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usaAoi (YusaAoi)
2016-08-16 20:07:58社论》展望洪习会 让两岸和平制度化
台湾政党轮替即将届满3个月,蔡英文政府愈来愈不可能如北京所愿填写九二共识试卷,
国民党的路线问题亦未能定于一尊。两岸关系混沌未明之际,《旺报》报导了北京将在年
底前召开国共论坛,并依惯例举行“洪习会”的消息。这代表北京因应台湾政党轮替对策
,已由观望走向清晰,两岸互动将进入新的阶段。
自2008年马英九执政,两岸进入大交流时期,北京的对台政策始终以支持国民党、打击台
独、孤立民进党为主轴。其目的有二:一是加速交流,快速推进两岸关系进程;二是希望
两岸交流的成果有利于马英九带领的国民党继续执政。面对国民党,只求坚持“九二共识
”,即使“各表”的实际政策与作为倾向“独台”,北京也不介意。面对民进党,北京则
以“人”为考量,“拉拢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是其基本思维,只要不挂党职,均愿
意与其接触;只要不是急独,均认为可以影响。
在这样的思维下,去年国民党总统候选人初选竞争,北京只希望由最有实力的人代表参选
,以赢得选举为首要,并不在意其两岸关系立场的差异。无论大选前的“换柱风暴”,或
今年初国民党主席选举,北京均不表态。对于今年是否举行国共论坛或“洪习会”,大陆
学者亦透露,吴敦义是实力人物,在新任党主席产生前,不宜有洪习会,以避免提早表明
北京立场。可以看出,北京对台作为的两个重点:第一、“党”的考量:以支持国民党为
原则,不在意国民党的路线;第二、“人”的考量:支持实力派,不在意路线。
今年初国民党败选,民进党获得完全执政,大陆不少学者认为,国民党将难东山再起,北
京必须长期面对民进党,故应与民进党取得某种程度的妥协。虽然北京对蔡英文520的谈
话不满意,但愿意相信蔡英文只是受到台独基本教义派的压力,最终还是会考虑两岸关系
现实,愿对北京做出有意义的妥协。但经过近3个月的观察,蔡英文并没有在“九二共识
”问题上出现松动迹象,反而在文化台独、亲美媚日态度上更为明显,事实已经完全不可
能接受九二共识,而只是利用北京等待“完成答卷”的观察期,快刀斩乱麻对国民党下重
手,立法清除国民党党产,并拉拢王金平、宋楚瑜,裂解国民党。北京日渐了解,民共之
间的矛盾是结构性的冲突,不是“人”的问题,也不可能从“人”来解决。北京在2018年
台湾九合一选举前,已无可能改变民进党的“人”或“党”,必须重新将重点放在国民党
身上,才能恢复两岸和平发展路线。
从法理上说,从1949年起国共内战转为两岸内战,迄今为止两岸在宪政与法理上仍处于敌
对状态,双方在外交、军事上仍然属于对峙关系,但是基于彼此的需要,两岸人员与经贸
往来极为密切,经济与社会关系日益紧密,但两个社会的心理距离并未因而缩减。
这种不平衡的社会心理矛盾现象,使得台湾民众容易认为北京是为统战才对台湾经济让利
,企图让台湾对大陆产生依赖,最终无法自拔。马英九的两岸政策被误解为“亲中卖台”
,其结构性的原因就在于两岸仍处于敌对状态。
国民党内对于两岸政治关系的立场基本上可分为三类:一以王金平为代表,倾向将国民党
表面或实质地转型为台湾国民党;二以马英九“一中各表”为立场的“维持现状”派;三
是以洪秀柱为代表,主张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前两类均不主张两岸展开政
治对话,仅希望维持“只经不政”、“不统不独”,洪秀柱则主张透过两岸政治对话,解
决国共与两岸敌对关系。马英九卸任后,王金平疏离国民党与蔡英文合作,吴敦义、朱立
伦、郝龙斌等人继续依循马英九路线,洪秀柱显然有意推动两岸政治对话时代早日来临。
北京似乎已认识,所谓“维持现状”等同“维持两岸敌对状态现状”,只会让台湾民众扩
大对大陆的敌意,给予民进党更从容的时间与空间推动台独。北京不仅对民进党完全不再
存有幻想,更期望与国民党合作,共同实现国共敌对关系的结束,进而能够带领台湾结束
两岸敌对现状,从法理上实现两岸永久和平。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60815005769-26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