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五大创新产业是否走上四大惨业的老路?

楼主: seafood (河豚生鱼片)   2016-06-08 17:20:55
新政府的1千亿投向五大创新产业,会不会只是两兆双星、
四大惨业的翻版?以下这篇选文有些看法:
林敏聪、吴启祯,〈以“经济转型正义”为起点的经济变革〉,
收入《廿年民主路 台湾向前行》,即将出版
任何一个从威权统治转换为民主体制的国家,都会
遇到政治上的民主转型问题,因为各国的历史发展与条
件有所不同,面临的难度与复杂度也会有所不同。台湾
从解严、国会全面改选以及总统直选以来,政治上的
“民主转型正义”一直是公民社会的重要议题。……
可是在另一方面,经济上的转型正义,虽然也应该
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工作,到目前为止,却长期被主流社
会与媒体所忽略。“经济转型正义”的重要性关照到以
下两个面向。
第一个是伦理与价值的面向。这个面向直接连结到
经济发展的目的与核心价值。如果经济发展的结果伴随
着极少数人寻租获利而扩大贫富差距、贬抑劳动权益、
土地、空气与水源遭受污染,那么,这样的经济发展结
果就算有最亮丽的数字,也不会是众多人民所期待的。……
回到台湾的具体现实来看,两年前催生三一八运动
的表面原因是反对通过“两岸服贸协议”的黑箱程序,
但后来得到广大公民支持的深层动力,其实是起于台湾
长期扭曲的经济发展恣意掠夺人的价值,因而爆发的不
满与反扑。回过头来看台湾经济发展的历史,从早期的
RCA案、中南部石化重工业区对于空气与水的污染、关厂
工人案、假开发之名行土地炒作之实的大埔案,一直到
整体面临低薪的“崩世代”,加上近年来产业外移与空
洞化之下的“四大惨业”冲击等种种实例,虽然不像政
治迫害事件那样地血腥凶暴,但是对于劳动权益、分配
正义、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伤害,也称得上是血泪斑斑,
令人惊心动魄。
第二个面向则是关于经济体制与思维的反省。我们
要进一步问,到底是什么样的经济体制伤害了分配正义
等进步价值?是什么样的产业结构使台湾劳动者必需付
出全球罕见的高工时为代价,才勉强能维持最低的生活
水准?也同时要问,透过什么样的政府产业政策,成就
了快速寻租获利的极少数政商联合垄断集团?这些现象
与台湾长期主流经济思维有什么样的因果关系?台湾的
大型制造业是不是还没脱离类似西方工业革命之初,量
产低薪的经营策略,并且还活在技术依赖、代工为上的
精神状态?……
在总统当选人蔡英文主席选前与选后风尘仆仆的产
业之旅当中,到底有多少对于台湾过去血汗经济发展史
的反省?五大创新产业的推动方式,又有多少程度还停
留在复制“两兆双星”的政策工具与经济思维?笔者想
再次强调,经济转型正义的成功与否,正同时考验著新
执政党是否能够达成创新经济与分配正义的艰钜挑战。……
“技术”不是可任由资本买卖的“工具或物件”,它是
长在价值土壤上的生命
台湾作为一个技术后进的国家,产业界长期以来最
常见的作法是借由技术授权横向移植的快速方式来获取
产业技术,配合资本密集的建厂模式,迅速达成代工量
产的规模。因此,在电子/光电产业快速成长的时代,
从一代又一代工厂的建立,我们可以看到IP技术贸易
(购买技术移植授权并大量输入相关生产设备)所造成
的巨大逆差,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在规模经济量产与压
低成本的竞争压力下,台湾不断加深对于国外技术的依
赖,其后果不仅是严重降低生产利润,也同时排挤了自
主技术的研发资源。2011年以来的四大惨业就是这种发
展模式的最佳例证。……
对于台湾产业升级或研发创新的讨论中,技术与人
才常被理解为关键因素。认为唯有透过技术升级或网罗
技术人才,才能提升产业竞争力。可是其具体的做法则
常是透过以大量资金向外寻求技术授权或高阶生产技术,
甚或以并购、入股的方式掌控拥有技术的公司,以达成
快速取得关键量产技术的目的……
因此,不管在科学研究或产业部门,对于创新技术
的理解与作法都有共同的特色:亦即把“技术”化约为
“物件”以及“工具”,可以轻易地以“资本”转换所
有权或取得使用权。……
在这个背景之下,技术创新常只沦为短线操作的政
策或口号,尤其在产业部门,这个现象特别反应在缺乏
长期投资关键技术的耐心。在短期管理目标与庞大的获
利压力之下,产业管理阶层几乎不愿支持关键技术的长
期研发。……
因为传统文化与教育的种种复杂因素,台湾主流社
会常把技术定位在工具的层面,亦即它只是达到外部价
值与目标的工具与媒介。因此技术常被工具化、中立化、
去价值化与客体化。但其实技术不只是工具,也不只是
物件、硬件、机器或仪器。除了一般的“获利”目的之
外,它也内涵了价值。
技术的存在与发展常起源于特定价值与文化。例如
考虑环境价值发展而来的绿能技术,以及顾及病人尊严
的医疗器具,甚至因为美感价值的不同,也带来不同的
材料与设计结构的技术发展。
因此,技术的自身价值或内在价值不一定是政治上
与伦理上的目的,也可能包含了美感或某种绝对形式等
的自身价值,甚或是一种机械运作和功能的极致,以及
材料内涵发挥的质感。也因为如此,“原创”的技术常
常无法脱离在地的文化特质,而常以一种完整的文化成
果来呈显自己,展现了形式、美感与机械之有机整合的
动态生命。……
北欧国家在国民福祉方面进步的特色,绝对不仅仅
是许多台湾人从表面上所理解的高税收与高福利而已。
其核心动力──尤其在面对近二十年来全球化的压力与
亚洲世界工厂的竞争──其实就是一种融入上述进步价
值的新经济典范。这个“新经济典范”带动了“核心价
值与组织文化、政府治理与公共治理品质、企业经营策
略与管理风格、对待员工、研发与技术、生态环境与人
文历史的态度”等等,与掠夺式经济有着根本上的差异。
所以,回过头来看目前台湾新政府积极推动的五大创新
产业,如果仍然依循着旧有的政策推动模式,直接介入
特定产业,用公共/社会资源直接降低其生产成本,却
忽略了追求“新的体制”与“核心价值”的重要性,那
这样的新产业政策还是很难避免掉过去盲目追求明星产
业(例如两兆双星)所造成资源扭曲与市场错置的失败
后果。
作者: tsitned (忻)   2016-06-08 17:38:00
文组思维
楼主: seafood (河豚生鱼片)   2016-06-08 17:41:00
楼上,作者是台大物理系特聘教授,奈米科学的,非文组
作者: tsitned (忻)   2016-06-08 17:43:00
空洞 老国际主义思维 说学科学 真是失敬
作者: kerry0496x (ACG紅短髮勢力崛起中)   2016-06-08 17:45:00
只要不合你意的就不是科学吗? 楼上
作者: tsitned (忻)   2016-06-08 17:49:00
很有礼貌没直接说是废弃物
楼主: seafood (河豚生鱼片)   2016-06-08 18:00:00
四楼,小心网络讼棍,这里有点这种味道
作者: ChallengerII (EMT1是捆工?)   2016-06-08 20:44:00
生技看来不太妙 绿能...之前还是惨业之一耶 至于国防产业... 想起猎雷... 好像也不妙国防产业不要像军事版某大大说的 变成花大钱做不出来的代名词就偷笑了...以上所述指的是"国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