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林谷芳》逸而不学与困而好学──两岸消长

楼主: YusaAoi (YusaAoi)   2016-08-27 19:53:54
林谷芳》逸而不学与困而好学──两岸消长关键
谈两岸的消长,不同人有不同的涉入,而政治、经济则尤为大众所关心者。经济上,台湾
固不免多所焦虑,政治上,则向有自诩,而社会、文化却自来就没能成为诸方焦点,然而
识者──尤其彼岸之菁英,却认为它才是台湾最吸引人的所在,所谓“台湾最美丽的风景
是人”正是他们在此的聚焦感慨。
然而,果真如此吗?老实说,这个台湾相较于大陆最值得自傲处,一定程度也在迅速翻转
中。翻转,关键在学习:一个“逸而不学”,一个“困而好学”。
说台湾逸而不学,从小确幸到得过且过,的确是这社会当前的特征。
小确幸,是许多人现在的人生态度,人能于一小天地得其自足,何只不须苛责,甚且是值
得肯定的一种生活态度,大陆朋友总觉得台湾社会有一份动人的温润,正与此有关。不过
,台湾既不可能遗世独立,小国寡民,大环境又每下愈况,人人都只安于小确幸,得少为
足,结果恐怕就连这小确幸也保不了。
然而,小确幸毕竟还有目标,得过且过则不然,也许因于对大环境的无能为力,也许台湾
较之其他地方还是好生活,这得过且过竟也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特征。
但相对于这样的逸而不学,大陆的现况则是普遍地困而好学。困而好学,一定原因当然缘
于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竞争激烈,另外,也因为社会的价值观与出人头地的管道相对单
一,但不可忽视的,则是愈来愈多人是深觉匮乏而主动学习。
正因是深觉匮乏而主动学习,所以学习乃不仅出现在弱势边缘族群,有能力且已是社会菁
英者的学习,反而成为这“困而好学”潮流中最醒目的一群。而这一群,何只向世界学习
,不少人更将焦点就定在台湾。
定在台湾,是因觉得中华文化更完整地保存、乃至体现在台湾;定在台湾,也因这里的社
会转型相较于大陆,是一步步走过来的,不像大陆超英赶美、躐等跃进,在发展上乃多有
扞格之处;而定在台湾,更因觉得这里有许多人以生命为修行,让他们看到了自己可能的
安顿。就因如此,来台参学的乃不只是社会上仍在奋发的后进力量,连看来成就可为绝大
多数台湾人欣羡的成功人士,也常以此匮乏之心来参学。
一个社会的年轻人多逸而不学,另个社会的领军人士却谦卑好学;一个社会的多数人直视
大自己几十倍的对方为大而无当,另个社会的菁英却常反观自身的不足,不因对方小而视
其为弱,这反差之大,可真令人怵目惊心。而也因为是菁英自觉性的学习,其结果乃就是
,即使在他们心目中台湾可资学习的一些块面上,大陆又何只在短时间内已拉近距离,许
多地方甚且也已超域。
比较两岸,谈制度,谈经济,谈的多是现况;说社会,说文化,说的则多是过去;真能决
定将来的,在学习。而这学习目前已有如此的反差与翻转,台湾人却又不曾稍觉于此。谈
陆客来台,谈的也尽多是团客的走马看花,不曾留意到自由行乃至商务、文化交流中,有
多少的菁英学习!
学习决定消长,日本是个例子。明治维新时既脱亚入欧,阳明学也盛极一时,知行合一,
使知识的摄收成为国民习惯,以至于战前战后,大众交通工具上乃多见人手一书,中间虽
因历史偏航而国几覆亡,但能迅速再起,不能不说是拜此学习之赐。
台湾在60、70年代也是个学习盛极的年代,求知若渴,不只开启了人文视野,也奠定了后
来发展的基础。但近30年来,台湾却被许多人认为总在坐蚀老本,而这老本,指的何只是
前期经济的发展成果,人文上,甚且犹有过之,既少深刻的反思,也将当年有更大视野、
更大愿景的文化抱负弃之如敝屣。
会如此,正因识见不足,才以少为多,才偏安为居,而学习正决定着识见。台湾在谈两岸
的消长与竞合上,若不能觉察到这学习上的差距,不能意识到因学习才可能有吞吐开阖,
而却一直沉浸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惯性中,也就很难在此寻得自己真正的空间。
(作者为台北书院山长)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60825006293-262104
作者: houseguy   2016-08-27 21:01:00
物极必反,等著吧
作者: proletariat (Die Ruinen von Athen)   2016-08-27 21:11:00
中国人最好学的年代是1979年到1989年 那才是黄金时代
作者: biosee (绿雨)   2016-08-28 07:32:00
他是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