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当台塑钢厂与越南社会对撞 ...( 下 )
作者:辛翠玲
内文:
台塑河静厂因被控排放污水造成鱼群死亡,被越南政府裁罚5亿美元的事件,虽然正快速
从台湾社会的关注中淡出,但是何以致此?整起事件,留下许多问号与教训。无论是高喊
著新南向的台湾官方、与越南有往来的台湾业界,乃至于公共舆论,都有必要更进一步思
考台塑事件。
本文上篇提出环保政治的观点,主张需从环境政治的视角观看,以全面了解台塑案;或有
认为此乃越南政治阴谋所致者,也不能否认环境政治在事件中推波助澜的重要性。奠基于
此,下篇续聚焦以下两个问题:1.台塑投资案忽略了什么?2.越南环保政治有哪些特点?
借此二问题面的探讨,或许可以探知台塑河静厂事件更深层的原因。
▋问题一:台塑投资案忽略了什么?
台塑越南厂计画,前后耗时10年,投资金额高达100亿美元,不但是台湾在越南最大的投
资案,也名列越南外资直接投资之首。如此规模,台塑事前事后必然做足准备。
从公开资料看来,台塑河静钢铁公司与越南政界有长期且深厚的互动基础,耕耘10年建立
的政治关系,使他们得以此规模进驻越南。此外,从一开始,台塑也向越南各界清楚说明
该案对当地发展的重要性。光是钢铁厂与深水港的兴建,就可提供数千个就业机会;其他
周边工程带动后,产业圈的打造也值得期待。另外,台塑河静公司也没忘记敦亲睦邻。网
页资料显示,该公司定期资助当地孤儿院、协助学校教育、改善孩童求学环境等。
建立与地主国政府的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关系、打造与投资地之间的共同体关系、顾及企业
社会角色──所有教科书上所写的外资该有的政治准备工作,台塑河静投资案看似均有触
及。更何况,根据多家台湾媒体所载,台塑方面认为,即便有人为不当污染排放,亦应是
当地工程承包商所为,不能全然归咎台塑。虽然台塑河静公司最后公开道歉并接受裁罚,
但任人都可看出他们满怀委屈与不平。
做足功课的台塑河静案,究竟忽略了什么?本文认为,归根究底,台塑的政治风险评估之
中,少的是相当关键的:对于越南社会发展与变化的动态分析。
身为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国家,10年的光阴,一个社会的改变可以是相当可观的。2007年与
2016年的越南,无论是生活、思想价值、社会,乃至于政治运作各方面,均可能有相当大
的不同。以10年前的认知应对今日越南社会,台塑最大的误判肇因于此。也因认知的不足
,使其应对态度从一开始就步入歧途,轻忽污染事件背后,强大的环境政治所带动的反弹
力量;直到事件最后,台塑与不少台湾意见仍以“越南政府欺压外资”解释,看不到环境
政治在此事件中的角色。
环境政治算什么?越南这种专制国家有环境政治可言吗?这是台湾方面最普遍的反应。这
样的怀疑并没有错。因为,常见的环境政治,多是由下而上所启动,民间发声、社会组织
力展现、最后带来政府、企业与社会三方之间权力关系调整──这样的过程运作。连在早
已民主化的台湾,这都尚称有难度的政治工程;同为一党专政且经济改革开放步调领先越
南的中国大陆,也还无法容忍环境政治的出现。除非官民本就一体,官方借民意之力施力
,否则环境政治在越南,可能吗?确实会令台湾人颇觉匪夷所思。
环境政治在越南,的确依然困难重重,然而,同时也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力量。
▋问题二:越南环保政治有哪些特点
倘若说10年前,投资越南主要的风险问题是罢工与否,那么10年后的现在,必须加上是否
触犯环保法规这一点。简单归纳,越南的环境政治有以下特点:
1.外资与环保政治的纠葛:越南的环境政治与外资密切相关。外资的进驻,开启了越南的
环保议题;越南的环保行动诉求,又常以外资为主要标的。若说越南的环保政治是外资进
驻的副产品,当不为过。
虽然越南早在1986年就追随中共脚步,采行改革开放,然而越南投资热却是在21世纪才真
正开始加温。随着主张大幅经改的阮晋勇在2006年接任总理,越南积极招商引资,寻求融
入国际与区域经济。2006年主办APEC、2007年加入WTO、与主要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
010年加入TPP谈判,动作十足。具生产成本优势的越南也的确快速吸引外资,短短几年间
人均收入成长翻倍,被称为继中国之后的制造业天堂。
然而外资恣意取用越南的生产条件获利的同时,转嫁给越南的环境成本,让人们开始意识
到经济发展背后昂贵的代价,环境政治开始上演,而此序幕正是由台湾食品大厂味丹公司
在2008年揭开。
根据公开可查询记录与在越南台商口述,早于90年代即于越南同奈省设厂的味丹公司,不
但被视为当时重要外资,且标榜高标准生产制造,更是越南人们眼中的模范示范工厂。未
料其后,当地渔民怀疑味丹长年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入河,造成近40公里的河川严重污染
,1/3河段无生命迹象,导致渔民与沿岸居民生活受创。民间不满声音萌芽,最后味丹被
裁罚近2亿台币。味丹案开启了越南环保政治的成功经验。尔后,随着越来越多外资进驻
,越南知识界、媒体与政治人物对于环保的认识与讨论快速增加。环境议题也随之开始出
现在越南政治中。
2.官、民、商关系变化:越南环境政治中的官、民、商三方关系并不稳定,且乃一不断调
整的变动过程。观察过去10年来越南环保政治在几起重要案例的进展经验,可从中归纳出
相当雷同的发展模式:从民间带动议题、官商一体;到官商与民的对立;乃至于民间串连
加大、官商一体断裂;最终官民立场靠近,官民与商的对立形成。
上述模式显示,这是一个由民间所启动的政治过程;官商两方处于被动位置,且一开始官
商双方立场接近;直到民间力量增强扩大,导致官商链结关系被迫扭转并移位。类似进程
不仅可见于此次台塑事件,2008年的味丹事件、过去数年来几起中资投资案亦然。然而,
何以致此?
事件初始时,外资之规模与重要性、外资与越南建立起的政治关系、越南内部复杂且效率
有限的行政体系──经济因素、政治关系、行政能力的侷限,上述原因常使越南官方无法
、也无能力在第一时间表态回应。而官方在事发之初的冷处理,又常使外资在情况不明中
误判可能的后续发展。于是,当由下而上的社会力量最终集结而成时,官、商已处于应接
不暇的窘境。
由下而上的环保政治在越南之所以能如此发展,与越共近年来的政治改革所带来的政治机
会有关。从2006年越共十大开始,越南展开快速的政治制度改革:差额选举总书记、选民
直接差额选举国会代表(包括独立候选人)、国会代表问责政府官员、电视直播国会讨论
、地方党委书记由党员直选、国会否决总理提名的部级官员等;相较于中国共产党,越共
的政改被视为“超前民主”。制度改革影响之下,越南社会气氛有了明显改变:不同观点
开始出现、体制内政治气氛开始活跃、重大决策透明度被迫提高等等。这样的制度变革,
也酝酿出环境政治发展的可能。虽说,越南政治的公共参与与西方国家仍相去甚远,但过
去10年间的政治改革,提供了社会运动与民间力量不同与以往的政治契机。
3.社会动员的高度政治复杂性:越南环保政治的另一特点是,虽然政治参与机会放宽,但
是环境政治由下而上的社会动员过程并非完全平和,官民之间互动常见暴力、压制,政治
关系高度敏感。而官民间互动过程的紧张,又是另一个常误导外资判断的关键;若外资误
将官民冲突视之为官方对自己的支持,那整体回应策略就更容易错上加错了。
越南环境政治的社会力量聚集,有不少与当代其他国家相仿。例如都可见网络媒介的高度
运用与效用,特别是08、09年之后开始普及的脸书社群,对于越南受教育人口之间的资讯
流通与意见串流发挥相当大的影响力。也因为平台意见交流便利,来自越南的宗教界、学
术界、媒体界等型塑社会观点与价值的意见领袖也越来越愿意发声。
然而,越南环境政治的社会动员却又有其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政治历史背景与复杂性。此与
近年来历次环境冲突事件中,试图将社会力量从讨论层次带领至行动层次的组织核心Viet
Tan有关。Viet Tan(改革越南,或译越南改革党)乃一由前越南政府高级将领于1984年
成立、总部位于美国、以反越共为职志的越南人权组织。与越共政治立场对立的Viet Tan
不仅不见容于越南政府,且被标为意图颠覆社会秩序的恐怖组织,双方长期互相攻讦,可
谓政治宿敌。Viet Tan除曾介入组织两年前的越南反华暴动之外,近年来也积极透过包括
环保、罢工等社会议题,组织社会大众对抗越共政府。也因为Viet Tan的角色,越南政府
对于各类环保政治的社会动员行动,多次下重手压制;而其此举,又常使越南环保政治与
人权议题、言论自由挂勾,增加其与国际主流价值的对话强度。
▋结论:再观与再思台塑河静厂事件
外资与环保政治之间的共生关系、环境政治的发展机会、过程激烈且敏感的行动串连──
越南环保政治发展至今,10年下来,已有一些显著的特征。
检视越南环保政治特点之后,再回观台塑事件。台塑事件发生于这样的背景中:一个快速
变化、环保意识萌芽、政治机会结构不同以往的越南。上述越南环保政治的重要现象,在
此次台塑事件中均清晰可见。再者,此次事件受影响人数众多;民间串连广度大,公开连
署声援的社会团体数多、甚至走向跨国层次。而正值新政府上台、国会代表选举将届……
凡此皆是分析台塑案不能忽略的。
若此,再重思,究竟台塑河静厂是否被误会或迫害?或许已经很难那么轻易的说出答案。
但是,台塑的确是疏忽了。疏忽了该放下身段、去体会与了解当地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然而,不仅是台塑疏忽了;疏忽的,恐怕还有高举新南向政策口号的台湾政府。越南是台
资南进的首站与重要据点,面对这个重要的邻国,我们是否曾真正、愿意了解它?还是高
傲地将2016年的越南,视为1990年代的中国大陆?幻想当年中国大陆无条件优惠招商情景
再现?期待南向国家无条件迎接台资?若如此本位思维,时空错置,则下个台塑河静事件
,并非不可能;台湾又如何奢言南向?就此,宜深思。
出处: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04/article/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