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说, 西区现在成功是 Ko P 的功劳,
真的很会, 也很恶心, 就是在收割就对了.
以下是网络查的... 罗马不是一天造成, 不用自己造神.
西区整个变化大改变有好几个阶段, 拆中华商场, 中华路整建,
人行步道, 捷运, u-bike 施行, 开放陆客人潮涌入,
以及后来的日本, 香港, 韩国游客.
香港朋友很喜欢来骑自行车...
以下引自网络资料 (关于行人专用区)
1985年6月8日下午2时,台北市市长许水德与台北市议会议长张建邦,
在台北市武昌街二段的来来百货公司与狮子林新光商业大楼之间的广场,
共同主持“西门徒步区”的揭幕式。当时西门徒步区的规划,
不仅是台北市都市计画建设的一大突破,也是市民生活品质提升的具体表现,
对于日趋褪色的西门闹区更具妙手回春之效。
当时,根据台北市政府工务局都市计划处的规划,
武昌街二段全段被规划为公园化的商店街,除了鲜艳与舒适的铺设外,
道路两旁并设有中国传统文化风俗意味的座椅、盆栽、街灯与花台。
同时,西宁南路从汉口街至成都路间的两旁人行道,各加宽两公尺,
并予以美化,将整个西门徒步区的铺面系统、动线系统、
活动广场相互协调一致,打破人行道与马路的分隔。
这一版的西门徒步区计画,主要是针对已实施的行人徒步区范围,
进一步规划与改善。徒步区路段以公共汽车专用道方式,
减少一般车辆抢车道,扩大行人活动空间。
而徒步区的管制时间,和1977年版本不同的是,假日的管制时间提前至上午11时开始。
80年代末,两位西门町当地饭店与戏院的大老板至日本考察,
学习到当地商圈的经营模式,决定再次推动设置西门徒步区,
并在吴伯雄市长任内完成徒步区的规画,
于1990年1月13日启动第三次的“西门徒步区”;
这一回基于70与80年代的行人徒步区计画,
由徒步区内的商家所组成的“西门徒步区管理委员会”,
以较具系统的方式管理区内事务,使得购物人潮再度回到西门町。
但那时候的台北市政府只是惯性地把徒步区视同道路及绿地工程,
让西门町空有徒步区的“架子”却无应有的精致美感,
加上以后勤管理执行能力阙如,
徒步区启用后确实起了短暂的振兴起弊效果,
但不消数年(当时市长为黄大洲),徒步区再度失去光彩,欲振乏力。
1996年,台北市政府(当时市长为陈水扁)再度回到西门徒步区现场,
几经诊断后,决定再度挹注资源,且一改以往粗俗的硬件工程导向,
淘汰旧版西门徒步区,并于1998年,
祭出崭新的“台北市西门徒步区整体环境更新改善计画”,
包括更新所有的道路舖面与路旁的座椅等公共设施,
并引入支援性展演活动设施,以及打造媲美好莱坞星光大道的夜间景观照明气氛,
同步补强软件措施,宣示环境建设发展的目标在于为“人”而存在。
于是,全新的西门徒步区硬件设施于1999年竣工(当时市长为马英九)。
结论:
当初西区翻转是怎样? 只课税逼商家将租就能把人潮引回?
※ 引述《tipsofwarren (tipsofwarren)》之铭言:
: 柯文哲真的很会,
: 现在东区空洞化, 是因为 人潮流失,
: 如同永福楼老板娘自己说的, 一级战区他当然愿意付一级租金,
: 人潮流失让一级变成三级, 然后课空屋税人潮就会来?
: 五告北七.
: 坦白说, 好好的把商区经营起来才是是政府该做的事,
: 空屋税客下去对那些屋主说真的影响不大,
: 但是没有对症下药显示出柯P真的如韩国瑜说的
: "看起来很忙, 方向却是错误, 徒劳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