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录标题︰先提名就输了?从数学推理看2018台北市长两大党的提名困境
http://whogovernstw.org/2018/04/18/austinwang32/
作者◎王宏恩 /杜克大学政治系博士
2.转录来源︰菜市场政治学
3.转录内容︰
2018县市长选举只剩七个月,各地县市议员与县市长提名纷纷启动,
每天宣传车来回穿梭。然而,最指标的台北市长选举,两大党不只
没有提出人选,甚至不断将提名时程往后延,不到最后一刻(8月31日
登记截止)绝对不公告人选。
四年前在2014年时,国民党于4月19日由全民调决定连胜文出线,而
民进党则是在5月13日先由党内参选人对比出姚文智,再由6月12日
跟柯文哲对比后由柯文哲出线。但到了四年之后的2018,国民党尚
未开始党内民调,原本说好的四月中公告结果也延后到五月。而民
进党更是直接不宣布党内初选的时程,一切静观其变。
为何我国一个执政党、一个最大在野党,面对我国首善之都的执政权,
一直不提出人选呢?台北市长选举不只是决定未来四年首都的执政党
为何,更是牵动大笔的执政资源与政党形象。除此之外,台北市的选
举甚至会牵动到天龙国之外的选举战况,例如台大国发所陈明通与杨
喜慧研究发现,民众对柯文哲的观感会跨越选区跟淡水河跟头前溪,
影响到新竹市长的选情,可谓母鸡带小鸡效应确实存在。
既然如此重要,两大党在龟什么呢?面对这样的问题,分析时需要同
时考虑几个状况:选情如何、两大党偏好如何、两大党手上有的策略
有哪些、以及两大党的偏好与结果如何被对方的行为影响。这样同时
考虑各方的思考方式,很接近政治学里面的赛局理论分析。透过把全
部可能的状况列出来、配合现实逐一限缩范围与回推,方便我们理解
到底两大党在想什么、又为什么要这样做。
2018台北市长选举: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首先,我们假设在2018的台北市里,有KMT比例的国民党支持者、DPP
比例的民进党支持者,而柯文哲的支持者就是100-KMT-DPP。KMT与DPP
的全部可能范围都是0~100,但是两者相加也不可能超过100,所以可以
画出下图。下图的灰色部分就是理论上全部可能的选举结果。
https://i.imgur.com/ilP6CGu.png
接着,我们根据台北市的特性,来逐步缩小可能的范围。在这张图上,
我又多画了4条线。这部分并不复杂,只是让大家回忆一下可爱的国高中数学。
首先是L2,这条线以上是KMT>DPP,也就是假设国民党传统上蓝大于绿,
这在过去研究都是蛮合理的假设。
L3是KMT>柯P=1-KMT-DPP,这个不等是在左右移动一下后可以画出L3这条
虚线,L3左边是KMT得票小于柯P,右边则是KMT>柯P。
L4是DPP>柯P=1-KMT-DPP,一样可以在左右移动一下后画出L4,Lˋ左边
是DPP得票小于柯P,右边则是DPP>柯P。
最后,L5以上则是KMT得票大于50%,以下则是<50%。
https://i.imgur.com/XlBXfxG.png
在划出这几条线后,我们就可以根据两大党一直不提名的实际行为,来先
把这图里一些较不可能的选举状况排除。举例来说,在下图中,蓝色的部
分是国民党确定会自己拿到过半选票。假如实际真是如此,那国民党应该
有意竞争总统大位或党主席的人都已经抢着要出线了,而初选也应该早就
办妥,不会到现在都还没决定。
另一方面,下图的黄色范围,是柯P的得票早就比两大党都还多,两大党毫
无胜算。但假如视实际情况是如此,那两党也应该早早决定人选来练兵,
或征招党内人士承担参选,而不会一直放著不提名,对政党的威信与党主
席的名望都持续造成伤害。举例来说,民进党在胜算较低的宜兰县、苗栗县、
花莲县都已完成提名,而国民党也早已完成胜算不高的桃园市与基隆市提名。
https://i.imgur.com/IqFMj55.png
进入深水区的四种选举组合
在上图排除掉更多状况后,最后剩下的中间一小块三角型,似乎捕捉到了现
在台北市长选举的缩影。同时,这些状况配合两大党的行为,也更帮助我们
推论出两大党的认知与策略。
https://i.imgur.com/OYdNGcD.png
首先,这张图里的深蓝色C1,是‘KMT>柯P(L3右侧)’
且‘柯P>DPP(L4左侧)’且‘DPP<25%(红框左侧)’
且‘KMT<50%(L5下方)’。一言以蔽之,
C1代表的就是‘民进党参选而且第三名,无论国民党候选人强弱’。
这个25%是个很神奇的数字,因为之前就有传出新闻,民进党内部认为高于
25%民进党才能自己派候选人,不然就礼让。另外一个新闻则说蔡英文最担
心拿到第三名。透过数学模型,我们把这两篇新闻结合在一起,论证了25%
是有其数学基础的!
假如这新闻为真,似乎暗示了民进党在台北市长选举里,最希望避免的结
果就是拿到第三名,也就是要避免掉到C1。
图里的深绿色C4,是‘KMT>柯P’且‘DPP>柯P’且‘DPP>33.3%’
且‘KMT<50%’。一言以蔽之,C4代表的就是‘民进党参选而且第二名,
国民党第一,柯文哲第三’。
然而,从两大党迟迟不决定提名来看,现实状况应该并没有落在C1或C4里面。
假如现实状况落在C1,那民进党应该早就放弃党内初选而早就礼让了,因为
只要参加初选就会遇到最不好的结果。而民进党一旦早就礼让,那国民党也
应该早知胜率不高而草草提名了事。同理也发生在C4。假如现实政治状况落
在C4,那民进党只要提名就能拿到第二名,跟国民党一起把柯P挤到第三,
何乐而不为。而国民党也应该确定民进党会提名、自己胜券在握,也因此快
速提名党内大头出征。但现实状况告诉我们并不是如此。两大党都还在等。
先决定的人就输了的两党提名赛局
在排除掉其他的可能性后,现在的台北市长选举政治情势最可能就是落在浅
蓝色C2跟浅绿色C3的范围里,也就是下图的红色框框区域内。这个框框告诉
我们非常多有趣的结果:
https://i.imgur.com/BLBz5sP.png
第一,民进党有认知到自己推出候选人后,大概可以拿25%~33%的票。
假如低于25%早就礼让了,假如多于33%早就提名了。
第二,民进党提名后会不会掉到第三,则要视国民党候选人强度决定。
最有趣的,是国民党候选人越弱,民进党越可能礼让,国民党候选人越强,
民进党反而越可能派人!举例来说,假设国民党派了超强可以拿到50%选票
的候选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民进党只要拿到略超过25%的票(红色框框内
左上角),就可以保证第二名(进到C3)而不会掉到第三名(C2)的位置、
避免最糟的情况。这对于有20%以上民进党死忠支持者来说,并不会太过困难,
尤其民进党支持者在有民进党选项时很少会跑去投无党籍,县市议员一旦
脱离民进党参选往往落选 。
但是,假如国民党派了一个支持度仅40%的弱候选人(连胜文得票率40%),
民进党至少需要30%才能避免掉到第三名(红色框框内右下角,从C2到C3民
进党要较高的票),代表要多花更多资源多拿到5%选民的支持,甚至还要
避免选民弃保效应而需要砸下更多资源,这在三方大战中成本是很高的,
其成本甚至可能会高于礼让柯P的损失。这样国民党越弱、民进党反而越需
要礼让的结果,可以称之是柯P诅咒。
第三,相对的,国民党要派出强还弱候选人,也得视民进党是否礼让才能决定。
假如民进党决定不礼让而要硬推候选人(C4+C3),那国民党胜率大增,更有可能
是党内强棒出来紧抓首都执政权,同时打败柯P跟民进党,光复首都,保证士气
大振。但假如民进党早早决定礼让(C1+C2),那国民党胜率较低,就更可能派新
秀或奇兵来练兵省钱,而整个选战策略也会随之调整。
换句话说:
假如民进党‘先’决定礼让→国民党则推弱棒省钱→柯P>KMT (C1)
假如民进党‘先’决定不礼让→国民党则推强棒抢攻→KMT>民进党>柯P (C4)
但是
假如国民党‘先’推弱棒省钱→民进党则更可能选择礼让→柯P>KMT (C2)
假如国民党‘先’推强棒抢攻→民进党则更可能选择不礼让→KMT>民进党>柯P(C3)
简而言之,国民党怎么派人最好看民进党的决定,但民进党是否礼让也要看
国民党派了谁。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好的策略就是先继续拖,一路拖到对方
的决定因为各种党内压力或其他原因先不小心曝光再说,哪一方先提名,另
一方就能更自在的调整策略。
小结
在透过图形考量到各种选举状况之后,这样的分析方式不但解释了为何现在
两大党都还在拖,也预估了现在两大党认知到整个选举的可能状况。因为两
大党都还在拖、不提名,暗示著目前台北市长的选情大概落在前一张图的红
色框框C2C3里(民进党25%~33%、国民党40%~50%)。正因为这范围里,两大
党对自己有利的策略都得视对方决定来决定,因此就一路拖下去了。
另一方面,我们透过图形分析,可以猜测民进党认为自己可以在三方会战中
拿25%~33%的选票,而且民进党拖延至今的最主要目的不是胜选或拉下国民党,
而是要避免第三名。假如是因为其他的目的,那民进党至今应该已经会采取
其他行为了(例如早日宣布参选或礼让)。同样地,对于国民党来说,国民
党的胜选自然是主要目的之一,但能否胜选得是民进党行为而定,而假如有
胜选机会,派谁出马又会牵动党内几个太阳们的较劲甚至是2020的总统之路,
因此也只能以拖待变。
C2到C3里的柯P诅咒,跟现实的政治也有部分雷同:现阶段国民党似乎没有派
出超级新星或最强棒,而民进党也因此更为困扰,到底派了人会不会更容易
掉到第三名、到底会不会被柯文哲弃保效应丢大脸。假如国民党已经派出强棒,
民进党反而可以推出强力候选人对抗(进到C4),试着跟国民党让整个选战回
到蓝绿对抗的格局,排挤白色力量与第三势力。
最后,这篇分析尚有不足之处,不能够称之为赛局模型,就是因为没有假设实
际各种状况下的期望值。理论上,本文应该提供出民进党与国民党在各种选举
结果下的期望收入或损失,但本文没有明确列出。本文有提到,民进党现在的
行为,可能暗示着他们最希望避免的结果是第三名,而认为第二名(且让国民
党胜出)会比礼让柯文哲好,但这是本文基于模型与观察推出的假设,实际状
况如何仍待检验,毕竟许多评论家也认为民进党的现阶段目标仍是打倒国民党
(但假如真是如此,似乎也不符合民进党现阶段与柯文哲以及其他小党的合作
状况)。除此之外,这篇分析的相关人士也仅限于台北市内,而没有考虑其他
变量(例如,国民党内领导人或路线之争、以及民进党内派系之争)。假如有
更大的一盘棋在下,那模型也就要纳入更多变量了(例如,可能把选举炒冷炒
热的投票率因素)。
4.附注、心得、想法︰
第一次看到用数学模式分析,觉得很新奇,
总算有人解释了民进党高层曾经宣称的策略与数字,
这样子的策略演算结果,不是一般用直观分析能够
演绎出来的,很值得一读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