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级政府累积长短期债务,高达六.五兆;潜藏负债也高达十八兆。我们常说国债是
“债留子孙”,但不应该真的把问题丢给下一代,而应以希腊为镜,现在就拿出具体改革
方案。
这是二○一五年蔡英文在民进党中常会,针对重返执政后要重建财政纪律发表的谈话。如
今在她就职总统将届一周年之际,未见蔡政府在改善财政上的积极作为,反倒是为了明年
地方选举,编列特别预算举债近九千亿元,推动“前瞻基础建设”计画。民众能否从“前
瞻”受惠尚待检验,可确定的是国人背负的国债愈沉重了。
行政院长林全说,尽管举债八千八百多亿元,但能维持负债占GDP的卅四.六%不变,
维持政府财政稳健。不过,这张支票是有前提的,首先,年度预算必须维持两兆元不变;
其次,GDP成长能带动税收增加,因此举债金额会递减。
扩张性财政已成蔡政府维持经济动能的主要工具,在两岸关系急冻的负面效应下尤其必要
,但控制预算规模不膨胀并不容易。何况蔡总统还想要向美国采购所费不赀的F-卅五战
机;如果川普政府答应要卖,预算势必增加。
此外,尽管GDP能带动税收成长,但对预算能挹注多少仍是问号。因为政府拚命提减税
法案讨好民众,或配合特别政策目的,如当冲降税、老屋重建减免房地税、揽才减税措施
等。因此,只能说预期举债额度递减是林揆的乐观期待。
当以八年的“时间”换来的举债“空间”,万一事与愿违谁来负责?谁来承担?是八年后
的总统?还是全国人民?
在朝野对前瞻计画争论不休之际,看看蔡英文选前谈民进党执政后要如何重建财政纪律,
包括年度债务成长率不高于前三年平均GDP;重大计画经费分配要通过严格政策效果评
估,以减少不必要浪费;中央政府公共建设,将以跨县市区域为优先投资目标,避免零碎
化的分配降低财政效率。
蔡楬橥的三原则,如今都成了检验前瞻计画的标准。至于这个被形容是选举考量的“肉桶
分肥”政策,让人好奇的是能否如林揆所说严守财政纪律,还是财政恶化的开始。
还记得马政府推动举债建设,被绿营人物以“败家”形容。蔡总统在就职演说时说,“我
们国家的财政并不乐观。”既是如此,请以实际作为改善财政,毕竟政府败家的后果,是
要由全民承担。
联合新闻网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432675
资源集中台北市所以就要撒钱把每个县市都变成台北市吗?
其他县市人口密度有比双北高吗?需求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