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kTHU (XD)
2017-07-20 17:32:17※ 引述《ZMittermeyer (ZM)》之铭言:
: 迁都是这样的,迁都不如一般人想像,迁到台中市或高雄市或什么地方的市区里面
: 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已经形成的城市没有用地
: 比如你要迁到高雄市里面,那,哪里有用地让你盖机关。
是的,本人理念也跟 ZMittermeyer 版友相近
过往的签名档是“首都设中部,社会住宅设中南部”
许多人总以为这个中部 = 台中,招致许多反对声浪
追根究底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所持的精神除了区域平衡外
还有政经分离、分散风险的内在价值
台湾的首都机能要移转,大致上分成两个阶段
1. 凝聚首都机能离开台北都会区的共识
2. 评估首都要设在哪最符合台湾整体的长远利益
基本上第一个阶段,迁离台北都会区,多年下来各界的论述相差不远
除了平权等普世价值,在国际与天灾频繁如此严峻的环境下
台湾的政治经济风险过度集中,已然是共识。
所以真正需要讨论的,其实是第二个阶段。
至于为何是倡议设中部,不是南部或北部,其实是参考过往的迁都案例
加拿大 https://www.facebook.com/NCPBT/posts/1468781773133323
新西兰 https://www.facebook.com/NCPBT/posts/1444881148856719
巴西 https://www.facebook.com/NCPBT/posts/1451500008194833
澳洲 https://www.facebook.com/NCPBT/posts/1469596863051814
大多朝国土中心,协助内陆开发;或是两大都会圈下的妥协为脉络。
: 你要把都市的大楼征收然后炸掉?一栋就是天价...根本没钱。
: 迁都这回事,一定都是迁到什么地理位置不错,又荒凉的新征收区
: 台中七期、乌日高铁特区其实都是很适合的地方,但已经错过了,
: 已经开发完,所有土地都卖掉了。
是的,应该还有几条路可以走
1. 中部既有官舍、长期闲置的园区
2. 中部县市远离商业发达的都会区,可供规模造镇的腹地
3. 真的都没有,还有南部作为备选方案
: 新征收的重划大概是这么回事:首先找个地方,把农土圈起来:说,我要重划
: 地价最后大概会暴涨100倍(一坪5千->一坪50万),用2倍价征收土地付给原地土,
: 剩下暴涨的98倍,卖掉50%的重划土地给财团
: 把那些卖掉的钱,用来在这个重划区铺马路、盖轨道、盖新政府大楼
: 当然以上数字都是随便大概举例
: 大概是这种玩法,也就是财团会买单迁都的建设费
: 当然财团最后还是盖起公寓,倒货给一户一户的一般买家就是了
: 迁都(具体来说是迁移总统府、行政院、立法院的所有单位)是区域发展的保证
: 因为裙带与特许行业(媒体、金融、法律、顾问、大企业总部)一定要搬,一定会搬
: 他们每天跟政府打交道
其实政经分离,程度上也是希望透过制度,来压低台湾的裙带资本
政经合一,对于社会价值观、地方经济与特色发展,有着长期性的影响。
日本国土交通省的“移转首都机能之效果”,有着更为完善的陈述
翻译 https://www.facebook.com/NCPBT/posts/1600872989924200
原文 https://goo.gl/xQ6j36
有关裙带资本,可参照 文章代码(AID): #1PLbPIzC (Gossiping)
当然无可避免的,新闻、执行业务等咨询产业势必会部分跟着中央政府。
剩下的,就是让都会区充分发挥经济效能,也让首都的政治机能单纯化
从瑞士伯恩、荷兰中央机关所在地的海牙、华盛顿 D.C、坎培拉、渥太华等案例
不难发现这些首都不是以追求经济发展为主,反而城市在空间上
有更多非营利的国内社会组织、及国际组织进驻,间接增加世界城市的能见度。
: 大概是这种玩法
: 七期和乌日其实满适合的,唉唉,尤其乌日尤佳,就不用牵太多轨道了
: 立委在地方跑来跑去也方便
: 很多事情,政治在那个时间点不够进步,就错过了
: 现在不知还能搬去哪,田中?云林?嘉义?
之前会发文针对国发会,也就是这个原因
首都机能移转议题,长期都是民间发起,而政府连开启对话的空间都没有
迟早得解决的问题,当然是趁早规划为善,也促进社会的讨论与反思
而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
再次感谢有人愿意更广泛讨论这个议题,对台湾的未来都是乐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