不靠中国廉价
生产要素的中小企业,仍持续在台湾走出一条稳健可行的道路,背后一个重要因素是,30
年来台湾在民主法治上的进步,提供了安稳的产权与经营环境。
吴介民/中研院社会所副研究员、《寻租中国:台商、广东模式与全球资本主义》作者
苹果日报 火网评论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90422/38315972/
4.附注、心得、想法︰
就是别人呛声的
民主就是你不用把鸿海捐给共产党
可是你就是不懂这套道理
只会靠山寻租
不知道
人家是吸光秩序资源的怪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