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geordie (Geordie)
2017-09-24 12:59:19老李的原文:https://goo.gl/P2hUaY
台湾研究基金会黄创办人(煌雄)、江董事长(东亮),各位学者专家,各位来宾,大家午
安,大家好:
今天,登辉要感谢“台湾研究基金会”邀请,来参与“总统直选与民主台湾”研讨会;
在这短短两天活动中,所讨论的六大主题:
“自 1996 年以来历次总统选举与政党竞争之回顾”、
“3 次政权和平转移的实践与探讨”、
“6 次总统选举与民意变迁”、
“民选总统的宪政规范与实际权力运作的回顾与探讨”、
“总统直选制度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从台湾民主发展反思总统直选”等,
内容既有文献探索,又兼具前瞻性批判,主办单位之议题设定相当用心周全。
今天,登辉要以民主台湾的四个面向,包括:
一、“民主方法辩证:‘委任直选’与‘人民直选’”。
二、“民主台湾的挑战与冲击”。
三、“民主深化与巩固”。
四、“民主未来与展望-宪改是台湾唯一的路”。
最后以“建立正常化国家”作总结,与大家分享二十一世纪,台湾要到哪里去,
登辉的相关看法。
一、民主方法辩证:“委任直选”与“人民直选”
台湾曾历经六个外来政权轮流统治,直至一九九六年人民直选正、副总统前,
人民参政、选举权多是间接且残缺。
我国自解严、终止动员戡乱时期后,关于国家领导人是采“人民直选”亦或是
“委任直选”,曾有一段长时间的辩证,讨论过程热烈且对立。
当时登辉即认知到,台湾人民想自己当家作主的意志强烈,
“人民直选”势在必行。
登辉经历无数困难,在人民支持之下,一九九○年六月召开“国是会议”后,
完成不流血的“宁静革命”,也就是六次修宪工作。
达成的主要目标包括:终止“动员戡乱时期”、废除“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第一届代表中国法统的资深立委及国代优遇退职,
自此中央各级民意代表全面改选。
各地方县市首长,也全部由人民选举产生。
最重要的是,“人民直接选举总统”等相关条文正式入宪。
实施至今,当初无论反对或赞成的人,皆可从这套宪政机制,获得充分的参政保障,
并强化国家领导人之正当性、合法性。
人民直选迄今已是著无庸议的高度共识,民意无可违逆。
去年,二○一六年台湾第三次政党轮替,其中国会更是首次,
由民进党党籍立委担任正、副院长。
意即国内朝野两大政党:民进党、国民党,皆已享有过完全执政、
完全在野的机会与经验。
在人民直选总统实施二十一年后,可谓是相当重要的里程碑,
代表着唯有实践“民之所欲、长在我心”的政党,方能立足台湾。
二、民主台湾的挑战与冲击
始于一九七○年代中期的全球第三波民主化浪潮,
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十余年辐射范围涵盖到台湾来。
我们接受第三波民主化浪潮洗礼后,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宁静革命”,
虽然社会紧张甚至冲突在所难免。
台湾的民主成就,引起研究此一议题的杭廷顿教授(Samuel P.Huntington)重视。
不过,就像杭廷顿教授当年对全球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观察,
在“第三波”走向民主化的国家,并不一定就此一帆风顺成为完全民主国家。
第三波民主化国家的威胁从何而来?
据杭廷顿教授分析,那些威胁首先可能来自民主化过程的参与者,
其次是具有明显反民主之意识形态的政党或政治运动赢得选举,
第三是行政部门的擅权,
最后一个是政府毫不迟疑地剥夺人民的政治权与自由权。
所以,“军队国家化”是登辉推动民主化改革真正的起点;
国防是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基础,也是国家主权最重要的象征。
让军队不再属于个人或政党,落实军队国家化,成为安定国家主要的力量,
避免军人发动政变推翻民主政府,国家的民主化之路才能稳健迈进。
此外,近半世纪以来,台湾主要的境外麻烦都来自于对岸;
中国屡次对台湾主权挑衅与封杀,并挑起台海战争在所不惜。
登辉在修宪过程中,中国政府为了要阻止我国民主化、自由化进程,
在一九九五年及一九九六年,大规模军事飞弹演习。
当时登辉身为国家领导人,有责任与义务以坚定的信念,
继续竞选并办理选务,让人民顺利投票。
登辉当选首任民选总统后,召开“国家发展会议”,最重要的决议就是:
“冻省”;冻结台湾省,
不但可以处理地方政治派系利益问题,
更可以戳破,“台湾是中国一省”的中国谎言。
台湾是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
到了一九九九年,接受“德国之音”访问时,更明白宣示
台湾与中国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对台湾与中国的关系明确划分界线。
跨出台湾追求国家定位的第一步。
近几年中国亦同步调整对台湾的统战策略;
扶植统派人士,甚至协助黑道团体在台活动,
激发省籍对立、扰动社会秩序。
并企图用“以商逼政”途径,借由让台商上瘾的补助政策,
图使台湾的经济体质丧失竞争力。
当人民在享受政治自由的同时,经济上却没有自由权、自主权,
台湾的民主政治进程将蒙上阴影。
三、民主深化与巩固
登辉在《新时代台湾人》这本书提到:“完成民主改革,蜕变为民主国家的台湾不应走
回民族国家的老路。”一定要从虚幻的大中华思想中跳脱出来。
拥有主体性的“台湾认同”,这种新典范已应运而生。
现在超过八成的国人已有共识,台湾与中国的关系,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
台湾的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个别的“存在”现状。
能够以台湾之名而存在,才是唯一的重点。
更进一步说,台湾人本身必须认识、理解台湾的政治体制优于中国;
当中国迄今仍封锁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门屠杀事件”真相,
长期关押人权律师,及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
先生致亡故等非人道、反民主作为之际。
台湾早已不存在政治思想犯;人人都可自由表达个
人喜恶,支持所认同的团体与对象。
两国政府对老百性的态度与回应,可谓天壤之别、高下
立判。
美日欧美先进国家之所以对台湾怀抱连带感,
正是因为台湾具备了民主的、尊重人民自由和人权的政治体制。
台湾已经实质独立,独立与否的神学式论争,不但没有意义,只会让人民一分为二,激
化对立。这会导致政治停滞,为人民带来无可计数的损失,
而国家领导人,若是放任或是助长统独对立,都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非民主国家之福。
台湾人民要克服这个挑战,首要之务是强化对台湾的认同,对台湾这一块民主实践的土
地产生坚定的认同。在这个新的基础上,才能以民主消解残存的族群矛盾,让“反民主”
的政客无法架设虚伪的“九二共识”舞台兴风作浪,
霸权的大中国主义的统战也无法乘虚而入。
现在正是所有台湾人超越过去的恩怨,携手共创新时局的时候。
未来,台湾是否成为正常的民主国家,迈向一流国家的行列,关键在于:
新时代台湾人的意识强化工作到底会不会成功?
也就是爱台湾这块土地的人、以台湾为优先的人、认同民主台湾价值的人,
才符合新时代台湾人的定义,才是今后台湾需要的人。
四、民主未来与展望-宪改是台湾唯一的路
如同刚刚跟各位所谈,登辉在总统任内推动“第一次民主改革”,瓦解独裁体制,
树立民主社会,这点可说已获得成功。
惟经过三次政党轮替的经验,已暴露宪政体制的重大缺失与瓶颈;
代议制度无法顺畅运作,国会政党非理性恶斗内耗。
而司法失去公正性与人民的信赖。
总之,我们国家发展,现在主要面临两项问题:
第一项是“国家经济的困境”,
这和领导者的能力、两岸关系以及全球治理的风险有关,领导者若没有施政愿景,
国家发展当然就会受影响。
第二项就是“政治改革的停顿”;
中央政府组织再造只有形式上的合并,但效率与效能并
无提升,以及地方分权的不足,使地方的发展与治理不够健全。
对于“第二次民主改革”,
登辉在《新‧台湾的主张》著作的第三章“迈向新台湾人的时代”
提出三大优先方向:
经济均衡发展、资源公平分配、权力还给人民。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让资讯越来越透明,公民意识也渐渐提升。
当法国已经选出三十九岁的年轻人当总统,台湾宪法仍规定未满四十岁,
不能当总统候选人。
年轻人未满二十岁不具投票资格。
诸如此类都反应出宪法内容及架构,与现代已脱节。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世代,都有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期待的未来。
制订符合台湾未来需要的宪法,以建立正常化国家,
是我们对下一代最负责任的作为。
总结-建立正常化国家
登辉在二○○三年《台湾二十一世纪国家总目标》这本书有提起:“一个国家的兴衰,
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强而有力的领导、明确的国家目标,以及内部的认同跟团结。”
台湾从一九九六年人民直选总统,至今已经二十一年,包括登辉在内有四位总统,
都是人民想改变现状,要改革社会不公不义的高度期盼氛围中当选。
但是,最后要卸任时,交给下一任总统,
是什么样的国家,体质好不好,民众心里都会打成绩。
民众都会期许领导人,要有比一般人有更高的自我要求与期许,
要设定更高的理想及目标,也就是说,要设定未来五年、十年的“国家战略蓝图”。
登辉要强调:“这幅蓝图不是全由领导者自己画的,是需要扩大组织成员共同参与。
蓝图打造出来后,更要与大家分享,
这样做才能引起社会各界共鸣,激发老百姓的热情,共同追求这个理想目标”。
任何的改革运动都是艰困的工程,尤其要推动宪政改革更加不简单。
但宪改是推动国家正常化,必需要走的一条路,推动的过程亟需要广大的民意支持,
才有办法成功。
我必须要讲,台湾要建立正常化国家的路还很长,登辉要拜托全国社会各界人士,
摒弃意识型态对立,齐心一致协助、督促新政府,把握契机启动宪改工程,
以强化台湾民主制度,
让国家正常化,期使台湾人民对民主台湾感到骄傲,
并避免中国法统政权再度复辟,
永保台湾不会被中国并吞!
登辉要再一次强调,不要用先来后到台湾的年代,作为是不是台湾人的判断标准。为了
下一代子孙的尊严、生存,大家要同心走出台湾未来的路。
最后,登辉祝大家平安快乐,大会成功,感谢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