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黑特] 2012有讲2016没讲,就是因为这是烂政见

楼主: hikki82119   2016-05-05 16:21:12
※ 引述《TheoEpstein (Cubs)》之铭言:
: ※ 引述《monopoliest (中肯无益于中出)》之铭言:
: : 其次,请继续看高玉树在台北市长之后的经历。
: : 交通部部长 (1972年5月29日-1976年6月9日)
: : 行政院政务委员 (1972年5月29日-1989年5月31日)
: : 总统府资政 (1989年6月-1996年5月19日)
: : 总统府资政 (2002年5月20日-2005年6月15日)
: : 当完台北市的第一任官派市长后他就调到中央当交通部长了,请问这是冷冻他吗?
: : 当然不是,你大概不知道,当时有几个人是当过内阁阁员之后才当上行政院长的吧?
: : 我就只拿交通部长来说吧。在高玉树前面两任,有个叫做孙运璿的交通部长,他的
: : 任期是1967年12月11日到1969年10月11日;在高玉树后面两任,有个叫做连战的人当
: : 过交通部长,他的任期是1981年12月1日到1987年4月23日。很巧,这两个人都当过行
: : 政院院长。
: : 好的,我们看看行政院院长。孙运璿当完行政院院长后,继任的人是俞国华,他和
: : 孙运璿同时进入内阁,担任财政部部长(1967年),俞国华排队到孙运璿当完之后才
: : 当上行政院长。接下来呢?当时碰到李登辉的政治斗争时期,换上的是只当了半年的
: : 李焕,接着就是郝柏村。李焕是1989年6月当上行政院长,正好就是高玉树转任总统府
: : 资政的时期,也是他最后的机会。
: : 怎么没点名他当行政院院长?你去问李登辉吧。
: 这篇真的不愧是政黑文茜体,完全抓到断章取义,片面解读资料的功力。
: 孙运璿
: 交通部部长 (1967年11月29日-1969年10月1日)
: 行政院政务委员 (1967年11月29日-1978年5月29日)
: 经济部部长 (1969年10月1日-1978年5月29日)
: 行政院院长 (1978年5月26日-1984年5月25日)
: 连战
: 交通部部长 (1981年11月25日-1987年4月22日)
: 行政院政务委员 (1981年11月25日-1990年5月30日)
: 行政院副院长 (1987年4月22日-1988年7月20日)
: 外交部部长 (1988年7月20日-1990年5月30日)
: 台湾省政府主席 (1990年6月15日-1993年2月27日)
: 行政院院长 (1993年2月27日-1997年8月31日)
: 高玉树
: 交通部部长 (1972年5月29日-1976年6月9日)
: 行政院政务委员 (1972年5月29日-1989年5月31日)
: 孙跟连在政务委员任内,都是同时兼任阁员,
: 连战是交通部→副院长→外交部,
: 之后离开中央,但是去当省主席,其后就接了行政院长。
: 孙运璿是交通部→经济部,然后就接了行政院长
: 祇有高玉树,从交通部长被换下来后,整整13年的政务委员,没有兼任其他阁员。
: 然后文茜体不说1976~1989的蒋经国冷冻他,说1989的李登辉不用他。
: 伟哉文茜体,赞叹文茜体~
: PS.
: 文茜体刚刚又发了一篇
: 雷震案是1960年的事,然后12年后蒋经国还让高玉树当交通部长,
: 说是跟连、孙一样要接行政院长的程序?
: 文茜体可以继续这样写,赞啦。
终于知道什么叫脑补文茜体了,高玉树本人的讲法要不要听?
难道总统换人事会都一样? 高玉树本人早就说蒋经国不如蒋介石信任
你还要再脑补?
国史馆馆长 张炎宪
  高玉树曾经是台湾党外运动的一颗耀眼明星。他犀利的言词,批判的火力,带有感性
的呼吁,常激起台湾人的热情,是位了解群众心理的街头演说家,也是精于选战的战略家
。他参选过四次台北市长的选举,第二届选举击败国民党的王民宁,第五届则击败国民党
的周百炼。在国民党政府控制下的台北市,他竟然能击垮国民党全力支持的候选人,是被
视为不可能的壮举。他的事蹟在街头巷尾流传,成为台湾民主的佳话,也是戒严恐怖时代
动人心魄的故事。
  如此动人的事蹟,值得留下记录,以见证台湾民主化的艰辛历程。1996年,林忠胜夫
妇秉持为台湾留史的美意,着手进行口述访谈,历经数年,而有亮丽的成果。阅读这本回
忆录,我佩服林忠胜夫妇数十年来为台湾留下历史纪录的坚持,深深体会他们口述访谈时
的苦心。我读之再三,感触良多,将所感叙述于后。
  在国民党实施戒严、威权统治的时代,地方选举是唯一的民主假期。在选举期间能够
放言高论,说出台湾人内心的不满,但选举输赢不是只靠言词,需要组织动员,党外人士
势单力薄,怎能跟国民党候选人竞争。国民党掌控党政军特与媒体,动员全部力量封杀党
外人士。党外候选人一旦有违反国策的言论,不是立即被禁止,就是事后算帐,因此民间
流传“胜选过关,败选被关”,正反映当时选举的壮烈。高玉树参选时,同样也面临国民
党的围剿,助选员被监控、言论被监听;计票时,投票所常有停电,收音机广播员临时停
止播送票数等国民党的作票手法;选票计算之后,还需蒋介石首肯,才算当选定案。戒严
时代国民党以种种手段,操控选举,掌控地方派系和台湾人的动向。这些恶蹟在高玉树的
口述中,显露无遗,处处可见。
  无党籍的民选市长入主市府,是民主的荣耀。但市府一级主管多是外省籍人士,甚至
还是将官转任,这些人习惯听命于国民党,高玉树在此情况下,如何因应,如何推动政务
,获得市民的的支持,这需要智慧、能力与果断。综观十一年来的市政与交通部长任内四
年,高玉树对于交通建设、九年国教等有形设施,政绩卓著,打下台北美丽优雅的市容。
但由于国民党控制财经、教育与文化,不愿台湾人参与,因此高玉树在社会文化教育上,
难有显著成绩。国民党台北市党部为了夺回台北市执政权,更时时找麻烦,甚至动员台北
市议员向监察院提出弹劾。相对于地方党部处处为难高玉树,蒋介石反而扮演仁君的角色
,召见高玉树,表示关怀与支持。高玉树在回忆录中,数处提到对蒋介石的感恩、对蒋之
左右手张群的谢意。这是中国宫廷的统驭手法,好人让给蒋介石,坏人则由属下承担。纯
朴的台湾人常被圣君的假象蒙蔽,而不知圣君背后的残酷无情,受到宠召而沾沾自喜,忘
记独裁者的淫威。
  高玉树担任台北直辖市市长时,曾向张群表达是否需加入国民党。数日后,张群向他
说不必急于一时。这个记录可以破除民间盛传高玉树为了升官,不惜加入国民党的传闻。
反之亦可看出国民党政治手段之高明,为了制造民主橱窗,安抚台湾人,分化台湾人,才
使无党籍的高玉树继续当市长。
  人生有高潮亦有低潮,1972年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之后,任命高玉树为交通部长。高
玉树认为蒋经国素来对他不信任,才采取明升暗降的手法,借此剥夺他的权力,又可博得
重用台湾人的美名,向台湾人交代。他认为担任交通部长是其人生从绚烂走向平淡的开始
。在交通部长四年任内,无法贯彻自己的政策,而有有志难伸的感慨。卸任之后,担任行
政院政务委员13年,几乎是被冷冻,无事可做。李登辉继任总统之后,任命高玉树为总统
府资政,位高权轻,只是尊崇的象征。1990年国统会成立,被任命为副主委,并无多大作
用。1996年欲出面角逐民选总统,但因未过连署门槛而作罢。
  高玉树叱?风云一时,曾经是美国信赖的友人,台湾人追求民主的领导人物。苏东启
案发生之后,国民党想从苏东启案牵连高玉树而未果,高才免受波及。1960年雷震欲组“
中国民主党”,高玉树与雷震、李万居是组党运动的核心人物。可惜在回忆录中,他对此
事件谈论不多,而今已逝,使得这段史实无从求证。
  高玉树在访谈中谈到许多政治人物,无论是外省人或台湾人,他都会加以品评,这是
本书读之有味的地方。但对党外人士,除了吴三连之外,叙述甚少,因此难以从书中得知
党外运动的实况。
  党外人士对抗国民党是促进台湾民主化的途径。高玉树在一九五○、六○年代曾经是
万人瞩目的政治明星,惜因受限于时代,无法展翅高飞,突破国民党体制,成为党外运动
的领导者;又因其政治谋略与顾虑,无法统合党外人士,成为党外运动承先启后的人物。
这也许是时代的侷限,也许是台湾人受到外来统治的后遗症,致使领导者不敢登高一呼、
汇聚群众,勇往直前;民众亦隐忍而不敢公开说出当家作主的决心。
  高玉树在一九七○年代之后,逐渐退出政治舞台。后起之秀虽然常以他作为仿效的对
象,但新生代党外运动的走向已与高玉树渐行渐远,高玉树的影响力和魅力也逐渐消退。
综观其一生事蹟,他仍然是台湾民主运动的先行者和健将。这本回忆录正是活生生的时代
见证,值得我们再三阅读与省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