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rforget (财去人安乐)》之铭言:
: 年轻人,你18岁就出来上班是一件好事。
: 不过隔壁那位大学生,看到没有,22K。
: 那你这位才高职,少读四年书,要几K!?
: 我也不想亏待你,就基本薪资,两万零八吧。
: 等你做四年,就能领22K了。
其实蔡英文这个政策犯了两个很重要的迷思:
一、教育可以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事实上,台湾大多数的学校教育是与业界脱节的,这涉及到大专定位的问题。你没看到每
个学校都标榜自己是研究型大学,真正的实作在校园内是被轻忽的。况且学校是否要作为
职业训练所也一直是被争论的问题。就目前来说,期盼大专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其实效益
很低。
二、企业需要人才:
台湾的企业在转型失败后,对于人才的需求其实是下降的,他们口口声声说缺乏人才、产
学落差,其实他们缺的是肯用低薪替他们工作的人。台湾企业普遍不愿意投资在系统性的
员工训练与进修,大多数的员工都是要靠自己摸索、时间累积才渐入佳境,看看台湾的人
资都在干嘛就知道了。也因此员工对于工作的技能与知识是不足的,资方的如意算盘都是
要把这些成本转嫁到劳工、社会跟政府身上,这才是他们抱怨产学落差的真相。
神奇的是即便如此,大多数的公司还是运作的下去,也就是说其实这些公司并不需要太高
深的人才。或者是说,台湾大多数的经营者其实很满足于透过剥削劳工与社会成本转移,
成为其赚取利润的主要来源的生产模式,简单来说他们并不需要人才。在这样的经营模式
下,他们也请不起真正的人才来进行产业的升级,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只有认清教育、人才跟产业生态的关系才能明白这个政策的盲点,这个政策除了提供许多
廉价劳工,让年轻人面对残酷的现实外,其他的效益都是很低的。